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散文】王向力:归人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40期︱
编辑︱小蚂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归人
文︱王向力
我没有夜走这条山路的经历,既使小时候在这里长住,也会因为狼出没的原因,天一擦黑外婆便限制我们走出村外。而那时夜行的长辈们却常常披一身霜雪,在天色已如墨染风涌林木轰响时走进家门。他们或只身一人,或者结伴而行,在走进燃着油灯的屋内时地上拖曳出长长的身影。关于夜行中的孤独恐惧他们是缄默的,这让我误以为只要长大了就会消失心内所有的胆怯和恐惧。我看见舅舅捧起一只瓷碗呼噜呼噜往口内拨食,咸菜嘎嘣嘎嘣脆响。锅台上浮动着蒸气,灶火的光亮在外婆的脸上明明灭灭。

这好像已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了,如同我年少时读书的情景,也变得模糊不清晰。但读那首"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时,舅舅们深夜归来的场景却会清晰映在眼前,包括们略显疲态的脚步,粗壮的呼吸,倦意的面容,以及掩藏在平静面色下归来的喜悦。这或许正是人间情愫最美妙的场景之一,简单普通,甚至稀松平常,却每在回忆中能够激荡人心。

现在想起来,我当初对这首简约如白描的诗的理解并不全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其实才是这个小山村人常常夜行的原因。他们小腿缚着缠子,肩上搭着半圆形的护肩,出入于更深更远的山林之间掮椽贩木,长期的日晒风吹,面皮黧黑,神色凝重,几乎每个人腿上都因为涉冷水过河而凸露出如蚯蚓般的血脉。夜行的山路或许隐隐可见,或许仅能依靠直觉辨析它们的位置所在,他们用脚一步一步丈量着旅途的长度和生活的艰辛。假若有一轮或一弯月亮,也应是孤寂清冷的。但这月亮呀!正是夜行人眼里的希望之光,因为它正悬挂在家乡的山顶之上而照亮回家的路。

这个晚上,我陪着母亲往山村来奔丧。山野一片漆黑,车灯也仅能照亮两米远的地方。当丧失一切坐标物后,我在黑暗里陷入恐慌。车子在小心翼翼地往前挪动,路边的杂草在晃动,偶尔有野兔仓皇窜过路面,四周静寂悄无声息,路途终点也愈显得遥不可及。当你希望在一个拐弯处看见光亮,但眼前重新陷入一片漆黑。母亲说,族里的长辈没有几个人了......只剩下两三个了......以后怕来得更少了......

车子终于在一个拐弯后,地处山坳的村庄将一条条黄色光亮从树隙间投射出来。宛若一粒石籽经过长长的抛掷落入湖中,激起层层涟漪。今夜,我也如一个兼道夜行的人,终于踏进这温情脉脉的故地,这一刻情感是温暖而柔软的,甚至有了一点情不自禁地想流泪的冲动。我的情感在这一瞬间是否与当年的长辈们如出一辙呢?而他们现在呢,或已作古多年,或已皤然老矣。时空间竟有如此奇妙的交错其实并无错处,归人,我们谁不又是那风雪中夜归的人哟……

关于作者
王向力:1972年生,陕西蓝田人,供职于西安某区机关。发表中篇小说《续修家谱》《寒尽不知年》《净土》《坚硬的河流》等10余篇,亦有散文散见于《延河》等杂志报刊。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审稿:王军红   编辑:小蚂蚁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友情提示:滋水美文(zsmw1199)有一个姊妹号璞玉有约(zihan20180812),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璞玉有约,主编微信:wangzihan680121 
留一处空白 随时浓墨重彩
识别二维码 关注璞玉有约
           
      微信公众号:zihan20180812
喜欢就点个赞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