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杂记:很梵高的荷兰【建筑篇】
很梵高的荷兰 ·Ⅱ
Leon君
朝花夕拾 | 2.18-3.9, 2013
欧游杂记:很梵高的荷兰
【建筑篇】
这一章节要开始切题了,为什么说荷兰很梵高呢,那就要从荷兰的建筑说起了。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广场上的大型字母雕塑:I amsterdam,'am'一语双关,意为“我是阿姆人” 在格罗宁根住的时间最长,也是看得最多的城市,如果按照面积和人口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小村子,但是要说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程度,那“格村”绝对是五脏俱全的宜居花园小城。 ▲这是位于“格村”市中心的马提尼塔(Martinitoren),高约102米,建于1482年,是荷兰第四高的教堂尖塔,可谓“镇村之宝”。 由于人口稀少,这里的楼房都不高,民宅的话一般是两种形式,一种是二层或三层小楼的独栋House,这种House就是我们在欧美电影里能看到的最传统的“小别墅式”的房屋,好多门牌上都刻着“18XX”年或者“19XX”年的字样,可见其古老程度。 荷兰的House多是哥特式的尖顶,而且邻栋的颜色还不一样,花红柳绿的,建筑风格也有不同,有直线的,也有阶梯的,但是成排地挨在一起,也不觉得突兀和跳跃,这正是荷兰巧夺天工的建筑之美。 跟格村相比,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古典独栋小屋那就更多了,而且更具规模。阿姆是一座运河交错的城市,星罗棋布,数量堪比马路。在运河之畔,就是成排的五颜六色的小屋,房顶也找不到完全一样的款式,就算没有什么特别的名胜古迹,仅仅午后徜徉在这些历史民居之中,便有回到十九世纪欧洲的感觉。 除了House,另一种最常见的就是四五层楼以上的公寓楼Flat,但是最高也不会超过10层,这种公寓楼通常以咖啡色为主体,一斩齐的平顶,然后阳台啊窗户啊屋檐啊,会涂上鲜艳的颜色,整体看上去也很干净漂亮,很有乐高积木的style。 我见过最艺术的民宅,有四个门儿,每个门儿的颜色都不一样,而且都是大红大黄的,看起来张扬而不失精致。 看到这些,我就不禁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梵高的画作,《星夜》、《黄房子》、《麦田群鸦》和《奥维尔教堂》等等,里面大胆运用丰富的色彩,又用细腻的点彩笔法来描画,这种后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经典风格恰如其分地体现在了荷兰的城市建筑上。 这让我不由得会想,是一个怎样的影响顺序发育出了眼前的风物,究竟是荷兰浓郁的艺术氛围感染了梵高,还是天马行空的梵高成就了缤纷绰约的荷兰。 Whatever,让我们继续探索荷兰那些极富美感和想象力的建筑吧。 除了很梵高的民宅,荷兰也有设计前卫的后现代建筑,而整个鹿特丹就是一座装满后现代建筑的露天博物馆。这个在二战时被夷为平地的城市,在战后涅槃重生,转身成为荷兰最现代化和最具设计感的城市,也成为众多建筑大师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基地,这里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大胆尝试。 我到鹿特丹以后,第一站光顾的就是它的现代化地标——立体方块屋(Cube houses)。这是由建筑师皮耶·布洛姆(Piet Blom)设计,建成于1984年。就算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方块屋也是非常fashion的设计,可你能想像建筑师早在1970年代末期就画好了草图吗? 这些四面体的房屋群落由51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倾斜立体方块组成,每个立体方块被置于六角柱上并相连在一起,构成了建筑的主体。整齐排列的方块屋在光线的照射下,配上每个正方面鲜明亮丽的黄色,表现出独特的未来感。 布洛姆最早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森林中的树屋,每栋房子其实就像一棵大树,下方的六角柱像是树干也是入口。所有的房子紧紧相连, 构成了繁华都市中的一片安静的森林。 目前,这片“方块森林”开发了38幢小屋为私人住宅,其他的则成为办公场所、服装店、小吃店和咖啡馆乃至学校的一部分。 其中有一个方块屋是作为示范展览室向游客开放的,当你看到某一架楼梯上贴着“2.5欧”的标志牌时,示范屋就到了,没错,进门就要2.5欧。 来都来了,一定要进屋,看看这个斜置的四面体到底怎么住人的。通过略显狭窄的旋梯上去之后,推开门,豁然开朗。这个方块屋共有三层,楼板与地面是平行的,而墙面则向外倾斜,不与楼板成直角。方块屋由于没有垂直的墙面,里面的家具都是量身定做的,沿着墙缘铺设,严丝合缝。 方块屋的二层面积最大(菱形四面体的中间嘛),有卧室、浴室和书房,书桌和床贴着墙角,向外倾斜的玻璃窗提供了比一般房屋更宽广的视角。 这就是位于卧室对面的书房,面积感觉只有卧室的一半,但是采光特别好,而且还比较安静,适合阅读和思考人生。 从书房的过道楼梯绕上去就是方块屋的第三层,实际上是一整个三角锥形的阁楼,三面天窗构成的尖角直指天空,里面装饰有彩色的墙纸。 三楼的采光应该说是整个方块屋最好的地方了,窄窄的墙根上面全是通透的大玻璃窗,阳光几乎可以照到所有角落,然后你可以在角落的小沙发上晒会儿太阳,随便侍弄一下植物,偶尔打望一下窗外的街景,视野非常开阔。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是隔壁的一座建筑,也非常有意思,硕大鲜艳的黄色管道,搭在楼房的肩上,果然标新立异。 这不禁让我赞叹荷兰人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审美能力,虽然我并没有觉得方块屋的实用价值有多高,是否充分利用了空间(反正中国的房地产商是不会这么浪费面积的),但或许设计师敢于挑战传统的直立建筑,让人类的灵感跳出固定思维的束缚,才是方块屋真正的社会价值。无论怎样,鹿特丹都为我展示了如何把纸上画的看似不可能的想象变成地上触手可及的现实。 也难怪,荷兰人会把建筑协会的总部大楼(Nederlands Architectuurinstituut,简称NAi)建在鹿特丹。反正,NAi也是建得奇形怪状的。要说荷兰建筑协会,可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建筑展馆之一,实际上它已经远超一个建筑博物馆的概念,它首先是一个文化机构,在向公众开放的同时使用多种办法来交流关于人类空间塑造的问题。 荷兰的建筑雕塑以后现代主义混搭风格出名,比如建筑协会门口的一片小池塘上架着的莫名其妙的雕塑(如果能叫雕塑的话),像一个倒塌的天线杆和避雷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昨晚被雷劈过的。总之荷兰人的脑洞真得是很大,像这种废弃物式的工业设计,鹿特丹满大街都是,没点鬼马的想象力还真看不懂。 建筑协会大楼北侧建有一长条弧形的尖角建筑,长得像一个倒扣的巨型邮轮,这是NAi附属的档案大楼,它将安静的博物馆与忙碌的街道分隔开来。走在鹿特丹的大街上,像这种设计的颇具颠覆性的建筑比比皆是,让一座装满钢筋混泥土的现代化都市,也变得津津有味起来。 诚然,荷兰的城市虽然不如大巴黎有很多惊世骇俗的地标建筑和文明遗迹,但是它自成一派的小清新路线,却无招胜有招地赢得了世人的青睐,这些哥特式的独栋小屋、后现代的方块屋、以及各种长相奇特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了今日荷兰的象征。 只可惜我去的时间不太对,隆冬时节,五颜六色的郁金香都没有到花期,以致于荷兰很多著名的风车村也没有开放,所以很遗憾没有看到心心念念的风车磨坊,索性成为自己下次重游荷兰的理由咯。 ——朝花夕拾系列(作于2013年5月) 上期回顾:很梵高的荷兰【出行篇】 ---------------------------------- 下期讲述:很梵高的荷兰【艺术篇】 - LEONSPLANET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