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笔记:每天都给自己留点时间空白
梁东方
每天晚饭以后,我不看书,也几乎不手扶键盘——确实想写点什么的时候,也大多是把那些飘动而至的思绪随手记录在小本子上,留待第二天早晨再做处理。
在这个很多习惯晚睡的人的黄金时间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却已经在培养昏昏然的睡意。我想象自己是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远离尘嚣,周围马路上的车辆喧嚣和楼后饭馆KTV的排风扇的持续吼声,也不过是山溪越下了山谷撞击在大石头上的轰鸣……
家里早已经没有电视,所以不看电视,也不开灯,我会听着收音机或者电脑里的音乐软件无序播放的全部以前听过的音乐,慢慢地在屋子里走一走;走到阳台上去看看外面被无数楼宇夹峙着的窄窄的天空,顺手浇浇花,打扫打扫已经因为天光暗淡而模糊下来的地面,将桌子上随手摆布的凌乱物品一一归位。
白天随着光亮而至的人生扰攘,告一段落,像是音乐进入低潮,像是风滑入山谷,像是林间的鸟儿纷纷降落并且正在选择栖枝、调整站姿,眼睛睁开又合上……
在这个时间段里,在这些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的动作的伴随下,人会进入到一种真正的无事状态里,体会到人本来应该有而逐渐已经被剥夺或者说是被自己主动放弃掉了的“无所事事”。
无所事事,就是什么也不干,双手空空地坐到椅子里,半眯着眼睛,陷入到一种冥想之境。脑海里出现的,也许是今天白天经过的人和事,也许是很多年前偶然的一个场面,也许是一个难忘的日出时刻,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终于抵达了什么地方的、喘息方定的瞬间;甚至,连这也没有,就只有空空荡荡,就只有一切都被刷新、被归零以后的顺意与舒畅……
这样早早地随着天光收敛而进入睡眠之中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变得自然而然。这无所事事的时间段,等于是给自己的身心恢复到了与天地万物同运作、同频率的机会。让自己重归自然之子的地位,不再因为纷纭的思想与自以为是的行为能力而偺越,也就因而理顺了所有违逆自然之道的身体脉络与细胞轨迹。在睡与醒之间的这段空白时间里,身心都已经开始修正这又一天里的错误和损伤,并且在这样的修复里无知无觉地进入梦乡。
每天因为这样的“无所事事”的时间段而有了自然而然的早睡早起,因为早睡早起而有了第二天的精力充沛与身心舒畅。自我的生命在这样以24小时为单元的小循环里,养成了顺然正气,形成相对经久不衰的高质地的生命品质。只要醒着就总是炯炯有神,只要困了便也就会轰然入梦……
如是,每天都给自己安排一点空闲时间,这个时间没有事,不做家务,也不写作,不上班,也不运动,就是纯粹的没事状态,什么也不做的状态。它是不修禅的禅定,是不进教堂的礼拜,是没有进入庙观的出离。
这是人在一天24小时之中一定要有的。偶尔没有也许是可以的,但是长期没有的话,人就会出问题,就会被总是有事、每一分钟都有用的弦给绷得太紧,就要出问题。
学生时代,我们一向是被鼓励着每一分钟都要奋斗,衡中、毛中就是其中的代表,也是大多数中学生迎战高考的分秒必争、时不我待的集中体现,是对于“无所事事”的最极端的反拨。但人终归是人,短期的竭尽全力是可以的,长期的生命节奏却不容破坏。
一个24小时每一分钟都被填得满满的人,可能会有一种全部时间都很有意义,从而人生也很有意义的欣慰;长此以往,却又难免人生过满的疲惫与机械化运转的非人之感,关键是失去很多暂停一下欣赏人生风景的雅致与从容。
有人说懂得并且按照这样的原则去做还如鱼得水的人,就一定是老了。也许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并非一个充分必然的可逆论证:显然不是每一个老了的人都能做到这样,而倘使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这样站到人生的高度上去回望,岂不是可以让自己的身心更健康,让自己的人生路上更多一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