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路314号中福会
中国福利会,简称中福会,会址位于徐汇区五原路314号。原为花园住宅。砖混结构,1932年建。外观具哥特复兴风格特征,室内外细部装饰反映出装饰艺术派特征。是由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创立的一家致力于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文化教育事业的慈善组织。 前身为1938年6月14日创立于香港的保卫中国同盟,1950年改称今名。中福会下属中福会少年宫、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等慈善机构和团体。解放后中国福利会托儿所从陕西北路369号迁至这里。1997年中国福利基金会从常熟路迁入这里,福利会托儿所迁址华山路。
中福会前身为保卫中国同盟为1938年6月,由孙夫人宋庆龄女士在香港成立的一家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组织。由当时中国国民党内一批知名人士和国际友人共同参与,其中包括宋子文、廖承志、廖梦醒、爱泼斯坦、邓文钊、贝特兰、诺曼·法郎士、赛尔文·克拉克等人。由宋庆龄担任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宋子文担任会长。当时主要义务为宣传抗日,争取外援。开展的活动包括出版两周刊的《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争取华侨支援参与抗战事业;开战战时儿童福利事业和受难儿童的救济;设立孤儿院与儿童收容所等。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12月改称中国福利基金会。
1945年底,保卫中国同盟由重庆迁到上海,并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基金会以“那里需要援助,那里的人民在自力解决困难,我们的援助就到那里”的准则,对内战中的民众提供帮助。其中,利用对外宣传,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提供的救济资金和救济物资中,为解放区的普通民众争取到一定的份额。此外,还向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援华机构和联合国救济总署处获得大量资金和物品。并利用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的运输机构,将物资输送到国统区和解放区。其中,仅上海一处,中国福利基金会便成立了3个儿童福利站和一个儿童剧团。并且透过美国战灾儿童义养会,为将近5000名儿童提供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
1950年8月,中国福利基金会更名为中国福利会。有以下机构:1.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2.中国福利会托儿所、3.中国福利会幼儿园、3. 宋庆龄幼儿园、4.中国福利会少年宫、5.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艺术剧院、6.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7.《儿童时代》社、8.儿童电视中心、9.中国福利会出版社、10.《今日中国》杂志社、10.宋庆龄学校。 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基金会,位于五原路314号,建于1932年。住宅为哥特复兴风格,双坡屋顶,入口有宽大的门廊,粗壮的柱子配合弧拱,令门廊简洁有力,门前的石狮憨态可掬。立面的门、窗洞多采用弧拱和平券,四周有白色线脚,墙面浅灰色涂料平整,门、窗口有白边,三层窗有坡势,二层窗下有多种几何图案,室内外细部装饰具有装饰艺术派特征。
住宅建后为军阀刘志陆所有,刘志陆,字伟军,梅县程江乡古塘坪村人,出生于广西龙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虎门陆军学校,毕业后人广东陆军讲武堂,1910年加人同盟会。民国初年任广西桂平镇守使公署参谋兼警卫连连长。后受桂军莫荣新赏识,累升至镇守使公署参谋长兼旅长。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各地纷纷讨袁,云南起义独立,广西响应,刘志陆受命整编部队入粤讨伐袁系广东军阀龙济光。
据说当时刘志陆向张宗昌要了一百多万元大洋,去上海间居作寓公,日夕与上海青红帮头目杜月笙、黄金荣等往来甚密,称兄道弟。为抬高自己威信声势,大摆阔绰,以13军军长名义,包请大戏,前后演唱了数晚,专为青红帮头目杜月笙、黄金荣等献媚供看。其后,杜月笙、黄金荣等对刘都另眼相看,凡事让步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