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张栓平:【紫薇山的星星会说话】(散文)
点击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紫薇山的星星会说话
文/张栓平
彬州,有一个“小香港”的美誉。早在二三十年前,便扎根在我的脑海里。每次从咸阳返回,都是从早晨出发,乘坐大巴或中巴,紧赶慢赶,到了九里坡,只说彬州城就在脚下,却九曲十八弯,到不了这座“丝路明珠”跟前。再加上会有堵车,在坡上看风景是常有的事。已是华灯初上时分。彬州,正漫步在悠悠古川道中,霓虹闪烁,璀璨夺目,几乎可以与明信片上的香港夜景媲美,便有了“小香港”的美誉。光芒四射,令每一个颠沛流离,遍尝生活酸甜苦辣的游子们赏心悦目,念念不忘。
乘车在九里坡上绕行,夜色中的彬州城在眼前时隐时现,似在梦里,婆娑迷离。这座具有“丝路雄风,魅力豳州”的古城,在默默诉说着一个最是久远的故事。街灯交错,霓虹辉映,开元寺塔最引人注目,坐落在紫薇山下,市中心西南方向,巍巍耸立,灯光映照出万般沧桑和古朴,千百年来,成为彬州的骄傲和象征。塔铃声声,穿越天际,穿越时空,经久不绝。
不知何时,一到傍晚的时候,紫薇山上便洒满了星星,远远的眨着眼睛,耀眼异常。山上千层的阶梯,将整座城市引伸向更远更远的夜幕星河之巅,彰显出久远而又神秘的色彩,引人入胜。因为有了千层石阶,有了这满山遍野的星灯,南山才有一个雅致的名字——紫薇山拾阶而上,登上没有穷尽的紫薇山,俯瞰整个彬州,又是另一番景象。
开元寺塔高百尺,
塔铃声声动佛都。
泾河漫漫绕山行,
公刘故里观星稠。
人间福地往来客,
一路灯明照影投。
东西南北卷黄尘,
沟壑石窑竞风流。
一路灯光照亮回家的方向。川道狭长,河道蜿蜒,对面的北山更是隐隐约约,起伏跌宕,环抱一个半卧半睡的城市,千狮桥连在其中,载过穿梭不息的车辆和行人,水帘洞、花果山,大佛寺,火石咀与七星台、石龙窝隔水相望。在流云和微风中荡漾着龟山和蛇山的影子。夜色如此迷人,不知有多少人醒着,畅想着,和这满山的灯作伴,和满天的星斗对话。又有多少人已进入梦乡,做着各色各样的梦,夜色中的彬州市神秘而又壮观,引人注目。地上的灯,天上的星,装饰出不一样的梦。
生长在这座城市每一个彬州人,喝不够这里的水,饮不够这里的风,听不完的神话传说,尝不尽的四季果香,趟一条泾河的清凉,品一口郴州梨的酥脆,皮薄核小够解馋;吃一颗大晋枣,个头大核儿尖,甜如蜜,甜在心。秋天里,整个彬州城都泛着阵阵果香,闻着满山遍野的果香登山,别是一番体味。正是,把一个有山有水风景如画的彬州装在心里,远在他乡的彬州人才会走的更远,走的更好。
泾河依然流长,紫薇山的星星依然闪亮,这里的风不停,这里的山绵延,一切都在梦里时隐时现,交织出时代风貌,激励着远方的故乡人。
一边听着开元寺塔的千百年的历史,一边登上漂亮的紫薇山,尤其是在夏天,锻炼的,散步的,看风景的,乘凉的,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越往上走,越凉快,站在紫薇山上放眼望去,彬州像一个美丽可人的少女,半卧在一片星河里,显得珠光宝气,更有韵味。又像是一个茁壮成长的少年,展开粗壮有力的臂膀在拥抱星空,豁达开朗。又像是一艘航船,在新时代的浪潮里乘风破浪,行稳力健。紫薇山共有一千多个阶梯,一个连着一个,令初登者望而却步。我却是每登不鲜,乐在其中。
最顶上,仍然是依山修筑的一条盘山公路,树立着“丝路佛都,山水彬风”几个红色大字,在四季的风里传递出彬州的风范和气度。每次登山,登的再高,也只能到达半山腰,再往上,就是沿公路一直走进大山更深处,不知所向。只好原路返回,在返回时听风声,听塔铃声,声声入耳,不绝于心。手扶汉白玉石雕刻出的栏杆石砌,时而停步,时而环视四周,注目这座古老的城市,感受它的活力和勃勃生机。彬州,正像一位少年,踏着矫健的步伐,行进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在搏击,在奋进。
每次回家,都要登上紫薇山,俯瞰彬州城,它都以不同的风貌展示出不一样的魅力。几年前,连霍高速的开通,已是加快了彬州快节奏的发展。今天,又一条银西高铁开通了,无疑又给彬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彬州正以更加崭新的风貌和姿态展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又有一座吊桥映入眼帘,沿乡党手指的方向看去,听说哪里有新落成的高铁站,就在北山的最深处,承载着整座城市新的起点。一边闲游,一边耳听着家乡的变化,久违的乡音洋溢出掩饰不住的喜悦和自豪。
再一次返回开元广场,从范仲淹的石像前经过,曾在此处做过太守的大文豪正凝视着开元寺塔,似乎在沉思什么,也许,正在思索和赞叹着这座古老城市的过去和将来。
听着开元寺塔铃声远去,万千街灯引领我们前行,走向最是辉煌的夜光里。
看,紫薇山的灯又亮了,星星一般,一闪一闪亮晶晶。一山一神韵,一灯一心语,一星一故事,就在四百七十万彬州人的心里,梦里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