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王著斌:【骊山随想】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三秦文学
骊山随想
文/王著斌
临潼的骊山像亭亭玉立的少妇,玉立在关中平原上,她永远以丰腴的青春姿态亲吻着与她有缘的人,她靓丽的身姿调节了关中平原千万儿女的心情,她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召唤着秦岭南北和炎黄子孙的痴恋。
骊山这样的山,在我们陕南平利是很多的,而且,比她挺拔高大的有,比她一身绿妆,发丝更长,眼眸更加明亮的也有。只是没有任何一座山能像骊山一样,外貌清丽而且内秀,于省内乃至全国都有极高的声誉。我们平利,是山的世界,是山的海洋,哪一个村镇和农户,不是前后有山,就是左右有山,山裹着平利人,平利人在山里繁衍生息。平利高低不齐的山像靓妹挤成堆站着,我们朝朝暮暮地相处,真分不清哪一个比哪一个漂亮,揉揉眼睛,还是分不清。当我站到骊山的跟前时,从骊山的石榴裙看到她的面部,确实光鲜夺目,让人不竟想拥有她。她身后的茫茫平原,濛濛的与天地相接,我想:如果进行大山选美,在我们平利任意拉出一座山,立在关中的舞台上,也是会让人刮目相看的。
从揽车上下来,在浓密的林荫小径上穿行,当我一步步踏上各个景点的台阶,到达老母殿、明圣宫时,她那深厚的历史文化越发打动了我。那悠久的历史一下把我拉回了上千年前,伫立良久,我像走进了皇族时代一样。爬上西安城墙箭楼一样的烽火台楼顶,站在一个个“凹”字相连的墙垛前,扶墙远眺,真能尽呼胸中浊气,洗净肺腑尘怨。望着山下的临潼城,春笋般的楼房遥望无际;看那茫茫的平原,再好的视力也像成了近视眼似的,远远的总是濛濛的一片。要是有清晰度很高的望远镜举目四望,几百里的地方一定会尽收眼底的。难怪,当年的唐朝军队会把烽火台选址在这里,这真是观察敌情,调兵遣将的好地方。如果我们平利有这样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根本不用一届届领导费尽心机营造和宣传平利旅游的,说不定也早走出了“住在高山有远亲”的旅游之路,成为富甲一方的旅游大县了。
弯来拐去的石板小径和上山下山的水泥台阶,在郁郁葱葱的树木间穿行,像小孩子躲猫猫儿(捉迷藏)似的。我看着震惊中外的兵谏亭,但由于岔路很多,只有拿着骊山的景区路线图逢岔路就看一看。到了一爿小店,有照相师傅在吆喝游人照相留念,店内还有穿着蒋介石军装和国民党高级将领服装的人正在拍照。
我故去的父亲在当兵的时候,曾于五0年到过临潼,他在我小的时候就给我讲过西安事变的故事。他说,蒋介石被抓时,是躲在一个人把高的山石边,那石头的空隙只能遮住他上半身和他的头部,下半身和屁股都无法遮蔽,所以才被抓住的。从石阶上往下走,我时刻留意这种样子的山石,当又下了几溜台阶,又拐了几个弯时,在一处水泥小径的里侧,我见有一人把高的山石斜靠在不太高的山崖脚下,两侧形成了一点空隙,但不是相通的空隙,看样子,确实像我爸说过的样子。我心中暗自猜定:这肯定是蒋介石藏身被抓的地方,我再过细一看,那石头上还书有拳头大的“和”字,我想,后来人篆刻这“和”字的意思,也许就是张学良和杨虎成将军的兵谏之意吧。
我在蒋介石藏身的山石旁坐了一会儿,就起身继续往山下走,没走两丈,在一个急转弯处,有不少人背对着石崖,前面有人举着相机,看样子都是游人在给自己的同伙拍照。由于路不宽,我不忍心打扰游人的兴致或遮住了别人的镜头,我趁等待之机看了看山崖上提写的文字,看着他们的喜笑颜开,也算是景中看景,领略和分享他们的乐趣了。当我看到路边有一方长方形的石牌,上面有“兵谏亭”三字时,我真为自己在没有看到“兵谏亭”标志之前,能判断出蒋介石的藏身地而沾沾自喜。在路拐弯的下面,有一棵石榴正是叶绿花红,不知是不是对蒋介石当年能够再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献礼,还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予最崇高的礼赞。从骊山上下来,我像走过了几个朝代的时空,飘飘然又欣欣然,羽化了一般。
我是山里人,山在我的眼中,不像看大海大江大湖那么兴奋,上骊山,也是带着挑剔的心情去阅读的,但她却在我的挑剔中以极其“清秀、厚重”使我叹服。她的秀丽虽与我们平利的女娲山、蜡烛山、西岱顶、千家坪、佛殿山、药妇山一样尽显其秀,但她生长的地方却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像厦门岛内的一脉浅山,像三亚市郊的几脉山丘于一座城市间搭配得无可挑剔,并让人生发出留恋忘返之情。在内涵方面,厦门岛内和三亚市郊的浅山却远远没有骊山这么厚重的历史底蕴。也许正因为如此,这里才有了山里人来登山,平原人来登山,海边湖边的人和大漠草原的人,来登山的热潮了。我想:如果在山挤着山的我们平利,任将一座山单独的置于这广袤的平原之中,就是没有骊山这么厚重的文化底蕴,不能招来四海游人,也能完全成为周边城市人们度假休闲的圣地,充分展现它的价值和美丽。想着伟人在骊山留下的故事,想着历史文化给这里留下的无限财富,我突发奇想:如果这“兵谏亭”事件发生在我们平利某个地方该多好啊!这样,地下没矿,地上少厂的山区,这样丰厚的旅游收入,就能让以茶饮产业为主的平利更加富强了。
好多的旅游景区,大多是靠自然风光招惹游人的,而骊山不但以自然的风光赢得了人心,更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名扬天下。走下骊山,我还想到华清池的温泉里泡个澡,想体验一下绝代佳人杨贵妃的欢乐情趣……
作者简介
王著斌,男,住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金华村,在村上任支书、村长、文书近三十年,在忙村务与刨土种地之余爱好文学创作,有小说、散文、诗歌在报刊及平台上发表二百多篇首。是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安康市作协会员、《作家摇篮》签约作家。
推 荐 阅 读
平台栏目:
编 辑:冯彪
三
秦
团
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