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52: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52: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流年岁运地气迁,天象天色阴阳变。四方上下六合内,五行生克自循环。大象无形化万物,能量守恒转方圆。十二时辰五色谱,清浊升降有节点。
人参天地悟大道,神志魂魄有灵感。五脏六腑十二经,血气顺畅人康健。阴阳失衡违时令,血气逆乱生内患。观望神色问疾苦,切摸脉象知病变。
阴阳表里分虚实,参三配伍辨热寒。平常诊病在清晨,阴气未动阳未散。饮食未进血气匀,脉象异常最明显。形神相应察五气,五色异变观颜面。
五脏血气养形体,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神气通五官。目光明亮视万物,分别黑白辨长短。精气衰竭命垂危,颠倒黑白神志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五谷养生食为天。道法自然遵时令,五味调和固本元。损有余以补不足,进出平衡去贪念。红尘滚滚身外物,内守心神保平安。
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盛极必衰,盈满则亏,阴阳易变,万物生灭循环往复。天度有衡,天时有数。福祸相依,前后相随。有生必有死,有得必有失。天有不测风云的气候异常非常道,也有气候正常的常道,更有“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常道纲纪。流年岁运风水转,只有道法自然才能学会运用“阴阳五行说”方法论,也才能够趋利避害颐养天年。天人合一全科治学,就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否则,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就必然会产生“不知常妄作凶”的偏执症。
正本清源,返朴归真。传道受业解惑问大道,炎黄子孙还是必须重读“黄老学说”大道文化经典。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读《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原文片段: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
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
上盛则气急、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
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脏满气盛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这段话大意就是:
黄帝问道: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是什么?
岐伯回答说:诊断疾病的最佳时间,通常在清晨。这时,患者阴气未被扰动,阳气尚未发散,饮食水谷未曾进,经脉尚未充盛,络脉处于匀静状态,血气也未受到扰乱。因此,才能诊察出异常的脉象。
在诊察脉搏动静变化时,要通过观察患者目光神气和面容五色的变化,确定五脏六腑血气有余或不足及其形体盛衰,再进行参三配伍综合权衡系统分析,最后才能判断出疾病的严重程度。
经脉是人体血液汇聚的运行通道。脉象为长脉,表明精气充足。脉象为短脉,则表明精气虚弱。脉象为数脉,表明患者心神烦躁。脉象为大脉,则是病情正在发展的征候。
如果患者身体上部脉盛,表明邪气郁积在上部,会出现呼吸喘急症状。如果患者身体下部脉盛,则表明邪气郁积在下部,会出现内气胀满症状。脉象为代脉,表明患者精气衰弱。脉象为细脉,表明患者精气不足。脉象为涩脉,表明患者血少气滞,会出现心脏疼痛症状。
脉气来时大而急如泉涌者,表明病情正在发展,患者面容气色会出现衰变。脉气来时绵绵无力去时如弓弦欲断者,则表明患者精气衰绝即将死亡。
人体五脏与五行五色相应。人的目光明亮面带五色神气,就彰显着体内五脏六腑的精气华彩。面容的赤色,应该像锦帛包裹朱砂一样暗透红润,不应该像砂石那样紫红无光。面容白色,应该像鹅的羽毛一样白亮,不应该像盐那样灰白无光。面容的青色,应该像碧玉一样明润,不应该深青如蓝。面容的黄色,应该像丝绸包裹着雄黄一样明润,不应该像黄土一样灰暗无光。面容的黑色,应该像重漆一样之光润,不应该像土地一样苍黑暗淡。假如患者五脏精微本色神气外泄,就表明寿命不能长久了。
人的眼目精明,才能观察外界万物,辨别黑白,比较长短的。如果患者以长为短,黑白颠倒,就表明精气已经衰竭了。
人的精气守藏在体内五脏中。如果患者的内脏气盛胀满,呼吸困难,时常感到惊恐,说话声音低沉含混,就表明体内有湿邪气郁积。如果患者语音微弱无力,一天到晚唠唠叨叨不停,就表明自身正气已经被劫夺了。如果患者衣不遮体,言语不知好歹,不辩亲疏远近,就表明神志已经错乱了。如果患者脾胃不能藏纳水谷精气,中气失守,就是肛门制约功能丧失。小便失禁,则是膀胱不能闭藏所致。只有五脏功能各守其职,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如果患者五脏精气不能固藏,就会导致生命衰亡。
五脏精气充足,才能维持人的身体强健。头为眼目精明之府,如果患者头部低垂,眼睛深陷无光,就是精神衰竭的症状。肩背为胸中之府,如果患者肩垂背曲,就是脏腑精气衰败的症状。腰为肾脏之府,如果腰部不能摇转,就是肾脏精气疲惫的症状。膝是筋脉汇聚的地方,如果膝关节不能曲伸,行走必须屈身扶杖,就是筋脉精气即将衰竭的症状。骨为精髓之府,如果患者不能久立,行走颤颤巍巍摇摇摆摆,就是骨髓即将衰竭的症状。只有五脏精气充足,才能维持身体健康。如果五脏精气不能康复,人的生命就会终结。
岐伯接着说:如果人体经脉血气运行与四时节气阴阳变化相反,精气有余就是阳气过盛,精气不足则是阴气过盛阳气衰弱。应损过盛阳气以补阴气不足,应损过盛阴气以补阳气不足,这样才能使阴阳平衡精气充足。阴阳失衡导致经脉血气运行阻滞不通的病症,就称为“关格”。
问道启示: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人类主观意识能动性的自我创造,就产生了盗亦有道的邪道。地球村三百多万年的人类社会文明演化史,就是正邪善恶道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战争史。天人合一全科治学,就会形成阴阳平衡的大道文化知识体系,也就会产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正气。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就会形成阴阳失衡的非常道文化知识体系,也就会产生“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邪气。
在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初级阶段,华夏先民们道法自然以正治国,就曾经实现了全民健康自均自衡的生态文明高质量安全发展。这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就是天人合一全科治学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当年“伏羲氏教民推演易八卦”,就可以运用“移精变气”祝由术实现“不治已乱治未乱”。
到了“神农氏尝百草教民稼穑”,虽然实现了五谷养生的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却并没有促进“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精神生活提升。发展到了神农氏时代末期,更引发了人们私欲泛滥的“诸侯相侵伐”天下大乱。因此,就有了“黄帝战蚩尤”的“修德振兵治五气”,也才给后世留下了大道文化经典《黄帝内经》。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自从“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奴隶制小康社会“天子分封建藩”的等级礼法教化,就形成了天人分离分科治学的非常道文化知识体系。特别是从“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劳心者治人”的科举科考知识精英,就不断制造和传播着社会生态系统阴阳失衡的病毒邪气。
天人分离分科治学的西方科学主义市场神教知识精英,则不断制造着供给侧与需求端结构失衡的转基因病毒邪气。这时,人们对于上古大同社会道法自然以正治国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却反而认为是“不科学”。当然,天人合一全科治学,原本就不是天人分离分科治学的“科学”,而是道法自然的大道。西方科学主义市场神教知识精英制造的社会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末日危机,则是科技创新的“科学化”。今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全球化新冠瘟疫人道灾难,也同样是“科学化割韭菜”的“货币法术”版本升级。
回头来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人合一全科治学,就必须因时因地因人治病。流年岁运会有虚邪贼风,吉凶福祸皆有因果。人体百病皆生于气,内因就在自身的意念邪气。不知因时因地,是个人无知的偏执症表现。再不知因人制宜,却一味怨天尤人,也同样是“不知常妄作凶”的偏执症。我们重读《黄帝内经》,就是要懂得“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应变,更要懂得心神内守“治五气”的自我调养。
正本清源,返朴归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扶正祛邪,道不外求。消除个人命运的挫折和苦难,走出自然天性与世俗习性矛盾冲突的精神困惑,激活内心深处的自然天性灵气,自我康疗兼济天下。问道大课堂,让我们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共同获得健康生活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