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贵州副镇长“被打伞”误解折射日益成熟的社会心态
贵州黎平副镇长杨璟“被打伞”这事,让我想起了多年前余姚水灾那名因“背人”照片引发全网误解时的舆论场景。
相同的一幕,6年后的今天再度重演。
不同的是,这一次许多网民勇敢地站了出来,为这位因照片观感不适、被媒体过分解读的基层干部澄清事实、安慰鼓劲,这恐怕是这几年网络社会心态趋于成熟、理性的最真实写照。
从这点上看,还是十分值得欣慰的,而反观之前余姚的那位干部,却没有杨副镇长这般幸运,被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强行扣上的“鞋子没进水,脑子进水了”的帽子怕是已经成为永远也抹不去的网络误解,也只能一声哀叹表示遗憾了。
我们知道,瞬间抓拍的照片,如果围观者是以刻意强化“小肚凸起”“甩手围观”“旁人打伞”这样的细节作为爆料噱头,是很容易误导外围网民对被抓拍者形成负面印象,特别是当被抓拍者还被特意标注上副镇长这种“官员标签”,这种情绪偏见、对立姿态会变得十分强烈而有攻击性,如果再加以灾情严重这类氛围渲染,是极易诱发围观网民对其“耍官威”“作威作福”这类先入为主的直觉判断,让舆论的讨论变得敏感而情绪化。
这时候,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是深入当地了解清楚真实情况后再报道,还是先抢时间拿下“头条”后再说,对整个舆论走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很可惜,我们的很多媒体都更愿意选择后者,令人遗憾。
当然,这位干部舆情风险意识不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需要后续加以培训提高。但我们在综合评价一个已经陷入全网误解、正在遭受不公正解读的一线干部时,不能因为该干部风险意识不足,就任其蒙冤,任由偏激舆论随意摆布,这不是对待一线干部的正确打开方式。
只要杨璟靠前指挥是事实,我们都有义务帮助舆论澄清事件真相,都有义务消除已经受个别媒体刻意误导的舆论偏见对其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干部、爱护干部。
让舆论呈现客观、真实的民意形态,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共识,也是每一位长期奋斗在一线干部的期盼期许。
不能再让基层干部在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陷入被夸大、被歪曲、被误读舆论的非理性打击。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