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应该向这几位古人学习,就会取得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我们也都愿意为此努力奋斗,然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却发现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惨不忍睹。当然,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成功秘诀”,但是它真的能让人取得成功吗?我们又该如何取得成功呢?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困惑,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成功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我们每个人对成功也都有自己的定义,但是在小编看来,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也即大多人都认同的成功,是改变自己的现状,从一种束缚中解脱,变成生活中或精神上的“自由人”。为此,我们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学习和训练弥补短板,从而使自己获得一种能力,并利用这种能力让自己成功;另一种是发现自己的优势,然后通过学习和锻炼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最终凭借它取得成功。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奋斗属于哪一种。
无数的历史事实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利用自己的优势比弥补短板更容易取得成功,而这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做擅长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会使自己更加自信,会比其他人更有效率,还会得到更多反馈,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放大自己的优势,而避免陷入弥补短板的死循环中。
在中外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下面小编就给您说几个,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皮埃尔·德·费马。费马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高中数学课本里的“费马大定理”就是他提出的,或许您惊叹于费马的数学才华,但是您或许不知道他早期是一名律师。1601年,费马出生于法国一户商人家庭,父亲是远近闻名的皮草商,母亲则是法官世家的千金小姐,因此费马长大后在父母的建议下开始学习法律,并成功的当上了一名律师,不过费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快乐,因为在他对法律并无兴趣,做律师也很普通。
在读大学期间,费马发现自己对数学情有独钟,常常一连几天都在思考一个数学问题,并且他的法律书本上也都被写满了数学公式。后来,费马果断放弃了自己的律师职业,投入到数学的研究和学习中,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费马提出了大量的数学定理,还成为概率统计论的主要创始人。
2.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但您也千万不要以为,他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才当上成功诗人。其实,陶渊明自幼受到儒家经典的影响,长大后立志为官,为此他也一直在努力奋斗和学习,以谋求步入仕途的机会。后来,陶渊明如愿以偿,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之后也多次升迁,但他却并不觉得自己成功了,面对没完没了的迎来送往,阿谀奉承,他对官场产生了厌恶之情,最后只好辞官还乡。
陶渊明回乡之后,开始了一段隐居田园的生活,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等。如今已经过去了1500多年,陶渊明的田园诗词依然传唱至今,他也被誉为“中国田园诗人第一人”,而且通过他的诗词还能体会到他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或许在他看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做擅长的事就是一种成功,而非在官场上尔虞我诈。
3.樊哙。樊哙是西汉开国元勋,或许您怎么都不会将他和杀猪的屠夫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他确实是个屠夫。樊哙出生寒微,年少时就跟着师傅杀猪卖肉,虽然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一直都没有实现他的愿望——成为人上人。为此,樊哙也十分苦恼,但他越发努力的杀猪,却越发事与愿违,不仅生活没有变好,反而世道还越来越乱,他也越来越穷。后来刘邦找到樊哙,告诉他一身力气适合打仗。
刘邦果然慧眼识人,樊哙跟着刘邦起义之后,他上了战场凶猛如虎,更有着以一敌十的勇气,最终历经百战,成为了刘邦大军中最骁勇善战的一员虎将。在这样的情况下,樊哙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仿佛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战场,而非屠宰场。后来,刘邦推翻暴秦,樊哙也平步青云,成为开国大将,大将军和左丞相,最终名垂青史。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古人的经历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做自己是擅长的事情,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然后凭借它实现我们的抱负和理想,最终获得成功。其实,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都给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优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它,然后再努力。
参考资料:
《费马大定理》 作者:(美)阿米尔·艾克塞尔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陶渊明传》 作者:李长之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刘邦传》 作者:刘小沙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