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

中国的对联不但是充满韵律的文学形式,而且还充满了趣味;谈起对联,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一幅幅文人墨客,边喝酒赏花,边互出对联,比拼才智的画面;当真是诗酒趁年华,红尘尽潇洒!

1、宦官自讨没趣

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
一过手,再过手,
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

前掌后门,后掌前门,
千磕头,万磕头,
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2、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3、 进退两难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
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
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4、 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5、 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
前程金修

6、 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

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

7、“混”、“球”联句

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民党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对联:

混之为用大矣哉,
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
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8、 上下“凭”等

针对封建社会的“上尊下卑”官气十足,有人戏一联:

上司开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对对对。
下级陈词达千言,始终嗯嗯嗯,噢噢噢,

横批

上下“凭”等

9、 王毅之接对联

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对联不吉利就没人揭了。第二天凌晨,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为: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10、 针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11、 三国名人入对

四川内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联说景,实则谐音含三国六个人名: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狠关羽不得张飞。

12、 乾隆出谜联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与群臣猜谜,出一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相仿,既非家禽,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摸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在场的纪昀道出谜底,为“猜谜”。

13、 “老”字没一点

有个农民欠财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
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

横批只写了一个“老”字(没有里面一“点”)

财主上门讨债见联,不觉诧异,自语道:“这横批的“老”字,说“考”又不象,说“老”又没有一点?”话音未落,只听农民说:

老(字)要是有一点,早就还你了

14、 郑板桥见联济贫

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
又是一年

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15、“不如不说”与“何必多说”

清初,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针锋相对答一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16、贪官受辱

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17、梁启超妙对张之洞

传说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刚见面即出一联让梁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武汉旧称江夏)

梁启超从容做对: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本来,儒家真正的思想内核是王道,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要有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谦虚豪迈。

18、 君子之交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中记载:某书生家贫,无酒为友祝寿,遂持水一杯,谓友人曰:“君子之交淡如。”友人知其意,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这一问一答恰好构成一副对联:

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

上联出自《庄子·山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联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句系俗语“君子之交淡如水”中藏去“水”字。纯朴友情,尽在对中。联语正整。

浏览352次

(0)

相关推荐

  • 科举路上的失意者和得意者

    隋唐科举制以来,到明清民国,历代考生们从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走来,从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到万生仰慕的探花榜眼状元,考取功名的路上,有失意者,有得意者,其中多少艰辛,唯参试者深有体会. 潍县历史上功绩 ...

  •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看完都不敢信!

    大家好,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已被小编的华丽文采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为小妹的铁杆粉丝哦~ 读书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件很耗钱的事情.中国古代社会,起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文盲.这些文盲家庭的父母并非 ...

  • 扬州八怪之郑板桥的墨竹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 ...

  • 范进中举后发疯,要是你中举你也可能疯

    艺述史官方原创   <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吗?这是<儒林外史>里的故事,讲得是穷苦秀才范进究其一生在考取功名,但是屡试屡败,终于在他54岁这年才考中进士,邻里百姓都争着巴 ...

  • 18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

    中国的对联不但是充满韵律的文学形式,而且还充满了趣味:谈起对联,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一幅幅文人墨客,边喝酒赏花,边互出对联,比拼才智的画面:当真是诗酒趁年华,红尘尽潇洒! 1.宦官自讨没趣 明嘉靖年间 ...

  • 史上经典对联及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

    号称[古今第一长联](180字) 上联 :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 ...

  • 【对联文化】15个机智又有趣对联故事

    [对联文化] 15个机智又有趣对联故事     "老"字没一点 有个农民欠财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 拆东墙,补西 ...

  • 15个机智又有趣对联故事!

    "老"字没一点 有个农民欠财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 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 横批只写了一个" ...

  • 八个有趣的对联故事,文雅又幽默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联又称楹联,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精彩的对联,今天小编总结八幅精彩的对联故事,不论真假,且品一品其中的趣味吧! 唐玄宗的宠臣 ...

  • 从《唐伯虎点秋香》开始,说说有趣的对联故事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有个经典片段,化名华安的唐伯虎与对穿肠对对,看过的观众不但对唐伯虎的机智与才华深深折服,也对里面经典的对联句子念念不忘,但你知道这些对联是怎么来的吗?其中又有什么有趣的 ...

  • 古今对联故事欣赏系列 6 。

    45相传清代一捐官,不通文墨.到某地担任主考,不能阅卷,便将考生号码写置筒中,先出者为第一,依次类推,直到名额检满为止.有人作联嘲之云: 尔小生论命莫论文,碰! 咱老子用手不用眼,摇. 联语仿主考官的 ...

  • 十则对联故事,妙语连珠

    鹦鹉能言难似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才思敏捷,一天,太守在席上出对:鹦鹉能言难似凤.满座皆不能答,太守把这句话写屏风上,王禹偁在下面写上:蜘蛛虽巧不如蚕.太守感叹道:真是满腹经纶呀!于是, ...

  • 十则对联故事,妙语连珠,太有才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鹦鹉能言难似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才思敏捷,一天,太守在席上出对:鹦鹉能言难似凤.满座皆不能答,太守把这句话写屏风上,王禹偁在下面写上:蜘蛛虽巧不如蚕.太守感叹道: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