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春秋、吉祥谁更胜一筹
春秋、吉祥作为我国民营航空中的佼佼者,两家公司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在社会效益方面也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2018年10月份,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发布《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的两大灵魂人物王正华、王均金双双入选,可谓荣耀倍至。
众所周知的是,大名鼎鼎的王健林、王石、刘强东等人都没入选该名单。
因此,王正华、王均金两人的入选,既是对两人作出的贡献的认可,也是对两家企业的认可,更是中央对民营航空取得的发展成就的认可。
春秋、吉祥两家民营公司,有着太多的相同:总部都在上海,并以上海为主基地,都是在2015年大牛市那一年上市的,都是以旅游包机等业务接触民航并由此介入民航业,都是以A320系列飞机为主力机型。
当然两家公司也有着很多不同点:春秋是低成本,吉祥是全服务加低成本;春秋是纯空客机队,吉祥则空客、波音兼而有之,并引进大型B787飞机;春秋是以民航上下产业为主,吉祥则是在民航、金融、乳业、地产等多个产业进行了布局。
那么,两大民营航空的标杆企业在2018年谁的表现更胜一筹呢?
目前,两家公司年报尚未公布,因此,笔者从生产数据方面进行分析:
一、
机队引进,吉祥野心十足
截止2018年底,春秋航空共81架飞机,当年引进了5架飞机。
吉祥系共90架,吉祥引进飞机不仅要快而且要大。
吉祥当年引进了9架飞机,其中吉祥航空73架飞机,九元航空17架飞机。
值得注意,吉祥在2018年首次引进3架B787飞机,在拥有飞向更远方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二、
市场布局,春秋主攻国际,吉祥侧重国内
2018年,春秋和吉祥在市场布局方面最大的不同就是:
春秋主攻国际市场,加大国际航线的运力投入。
吉祥则恰恰相反,国际市场全面收缩,集中火力发展国内市场。
从运力投入方面来看:
2018年春秋投入390亿座公里,其中国际、地区为135亿座公里,占比高达34.6%。
而吉祥投入348亿座公里,国际地区仅为50亿座公里,占比仅为14.4%,吉祥国际地区运力投入占比低春秋20个百分点。
在旅客运量方面:
春秋运送了1952万人次,国际地区为506万人次,占比为25.9%。
吉祥运送了1887万人次,国际地区为208万人次,占比为11%。
运力投入增幅方面:
春秋国际航线同比增长了20.3%,吉祥竟然下降了0.8%,两家公司的战略布局出现非常大的差异。
三、
春秋效率领先,吉祥表现更加均衡
春秋航空充分发挥其低成本的效率优势,这两年在引进飞机方面虽然慢于吉祥,但运力投入远远高于吉祥。
2018年底,春秋飞机规模81架,比吉祥少9架。
但运力投入为390亿座公里,比吉祥高出12%。
旅客周转量347客公里,比吉祥多出16%。
运送旅客量为1952万人次,也比吉祥多出3%。
用较少的飞机生产出较高的周转量,运送出较多的旅客,从这一方面来看,春秋航空的飞机使用效率方面大大领先于吉祥,这也正是低成本航空的特点之所在。
不过利用率投入过高,也会导致客座率、单位收入等指标的下降。
春秋航空客座率连续两年大幅下降,2018年春秋航空客座率首次低于90%,为89%,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连续三年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
而吉祥相对稳定的投入,在国内市场的比重较大,也保证了其客座率的稳定性,2018年吉祥的客座率为86%。
2015年以来,春秋的客座率是一路下跌,吉祥客座率则是呈上升趋势。
2018年也是春秋和吉祥客座率最为接近的一年。
四、
融资租赁飞机少,无惧汇率变动影响
两家公司规模相对较小,资产负债率又非常低,距离2015年上市不久,后面又分别进行了定向增发。因此,相对于其他航空公司来说,两家公司可谓不缺钱。
分析两家公司机队引进方式,春秋航空的机队基本就是自购+经营租赁,81架飞机,自购、经租分别为40架。
吉祥航空90架飞机,自购22架,经租高达60架,融资飞机仅为8架。
我们知道航空公司的美元负债主要来自于融资飞机时的贷款,融资飞机数量一般占到公司总规模的1/3,三大航的机队规模都在七八百架左右,因此其中融资飞机数量都在200架以上。因此,大型航空公司的美元负债非常高。
一旦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汇兑损失就会非常高。
春秋、吉祥的融资飞机数量少,因此美元贷款也比较少。
2018年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两家公司来说可谓毫发未损。
五、
寻求合作方,针尖对麦芒
2018年,对于春秋、吉祥来说,最引人注目的动作就是主动出击,寻求战略合作方。
首先是吉祥,携巨额资本入股东航,双方实现战略互投,合作共同打造上海枢纽。
春秋被排除在外,在航权、时刻资源日渐紧张的上海,从事低成本的春秋其发展空间将受到压制。
春秋也不甘示弱,随即南下,进军吉祥下属低成本九元航空的主基地广州,和广州大佬南航进行合作,共同发展低成本航空,压制吉祥低成本的发展。
2018年的不同策略,影响的不仅仅是当年的表现,更多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两家公司的不同策略,你更看好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