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手翻(创造新经验之一)

俗语云:老狗学不会新把戏。意思是,上了年纪的人学不会新东西。学不会,大抵是因为不肯学,打心底排斥。将老年人等同于保守的人,在过去大体不错。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有的老年人从六十岁开始学识字或是绘画,到七十岁,竟然出书或是开画展了。虽然这样的例子是极少数,但正是这样的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任何时候都不晚。

当然,我们不必在这句话上钻牛角尖。到了四十岁以后,一般不会考虑再上拳击赛场,业务爱好打打拳,还是可以的。随着年龄渐长,靠身体体能支撑的那些事,比如体操,自然不再合适,但脑力兼体力劳动,比如写作、绘画这一类活动,只要你愿意,当然能学会。

我现在就有这样的经验:一旦你只做自己熟悉的事,你就倾向于寻找稳定的工作,维护稳定的婚姻,因为,你不想再折腾,不愿意冒险了。这是年龄和阅历增加后使然,当然没错。

也正是在我这样的年龄,我对自己的保守倾向,隐约有些不安。年轻的冲动,还没有完全消退。但在同一个环境,同一个岗位上时间久了,难免有“路径依赖”和心里惰性——想着此生“大概就是如此,或许,也只能如此了。”

本着“知行合一”的生活原则,既然我认定主动创造新经验是保持生活活力的敲门之一,就不要害怕去尝试新东西。一旦我们的大脑习惯于日常的例行公事,敏感性自然会降低。一边吃饭,一边拨手机,食而不知其味。改掉拨手机的习惯对我很重要,因为已经造成了身体上的不适——眼睛和脖颈的疲劳。既然已经知道拨手机的坏处,却不能放下手机,这其实不是真正的知。如何知行合一呢?有两种办法来检验:第一种,如果我不能将之清楚明白地讲给第二个人听,那我肯定没有完全理解;第二种,如果我不能做到,我就不是真正知道。

要唤醒沉睡的大脑,体验新经验,需要做些不一样的事。阅读、写作,总体上是身体静止的活动,需要身体运动的活动来弥补不足。前手翻就是我选择的办法之一。

就我个人而言,认为前手翻比后手翻容易,至少从心理上来说是这样。我尝试前手翻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最早在2017年,但那时没能学会。包括自由倒立,也是那时候开始尝试。由于没能学会,带来沮丧感,一段时间后,放弃了。这个新经验没能塑造成功。

前手翻的准备工作:俯卧撑、倒立撑练习,深蹲练习、下腰练习。有了至少五年的基础练习,我已具备练习前手翻的基本能力。

尝试前手翻,不得要领,没能成功。看人家是怎么练习前手翻的,学习此动作的要点。理论知识准备到位后,只剩下实践了——考验知行合一的时候到了。

找一块草坪,按照理论要点练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好几步。但会前手翻的人,不一定讲得清楚具体的步骤。反正我就那么翻过来了。讲得清楚步骤的人,不一定会前手翻,这就好比读了满肚子的书,说得头头是道,可要他实操,却怎么也做不成功。反倒是那些讲不出来怎么回事的人,随手就给你来个前手翻。

热身很有必要。特别是肩关节和腕关节。让身体热起来,做好全身性运动的准备。让全身性运动调动起全身的肌肉和神经,让大脑兴奋起来。

前手翻的诀窍其实是“够大胆,速度够快”。但没有经验的人,总有些犹豫,害怕伤到自己。然而,越是害怕,动作越是迟疑和变形,越不能做一个完整的前手翻。一次,两次,三次,再一次尝试,总不能做成。

这时候,深呼一口气,心中没有杂念(包括害怕和担心的心理),只管专注于那一刻的动作,反而能顺利做出一个前手翻。这时候,用身体创造出了新经验。大脑获得这样的新经验,仿佛打开了一扇窗,眼前耳目一新。身体的拘束,一扫而光,精神也获得了自由。

此次创造新经验,得益于以下几点:

1、充足的准备。包括平时训练的积累,理论知识的准备。万事俱备之后,只剩下实践。

2、次数足够多的实践。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比如选择在草地上练习),一次次尝试,永不妥协。从挫败的经验中学习,迭代进步。上一次的挫败,为下一次的成功提供了经验支持。

3、心理上的训练。克服恐惧,突破原来保守的精神状态。排除杂念,相信理论知识,相信自己。

4、享受每一次的小小进步。隔段时间后,巩固练习。

同时获得的宝贵经验有:有时候,我们会为了让人羡慕或得到他人的赞美,而选择去做冒险的事,以此来证明我们(的价值),这是驱动力之一;另一种驱动力,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并不是想炫耀,而是想要主动创造新经验,自己给自己惊喜——“试试看,这样的事我能否做得到”。新经验刺激我们的大脑,引领我们的认知进入新的层次和领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