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的堤
白洋淀是平原上的湖泊,平原上的湖泊和平原之间自然就会有一个边界;一般来说围绕这个边界就能形成堤坝和道路,并藉此而有了环湖的路径,不论是观光还是运动,沿着湖边走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然而奇特的是,长久以来白洋淀的旅游都是从一个固定的码头坐了船,船开到淀里去,绕上或长或短的一圈,然后原路返回。这样固然是可以方便收门票船票,但是旅游就真成了旅游,被动观看,殊少真正融合到原始风景之中去的或行或止的个人自由,就更谈不到置身自然、锻炼身体的休闲享受了。
每一个湖泊其实都是有漫长的湖岸的,而沿着湖岸行走就始终能望见湖中的风光,呼吸到氤氲的水汽,看到一片既不是工厂也不是庄稼的古老的原始地理风貌。这个在国外、在欧洲颠簸不破的经验,在国内不过是被过于单一的旅游的商业目的给屏蔽了而已。
其实选择可以是多向的,在一处珍贵的原始地理景象中,去不收票没有经过太多人工干涉的地段走一走,一定可以收获更真实的美。基于这个想法,很多年前就曾经沿着旅游码头之外的白洋淀大堤走过,老柳树大杨树下的土堤上,的确是时时都可以望见白洋淀里面的芦苇荡的,堤外的湿地稻田芦苇柳树的景象也同样让人兴奋。
现在这些地段都在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整修,虽然失去了过去自由状态里老柳树的横斜之状,不过利用大堤上的杨树林子在堤外铺设的步行路径还是给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最可贵的是这里的杨树落叶是没有人清扫的,秋去冬来,尽管杨树叶子远远没有落光,但是路上已经有了厚厚的落叶积累;踩上去哗哗作响,而且立刻就会有一股只属于杨树的树脂的清香弥漫上来。初冬时节,外在的萧疏寒凉与内在的意蕴悠长甚至是温暖热烈结合起来,让人真正感到大自然一年四季对人的抚慰之不虚也。
这样有声有色有味道的徒步,经过黄色的芦苇丛,经过大白鹅呀呀叫唤着的池塘,经过落叶还在萧萧而下的林带,顺着白洋淀大堤外侧一直逶迤而前,好像一直都可以这样走下去,走下去。
这样走远了走累了,需要休息需要将一直被限制在堤坝之外的目光放得遥远的时候,还可以顺着修整得堪称精致的台阶走上堤坝,走到以护栏为座位的亭子里去,远望那浩渺的芦苇荡,去吹吹风。
在我们身边,在不是山里的平原上,终于也有了一个可以背着双手漫步或者背着双肩挎做远足的地方了。从这个角度上说,白洋淀堤坝上现在这种适度的改造,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它对自由的植被生态的捋直的动作,多少是对白洋淀总体自然风貌的干涉。
人类的生活环境究竟如何才是最佳?答案有很多,但是有一点肯定是:不管多么现代化,大自然的原始风貌始终都是不能完全离开的。这在欧美都已经是一个已经被验证过的真理。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在雾霾日益严重而荒野河流湖泊几乎全部消失的危险之境里,污染最为严重的华北平原上的白洋淀这样珍贵的湖泊湿地资源,已然是大自然在人间的最后堡垒;能有机会和它相伴相随地走一走,已是三生有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