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冯蕾:【老布鞋】(散文)

关 注 三 秦 文 学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老布鞋

文/冯蕾

前几天经过步行街,有一个卖老布鞋的摊位,牢牢的吸引了我的目光。看做工,确实是那种手工缝制的,黑面、白边,再钉上黑色的橡胶底。现在的孩子应该很少会穿这种老布鞋了,因为这样式,这款式,实在算不上好看,甚至可以称得上呆板,看见这些老布鞋,突然就想起了小时候的事儿。

从我记事起,接触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手工布鞋,它有两种款式,男式的是鞋面包住整个脚背,两侧有“松紧”一脚蹬;女式的是方口的,脚背上有一根带子绑起来。二十年前的农村,物质匮乏,在我的记忆里,绝大多数人都穿的这种老布鞋。翻鞋样、糊背子、做边子、纳底子,家里女眷耗费两三天功夫,再拿到村上的鞋匠那里上钉,一双鞋就算是完成了,成本不足十元。但那个时候,家里实在困难,母亲也总是忙碌,就连这种布鞋都没有多余的。小时候脚长得快,又爱踢腾,鞋面上的布烂了一层又一层,一双鞋穿到最后总是在大拇指的部位被顶出一个破洞,实在是尴尬,要不是实在没的穿,真恨不得扔得越远越好。

那时候,最流行的鞋子是“双星”牌的球鞋,谁要是能拥有一双“双星鞋”那可就成了小伙伴追捧的对象了,一双“双星鞋”,穿了洗,洗了又穿,鞋面上红蓝相间的图案被刷的发白,还是不舍得扔。我一直都想要,但我直到现在都没有穿过,原因很简单,以前是买不起,再后来,也没有穿“双星”的必要了。

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六一儿童节,除了能得到两块钱的零花钱,享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最重要的就是能拥有一双白色的“贝贝鞋”。白衬衣、黑裤子,白鞋子,似乎是我们那一代人六一儿童节的标配,到了六一这一天,每个小伙伴都迫不及待的换上新鞋子,若是赶上那天下雨,也要蹦来跳去,绕开地上的水坑。但农村泥泞的土路,又怎会放过这个机会,再怎么小心翼翼,被污泥弄脏总是在所难免。“贝贝鞋”不结实,总是不出两个月就坏了,不是断底就是开胶,总之是没法再穿了。在往后漫长的时光里,还是只能与老布鞋为伴。如同鸡肋,让人如鲠在喉,却又无可奈何。

我的父亲是陕北绥德人,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也是奶奶最疼爱的孩子,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他,但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物资匮乏,生活艰难,父亲16岁便离开了家,从此和奶奶,和家乡渐行渐远。家乡对于父亲而言,就是那一封一封的信,和信里偶尔夹带的照片,在信里,我和哥哥出生了,我们上学了,奶奶也变得更老了,那个时候,每次父亲喝醉时候总是哭得很伤心,我问母亲,母亲告诉我,那是想家了。

小学的一个冬天,父亲回老家看望奶奶,再回来的时候,扛回了满满两袋子东西,一袋是奶奶给我们做的好吃的,一袋是几十双纯手工的老布鞋,连鞋底都是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有父亲的,有我和哥哥从小到大的,有母亲的。我对这一袋布鞋印象深刻,因为我穿了很多年,从小学到初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穿着那个从未谋面的奶奶为我做的手工布鞋上蹿下跳,我从未想过,在那个通讯不便的年月里,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是怎样带着老花镜,用手指的长度丈量远方的孙子孙女双脚逐渐长大的尺码。她的手可曾颤抖?她熬了多少个日夜?她手里的针可曾在上下翻飞间刺伤了她?

十几年过去了,我也已经为人父母,很多年没有穿过那种老布鞋了。商场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精巧体面的鞋子,却唯独没有这种手工老布鞋的一席之地。如今再来回想我穿过的老布鞋,它虽然不华丽,不好看,甚至有些寒酸,但那已经是母亲,奶奶能够给予我最好的安全感,有一句歌词说“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再次回想起那袋老布鞋,我终于理解了奶奶对于父亲的爱,我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母亲在得知自己患有重症无法痊愈的时候,每天点灯熬油,为她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织毛裤,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一直准备到上大学的……其实如果可以,做父母的愿意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孩子。我终于明白,那鞋面,鞋底,一针一线串起来的是奶奶对我们满满的爱和牵挂。或许亲情在成长的刻度上就是这么回事吧,从身上的一块肉到抱到怀里,到走在身边,最后终于远在天边,难得见一面,但即使离的再远,都隔不断那浓浓的思念。老布鞋,那份特殊年代特别的爱,包裹的不仅仅是那受之父母的肉体。厚重结实的千层底倾注的更是无数个日夜熬油挑灯的辛劳,承载的是儿行千里母亲对远方游子的惦念。千里情缘一线牵,那条围绕着老布鞋的丝丝绕绕的线永远牵动着血浓于水的父母亲情。我曾看过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若没了父母,此生便只剩归途。一双布鞋,一世恩情。此生,父母于世——你便是他们永远挂心的孩子!

(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冯蕾,1990年出生,凤县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喜爱读书与写作,希望在写作的道路上,以文会友,与大家共同学习。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打击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问:边士刚

顾  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主    编:岭南鱼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崔启昌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姜建洲  毕廷娟  鱼 鹏

     张云峰  王敬军  谢 雷

     水云天     唐桂英

本期编辑:谢  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