晚清的八旗军真的是不堪一击吗?

满清八旗军,给人一种前后表现截然不同“冰火两重天”的军队。

明末清初之际,八旗军可谓东亚第一强军,有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名声,无论草原上的蒙古骑兵,还是明朝的关宁军、白杆兵、天雄军、浙兵等等劲旅,都是其手下败将。即使进入康熙朝,起兵云南的吴三桂之所以已经饮马长江而不北上,便是惧怕八旗军“骑射最不可当”“满兵如前骁勇”。横扫中亚的准噶尔军东进,在八旗军奋战下铩羽而归。在西伯利亚一路凯歌的俄国哥萨克,面对八旗军,也只能止步于雅克萨。

而到清末,八旗子弟是纨绔的代名词。在人们印象中,他们日常生活只有提笼架鸟、泡澡票戏。莫说打仗,他们一旦离了朝廷的“铁杆庄稼”,连生计都无法维持。

八旗是清朝特有的集军事、生产和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社会组织,旗下之人称作“旗人”或“八旗子弟”。八旗的雏形来自于满洲人前身明代女真人的射猎小队“牛录”。努尔哈赤改善了这一制度,于1615年正式创立八旗,分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旗色,随后数十年的征战和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吸收了蒙古、汉人等族群而增设蒙古和汉军八旗,形成了一个以满洲为核心、蒙古、汉军为主体的多族群联合的社会集团。

八旗对清兵入关和此后维持政局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出征平叛,无役不与,因此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国家根本所系”。尽管清廷在施政方面采取旗民分治的政策,在汉地的统治基本上沿用明制,而八旗却在行政隶属上则独立于这一体系之外,保持在满州形成自身特有的传统体系,因此又被称为“国中之国”。八旗子弟“生则入档,壮则当兵”,故以披甲从军为主要职业,此外还可选择出仕,他们在教育、科考、任职、律法等政治、经济领域均享有一定特权,八旗成员从而控制国家的各个层面。

清朝定都北京,是八旗的大本营。在京的八旗军队被称为“禁旅八旗”,又叫做“劲旅八旗”或“京旗”。清朝为了更有效地以较少的八旗兵丁控制全国,采取了居重驭轻、重点配置的政策,因此清廷还将一部分旗兵陆续派往全国各地驻防,称为“驻防八旗”。八旗驻防制度开始于顺治朝,拓展于康、雍两朝,至乾隆朝形成定制。八旗在各省驻防地二十处,以长江以北较多,湖南、江西、广西、贵州等处未设驻防。内陆军事戍守的任务,主要由六十余万绿旗兵担任,八旗驻防起监视作用。

但自清中后期,由于八旗人丁的滋生而兵额有限,闲散旗人增多,从而导致了八旗生计问题突显。相对安逸的生活也造成了八旗兵丁逐渐疏于操练,给了湘军等汉人地方武装的崛起的机遇;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用新式武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统治者尝试对八旗进行改制以适应时局,但都收效甚微,无法阻止清朝和八旗走向衰败。

不过,八旗也并不是全是孬种,在清末历史中,也有一些八旗兵悍勇死战,在一次次明知必败的战斗中展现了八旗祖先的勇猛风采,值得历史记住。

1842年5月18日,英军兵临浙江乍浦。乍浦驻防八旗协领、佐领、骁骑校、笔帖式等共42人,兵丁1798人,家口男妇老幼3865人。此战,抗击英军八旗兵丁战死近300人,更有家属55人一同殉难。副都统长喜、协领英登佈、隆福等均战死。他们击毙了英军中校军官汤林森,让英军付出9人阵亡、55人受伤的损失。英军对乍浦八旗评价为:“凡是亲眼看到中国的士兵,以那种顽强的斗志和决心来保卫他们阵地的人,没有一个能对中国的英勇,拒绝给予充分尊重的……迄乍浦战役为止,中国派来抵抗我们的军队,以这次为最精锐。”

1842年7月21日,英军以四个旅计6905人的兵力攻打江苏镇江。镇江城内副都统海龄率领的1600名驻防八旗兵死守城池,城墙被轰塌后又进行巷战。英军付出了39人阵亡、155人受伤、3人失踪的空前代价才攻陷镇江。海龄在城陷后阖家自焚,八旗兵伤亡近500人,伤亡率超过了30%。英军记载:“在这里,满兵做了一次最顽强的抵抗,他们寸土必争,因此每一个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接战而攻陷的。”在北京城中的道光皇帝听闻,也不禁感叹:“不愧朕之满洲官兵,深堪悯恻!”

1853年3月面对太平军攻城,江宁驻防将军祥厚代领钦差大臣关防,死守危城,率不足五千的八旗兵硬是顶住数万太平军几日强攻,甚至一度出城反击。最终,太平军用地雷轰塌北城,蜂拥而入。祥厚率部退入满城继续死守,战斗激烈异常,“枪炮之声与兵贼喊杀之声,震彻数里”。八旗军全民皆兵,甚至妇女都“亦娴枪箭,俱登城佐守”。太平军不惜代价的猛攻,使得“城下尸积渐高,贼四面藉尸而上”,满城终于被攻破。将军祥厚“身受数十伤殒命”,副都统霍隆武“身受数伤,遇害亦惨”。其他“八旗协佐各官,或力竭捐躯,或临难自尽,同时阵亡殉难者,文武各官计三百余员,兵丁妇女不下三万余人”。突围而出的不过六百人,江宁八旗基本上全军覆没,所谓“全行殉节,所存无几”。

1853年9月,太平军北伐攻打到河北沧州。沧州驻防八旗男女老幼不过2317人,在守尉德成的率领下,给了太平军“自入直(直隶)境以来,此其受创之最重”的打击。当沧州陷落后,沧州八旗及家属全员死难。

1860年,太平军十万大军包围杭州,此时杭州城中仅有守军2800余人,其中2000人是杭州驻防八旗。太平军轰塌城墙攻入城中,“惟见满营官兵接仗杀贼,其余兵勇纷纷溃散”。八旗军退入满城,死守六日之久,“妇女亦撚矛刺贼,贼愤,屡攻,死伤枕籍,终不能克”。旗营官兵撑到清军援军到达,“会同旗绿官兵,将城隍山校场等处屯聚逆匪,斩馘殆尽,遂将杭州省城克复”。次年,太平军再次兵围杭州,杭州驻防八旗生还者不过46人。

这些八旗军之所以誓死保卫驻防城,主要原因还是经过历代的驻防,他们大多已在本地生活百余年,当外敌入侵时,其他军队可以逃走溃散,驻防八旗无路可退,驻防之地已经是他们的家,故只能顽强、奋勇和拼死。他们的奋战是为了保卫家园,他们的死是与家园共存亡。

1938年,随着最后一支八旗组织新疆锡伯旗营被改编为县治,八旗正式成为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