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也能拍电影?徐峥这堂课让我大开眼界!

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2692

你一定被下面的场景感动过。

一边是即将奔赴美国的小美,一边是等待着排球赛事转播的街坊,冬冬犹豫了。

一个稚气未脱的男孩,要做出那么难的选择。

另一处,是老人的坚持。

患了脑梗塞的老范回到了乡村,记起了曾经为孩子冒雨拿颜料的往事。

老师摔倒了

前者来自《夺冠》,后者来自《最后一课》。

导演都是徐峥。

虽然都是短片,但人物鲜活,催人泪下。

冬冬,被街坊们的情绪感染,内心升腾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老范,历经千回百转,一定要为孩子们捧回一个缤纷的未来。

很喜欢吧。

大胆想象一下,你也能拍电影。

敢不敢信?

这不是派爷说的,是徐峥在一场讲座上说的。

讲座名称为“新影像·手机电影大师班”。

阵容都是大咖,除了导演徐峥,还有东道主上戏电影学院副院长董健、华为消费者BG副总裁李昌竹。

他们就“影像科技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可能”展开了深度的讨论。

席间,观点碰撞,金句不断。

很多话都击中了作为影迷的派爷的内心。

关于创作,每个人都有疑虑,这场对谈也许就会给你解惑。

比如,你是否有过新鲜的点子?自己想想都拍案叫绝的那种。

但受限于现实原因没有动手,后来就算了。

李昌竹先生很想鼓励大家——

创作的冲动很重要,现在大家器材多了,完全可以投身创作。

华为一直重视影像。

影像本身对社会、对生活、对想法、对情感表达,都是很好的记录载体。

说白了就是,我们要利用好身边的设备,人,才是创作的核心和灵魂,创作者要永葆初心。

当然,动手了必然会有诸多困难和障碍。

导演徐峥从创作者的角度分享经验——

我觉得大家先要卸下一个包袱,刚开始做的东西不见得是完整的,我鼓励大家做片段式的创作,然后拿着片段和人交流,以形成一个“主动创作”的氛围。

徐峥还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手机会给年轻人/普通用户建立起影像意识。

什么意思?

我们拿起手机,去捕捉画面,就会形成一个“框”,慢慢的,你会知道怎么拍才能更美。

而且,手机因为小巧,在拍的过程还有“轻量化执行”的优势。

这会使得创作变得更加个人化、多样化。

你看,我们每天都会在抖音上、B站上观赏到普通人拍的作品。

所以,科技一定会给创作赋能的,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

不过,在此基础上,徐峥也对年轻人提出了期待——

手机如此轻便,我希望看到大家能捕捉到更加精彩的表演瞬间,去挖掘人性更幽深的角落。

讲座还有更多观点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有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观看。

派爷听完这场讲座很受震动,甚至燃起了拿起手机创作的欲望。

三位嘉宾一直在强调:什么工具都可以用,坚定去拍,内容才是一切。

那实践下来很难吗?

派爷想分享几个案例。

比如,蔡成杰执导的《悟空》。

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历经千辛万苦(对应九九八十一难)去县城看动画《大闹天宫》,后来,恍如隔世,电影变成了3D修复版,而寻找他的父母早已白发苍苍。

情节有些奇幻,但影像很“实”。

这部短片的拍摄设备是华为P30 Pro,它的人像、广角、夜景和防抖等效果,已经非常出色了。

而且这部短片,还展现了手机拍摄的优势。

比如轻便。

想做水下摄影,将手机扔到水中即可。

因为手机很小,还可以拍到一些视角独特的画面。
动点心思,还有奇妙的视觉效果。
手机镜头很小,在镜头上滴一滴水,演员擦掉水滴,擦眼泪的感觉就出来了。
反而,如果用大型摄影机的话,那就要费些周折了。
这种便捷和巧思,派爷在其他短片中也能见到。
林子路导演用华为Mate30 Pro记录了中国自由潜水运动员陆文婕的训练过程。
用手机拍自由潜水,和这项运动本身非常相似,都不必过度依赖设备。
来看影像效果。
陆文婕在无穷无尽的蓝色里漫游,追寻自我,追寻突破。
以及,她还可以在水中踏浪而行。
美到动人心魄吧?
导演还非常用心地运用了Mate30 Pro的慢镜头功能,以捕捉人眼难以看见的效果。
就像扑面而来的海浪。
童画执导的《长腿盒子》,试图拍一个科幻短片。
故事关于空间折叠和穿越。
导演运用了手机的哪些特色?
影调。
短片是儿童题材,Mate30 Pro拍出的画面非常亮丽,正好符合了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很跳跃、很活泼。
同时,手机的优势还有。
它因为便捷,可以在一天的时间内拍到很多的场景;而且,因为它很小巧和常见,小朋友们面对镜头不会那么紧张,于是,他们的表演就非常自然和生动。
甚至,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还有个创举,开辟了新单元:新影像·手机电影计划。
目的就是鼓励大家拿起手机拍电影。
派爷尤其喜欢短片《六十九》,它获得了华为手机新影像荣誉。
它聚焦的是老年人的生活,讲老年人的爱情,探讨父子关系。
短片由华为P40 Pro拍摄完成,质感相当出色。
比如画面,成像非常细腻,色彩还原、细节抓取的效果都很不错。
难度大点的,比如俯拍。
P40 Pro的纳光能力和还原色彩能力稳定,所以,它所拍摄的汽车飞驰于草原之间的画面非常流畅。
你会发现,只要你愿意研究、开发那些手机自带的功能,就可以拍出意想不到的影像。
那么,现在你还觉得拍电影是个遥不可及的梦吗?
还有迟疑?
不怕。
派爷再分享一个讲座现场的故事。
在此之前,先看一个大师级的镜头。
是不是有一种晕眩感?
这是著名的“希区柯克镜头”。
简单说一下拍摄原理——
拉伸摄影机内的变焦镜头,同时在轨道上前后推拉摄影机,其效果是,前景不动,而纵深处的画面会随着镜头变化而被积压或者拉阔。
这种镜头对后世电影人影响很大。
比如斯皮尔伯格在拍《大白鲨》的时候,就用了“希区柯克”镜头来展现人面对危险时的惊恐。
其实,大师级的镜头,手机就可以拍!
在这场讲座上,徐峥就指导学生完成了一个这样的镜头。
来看画面的呈现效果。
所以,拍电影这回事,我们缺的是什么?
有了冲动,不敢执行。
有了想法,不愿摸索。
事实上,到了现在,拍电影的门槛已经降低了好多。
每个人都有手机。
每个人也都可以记录生活、记录情感,或者呈现想法,表达观点。
徐峥的几点建议,派爷觉得很有必要分享。
1、制定计划,降低对作品的要求度。
先拍能拍的、想拍的、能拍好的部分。珍惜创意,不断完善拍好的段落。
2、寻求跨界合作,组建团队。
找身边一切可以合作的人,懂导演的、会演戏的、有人脉的,不要单兵作战。
3、多角度、多维度尝试,打破固有思维。
比如,在拍摄方法上,对同一个方案,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拍,摸索规律,掌握规律。
派爷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燃起创作的冲动。
如果你愿意将作品分享给派爷,只要作品足够好,派爷非常乐意帮你安利给更多的人。
而现在,你所缺的,只是付诸行动。
加油吧大家!
拿起手机,你就是生活的导演。

而眼下就有一场角逐,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欢迎你来。

新影像·手机电影计划现已开启作品征集

直通报名

点击下方图片,上下滑动,可查看参赛指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