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邱山:镇江最具文教气息的地方,山上曾有座“文庙小学”!
▲ 镇江县立文庙小学,1942年7月的毕业证书
最近得到一张镇江的老毕业证书,年代在民国三十一年七月(1942年7月),当时的镇江还在沦陷中,但这年的6月,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惨败,成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其实离胜利的曙光不远了。
毕业证书上这位小学毕业生叫“孙玉兰”,很邻家女孩的名字。学校叫“镇江县立文庙小学”,校长是怀桂兴。那一年,孙玉兰从怀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心里一定是非常感慨的。
拿到这张证书仔细看,发现孙玉兰是十五岁小学毕业的,这个年龄应该是初中毕业的年龄了,我发到朋友圈后,朋友们纷纷提出看法,有的说是女孩子上学迟了;有的说是因为过去小学和初中一起上的原因。
最后尹协和先生的推测我觉得还是很符合实际情况的:
十五岁小学毕业在那时不奇怪——1937年底镇江被日军占据,到1939年逃难的人才陆续回来,当时的学生会被耽误一、两年样子,就要十五岁小学毕业了。
那“县立文庙小学”在镇江的什么地方呢?
请教了文史爱好者群的京江潮先生,他告诉我,应该是在寿邱山下,过去丹徒县学文庙旁。
寿邱山,镇江最具文化气息,尤其教育文化浓郁的所在。
寿邱山,又称“县学山”
寿邱山,镇江古城内“三山五岭八大寺”三山之一。古时山上生长何首乌,何首乌历来被称为长寿、长生之果,故名“寿邱山”。
山下曾住过一个叫刘寄奴的少年,多年之后竟然打拼称帝了,荣归故里后在此建丹徒宫。后衣冠成古,花草埋幽,丹徒宫也坍塌荒芜成为废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描写的地点,就在这附近。
自宋代开始,丹徒县学常设于寿邱山,因此民间亦称寿邱山为“县学山”。
早在明朝正德十五年(1520年)的时候,知县李东在寿邱山创设了“清风书院”,纪念曾读书于此的范仲淹。书院旁有桥曰“清风桥”,据说是范仲淹在关河上建的桥,方便百姓通行,民间敬称其为“范公桥”。
关河,是过去镇江城里的一条内河,因河水从北水关入城至南水关出城而名,流经寿邱山,在民国时被填了,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现在酒海街的街头还有“范公桥”的文保碑。
到了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寿邱山上曾建起一座规制齐全的文庙,是当时镇江最著名的孔门圣殿。此后数百年里,这里书声琅琅,弦歌不绝,成为封建时代镇江培育士子的重要基地。
明崇祯年间,冯梦龙来到这里,担任丹徒县儒学训导,相当于县教育局长的职务。
但是这位局长并不是一本正经的儒学先生,他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写了很多当时流行的小说。
其中有一篇《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名气特别大,可以说是《白蛇传》故事的成型之作。
打开一看,里面的街道啊、巷子啊,和现在镇江的老地名都重合。可以说,这位县学里面的儒学训导,没少逛镇江城。
镇江能成为民间故事《白蛇传》传说的发源地,这篇小说功不可没。
历代都在寿邱山建书院——书院,就是古代的教育机构。
明崇祯辛巳(1641年),知县郑一岳,在寿邱山麓淮海书院旧址,创建香山书院。
清顺治五年(1648年),知府赵士冕,増修楼舍,更名为三山书院。后为驻镇军府。顺治丙申(1656年),知县张晋在寿邱山创建杏坛书院。缭垣植杏树数百株,召诸生居之。
清咸丰三年(1853年),县学毁于太平天国的兵火,经同治、光绪年间重修,恢复旧制,焕然一新。
寿邱山下,书声朗朗
寿邱山作为镇江的文化圣地,既是镇江古代文化、教育史的一个缩影,也是镇江近代教育的发源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常镇道郭道员与地方绅董于范公桥县学宫开办丹徒县师范传习所。
1913年,民国政府将其更名丹徒县立乙种师范讲习所,同年停办。
1916年,省署教育科派员来镇江视察,初步确定以范公桥县师范讲习所旧址作为江苏省立第九师范校址,次年正式成立。
▲ 江苏省立第六中学银章,上有英文“KIANG SU SIXTH MIDDLE SCHOOLE”。
1927年,与江苏省立第六中学(由镇江知府王仁堪创办的南泠学舍演变而来)合并组建镇江中学师范科。
王礼刚老师的“龙虎气存寿邱山”一文中介绍:民国时期的镇江是江苏省省会。1930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在寿邱山办起了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成为江苏省名震遐迩的民众教育机构。
“文庙小学”就是这个时期建设的小学。
民国镇江的“丹徒县公署”成立后,“教育科”筹建各坊小学。东门附近的小学,可能是利用山上县学文庙的房子做的小学,所以叫“文庙小学”。据了解,山上的大成殿等文庙建筑在建国后陆续拆除,包括廊庑后来才彻底拆除。
1939年,因沦陷停办的小学,陆续复学。1940年,各坊小学恢复以地名为校名。范公桥边的小学,命名为“文庙小学”。
文庙小学的学级为七年,四年初小,三年高小。
最后谈谈山下的师范学校。
1945年,因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遭日机炸毁,民众教育馆馆舍的四分之三划归省立镇江师范学校。
1946年2月,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易址于寿邱山复校。
新中国成立后,从培养初等师资的中等师范镇江师范学校(镇江地区第一师范学校)(1949-1978),到培养中等师资的高等师范南京师范学院镇江分院(1978.1-1978.12)、镇江师范专科学校(1978.12-2001.8),直至成为多科型的江苏大学的一部分——梦溪校区 (2001.8至今),寿邱山见证了镇江教育事业的不断抬升,不断壮大。
分享阅读:
写下“青山一道同云雨”的王昌龄,在镇江写过两首很牛的送别诗!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您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