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上级来借调,是借还是不借

作者:王绵绵

近日,有某高校的部门负责人在媒体刊文,探讨机关事业单位的借调乱象,颇值得玩味。

借调,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因为一些临时性、特殊性紧急工作任务,在自身人员编制实在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向其他单位调动借用工作人员来完成任务的做法。作者认为,越来越随意、乱象丛生的借调背离了初衷,产生的危害较大,亟待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以整治。

作为一种人事应急补充机制,借调有其存在合理性。一些日后颇有建树的科学家、党的高级干部都有过借调的经历。前不久刚刚去世的著名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许厚泽,曾在中国科学院测量及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20世纪70年代,他在海城和唐山地震后两次借调到北京国家地震分析预报中心,积累了大量一手经验,从而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但很多时候,对借调者本来来说,付出了很大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长期在其他单位工作,编制、工资却在原单位,未来发展晋升常常落得“两头空”。不仅如此,借调出去的人,因其长期不在本单位,又常常因为工作绩效及其工资等计算而与本单位同事发生矛盾,不仅损失在自己的声名,也损害了上级单位的权威。

借调机制如果不加限制,为某些人利用,还容易滋生腐败,带来权力寻租。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披露,锒铛入狱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赵长青就曾应李某某请托,为其借调至中国书协工作,后又使其担任有关公司负责人,仅此一项收受贿赂20万美元。

正如开头所提到的文章中指出的那样,借调的根源是对人员编制结构核定不科学,凸显了编制、责任、绩效等基本工作秩序没有理顺。临时借调、借用工作人员,都是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借,且多是向直属下级单位借,还从未听说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借人”的。于是,事情明摆着,这里的“借”,实际上内涵着一种权属关系,也就是服从关系。上级单位说“借”,下级单位少有说“不”。不仅不说“不”,往往还把本单位能力强、作风好的人“借”给上级单位。这里面的关系也不难梳理:下级单位官员的提拔升迁,少不了上级单位“点头”;因出借人员到上级单位而致本单位工作业绩不好,可能并不影响下级单位人员的提拔使用,但如果顶住上级要求,“按兵不动”,则工作业绩再好,可能也无缘升迁提拔。

值得注意的是,囿于借调单位的强势,借调乱象往往是在巡视时被发现。2019年,甘肃定西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乡镇干部1157名,并将清理规范借调干部工作纳入组织保障脱贫攻坚督查和选人用人专项巡查的内容,就是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后的整改行为。

就像“帕金森定律”所指出的那样,干不了的事,让下面能干的人来干;实在不行,就找更多不能干的人一起干。不论哪种干法,其结果都是搞乱了上下级的工作关系以及工作秩序。借调的乱象,凸显了人事制度建设上的不足,是到了清理整顿消除的时候了。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