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就能“摸”出产品瑕疵——记吴江天缘纺织有限公司准备部经理王炎华

“我们公司成立至今,一直坚持以高新产品研发为主,我很高兴自己来到天缘,与企业共同成长。”日前,吴江天缘纺织有限公司准备部经理、中级工程师王炎华说。多年来,天缘纺织一直秉承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经营理念,专注于高档服饰新品面料的研发。如今,天缘纺织已经成为一家集高端面料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而他也和企业一同成长,收获了许多。

拥有“绝活”的技术达人

2011年,王炎华从天津工业大学毕业,随后便成为纺织行业的一名从业人员。“一开始,我在一家织染公司工作,从事整浆并、分条、穿综流程的学习和工作。2016年,我来到吴江天缘纺织。”王炎华说。入职天缘纺织以来,他见证了企业开发的面料由简到繁、由低密到高密的过程,在参与开发研讨的过程中,他和同事失败过无数次。

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王炎华坚定信念不放弃,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懵懂青年,逐渐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应对生产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技术达人,从一名需要被老员工教几遍才能学会的“徒弟”,逐渐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师傅”。

现在的王炎华,每天都要在车间内巡查,检查设备、指导操作,用他的经验为公司同事排忧解难。王炎华有个“绝活”,他只要把手放在正在运作的倍捻机上,感受那些纱线从手掌下穿过,就能发现其中的瑕疵品。“一台机器上几千根纱线,其中可能有一两根纱线有问题。”王炎华说,这是他在一线工作10年后形成的“条件反射”。

创新创造的中坚力量

来到天缘纺织后,王炎华参与开发了多项国内重点难点项目,例如7D细纱的生产织造、记忆丝的开发生产、多维度弹力丝的生产、色丝的开发生产、多配比花型面料生产、超高F数的纱线生产织造等。“几年下来,我直接主持或参与,并记录在案的开发样近400件,这些经历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开发经验,部分生产经验已向同行业兄弟企业推广。”王炎华说。

这几年,王炎华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分别是《氨纶包芯纱主要性能的影响因素探析》和《国产分条整经的使用现状》。为了能够顺利达成新品的开发任务,王炎华与同事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改造,有些改造建议甚至获得了设备制造商的认可,还有一些重点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

“前几年,我们公司引进了新型的自动穿综机,这种机器速度快、摩擦力大,在进行某些特定纱种的穿综作业时,容易产生静电,纱线之间相互吸附,导致纱线粗细不一,影响纱线品质。”王炎华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花了半年时间,在穿综机上增加了3道喷气孔,在穿综过程中加了3道气流,扩大纱与纱之间的距离,避免纱线之间因静电而产生吸附现象,“这一技改彻底化解了纱线粗细不一的现象”。

乐于传帮带的“老师傅”

截止到目前,王炎华已累计主持设备或技术改造60余项,其中10项申请获得了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所涉及的发明改造包含了整经、上浆、并轴设备,倍捻机,分条机,自动穿综机,自动分绞机等,其中1项发明专利被原设备公司采纳推广,获得额外奖励。

从2016年开始,天缘纺织加大研发生产力度,不断引进新设备,王炎华也在同事和领导的教导中不断学习,成长为一名“老师傅”,在新设备的使用中不断培养新员工,在传承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新方法,并且毫不保留地将学习内容教授给其他同事,帮助大家共同成长。通过传帮带,天缘纺织建立了数量庞大、技艺高超的人才梯队,塑造出了公司追求精湛技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图为王炎华。

作者:姜明

2021-09-0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