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248):神仙打架,宰相遭殃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40)
出手搞许圉师的袁公瑜,本身也不是个简单角色。
派到四川去干掉长孙无忌的是他,第一批投靠武则天的有他,武则天做皇帝后追封六个功臣,还有他。
其实事情到这里就很清楚了:搞许圉师的背后黑手没有别人,就是武则天。
武则天为什么这么干?
无非不听使唤呗。
其实武则天曾经拉过许圉师的。《高宗本纪》中就有'皇后至许圉师第’的记载,当时李治是去了李勣家。皇上皇后到大臣家串门,是种很高的荣誉。谁去谁家,都是有商量和讲究的。武则天去许圉师家,要么是李治的主意要么是武则天自己的想法,不管哪种情况,都希望和许圉师处好关系。从最后的结果看,这关系还是处砸了。
拉不动你就打倒你,这很符合武则天的风格。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李治拿到袁公瑜递上来的内参,召集开会:
上曰:“圉师为宰相,侵陵百姓,匿而不言,岂非作威作福!”
上来就给许圉师扣顶大帽子:身为高级干部,欺压百姓、隐情不报,这叫作威作福!
这不是给武则天当枪使吗?
武则天显庆五年(660年)正式介入朝政,麟德元年(664年)与李治的矛盾公开化并爆发冲突。许圉师这个事发生在龙朔二年(662年),正是两人暗中较劲的时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什么非但不对许圉师拉一把,反而落井下石呢?
高宗年号表
是李治不掌握武则天的小动作吗?完全掌握谈不上,但是谁有动机和手段整一个宰相,李治不可能不清楚。真不清楚,他也别在这个位置上混了。
说到底,还是他自己抛弃了许圉师。
前几天刚发生的一件事,颇可以解释李治的态度。
'庚戌(10月24日),西台侍郎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
这年年初,唐朝搞了一次改革,把很多政府部门和官职的名称给改了。中书省改叫'西台’,中书令叫'右相’;门下省改叫'东台’,侍中叫'左相’,等等。'同东西台三品’就是以前的'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头衔。
这个以中书侍郎职务进入宰相班子的上官仪,就是等下我们要讲的第四个宰相,目前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点:他是李治反对武则天最重要的骨干。
刚把上官仪弄进宰相班子,就对许圉师下狠手,是不是只能这么理解:老许你只会打太极、办不了事,我要你何用!
再看许圉师的态度。
圉师谢曰:“臣备位枢轴,以直道事陛下,不能悉允众心,故为人所攻讦。至于作威作福,或手握强兵,或身居重镇,臣以文吏,奉事圣明,惟知闭门自守,何敢作威福!”
直译过来就是说:我在皇上手下老老实实办差,不会投机取巧四面讨好,难免得罪人受排挤。我不过一个文官,哪象某些地方大员和军中大佬(具体指谁不清楚),可以作威作福。而且我一贯注意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不存在滥用职权的现象。
这是面上的意思,潜台词是说:皇上你看,我只管老老实实干活,不参加你们那些宫斗,现在好了吧,终于有人(皇后)来搞我了。我说起来是宰相,但从不拉帮结派,只不过为皇上办办公文,躲事还来不及,哪敢作威作福?
李治听了他这话什么感觉?
生气是肯定的。
上怒曰:“汝恨无兵邪!”——你嫌做宰相不够,还想搞点兵权?
有人曾经分析,说许圉师这时不该辩解,辩解就是对皇上权威的挑战。一点小事,认个错就完了,还有回旋的余地。
这是完全没搞清状况。
李治气愤许圉师,是气愤他儿子和人那点纠纷吗?不会的。一点小小的摩擦,许圉师还主动打了儿子一百大板,跟李义府强娶女犯人、逼死朝廷命官比比,简直好到天上去。李义府都'释不问’,凭什么盯着许圉师不放?
李治主要气愤的,是他作为宰相没有立场。许圉师从头到尾表白自己洁身自好、不参与派性斗争。不搞派性就一定是好同志?现在是皇上自己搞派性,你也含含糊糊不表态,那要你这宰相干嘛?
李治上来就给事情定性,摆明了已经不愿给许圉师机会,这时再说什么都没用。许圉师是老机关,对这也完全清楚,多说这么几句,无非气不过神仙打架,自己白白做了牺牲品。一贯和稀泥的许圉师,终于硬气了一回。
硬气,也是有代价的。趁着李治在火头上,有人从旁递上了一把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