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史上的神来之笔,关公信仰登峰造极至尊至圣
中华文化史上的神来之笔,关公信仰登峰造极至尊至圣
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文士如云,武将如雨,若是从中挑选出一两个足以担当传统文化经纬的,文则是文圣人孔子,武则是武圣人关公。孔子以言论传世,关公以行为立身。
关公是一个跨越阶层、跨越民族、跨越年代、跨越立场的精神偶像,在古老悠久的华夏文明史上,不论是朝廷还是民间,不论是文人还是武夫,不论是富豪还是贫民,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无不热烈积极地信奉崇拜关公。
关公还在世时,《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就曾说过:“羽……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关公麦城遇难辞世不久,荆州及周边地方百姓便已经把关公神像挂在自家中堂。《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写刘备伐吴大战猇亭时,关兴追赶仇人潘璋进入一家庄园,一老者出问何人。兴曰:“吾是战将,迷路到此,求一饭充饥。”老人引入,兴见堂内点着明烛,中堂绘画关公神像。兴大哭而拜。老人问曰:“将军何故哭拜?”兴曰:“此吾父也。”老人闻言,即便下拜。兴曰:“何故供养吾父?”老人答曰:“此间皆是尊神地方。在生之日,家家侍奉,何况今日为神乎?老夫只望蜀兵早早报仇。今将军到此,百姓有福矣。”
明代湖广按察使《义勇武安王墓记》称:关羽遇害后,“邑人祠而祀之,创而随废者,不知凡几。”宋高宗绍兴年间,陈渊在其《默堂集》中记载:“臣尝游荆州,见荆人所以事关羽者,家置一祠,虽父子兄弟室中之语,度非羽之所欲,则必戒以勿言,唯恐关羽之知之也。”
由此可知,关公的信仰基于历史上真实关羽的人格魅力,品德修为而广受尊崇,传播久远,乃至形成今日“孔子以圣,关公以神”的中华传统文化“文武二圣”共尊的格局。
关公辞世至今已有1797年了,但以关公忠孝仁义智信勇礼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关公文化却跨越千年,历久不衰,光耀千古,成为代表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常青藤。据统计,历朝有16位皇帝23次为其御旨加封,使其由侯而王、而帝、而圣、而神。历朝皇帝也正是借文武双圣的崇高威德达到“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目的。关公精神已成为安邦治国、教化民众的重要精神武器。
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有座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的场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乾隆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它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精品,更是吸引海内外华人祭祖炎黄、颂扬先贤、增强历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场所。
历代帝王庙内供奉着三皇五帝以及各朝代的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除此之外,在历代帝王庙的西南角,还有一座关帝庙,独占了一个院落,形成中华文化史上奇特的“庙中庙”现象。关羽是三国武将,但生前没有当过一天皇帝,却要在历代帝王庙中另辟一庙,单独为其祭祀,可见对于关公的崇拜和信仰达到了何等虔敬的程度?
古语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仅朝廷如此,民间的关公信仰更是达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程度,关公也成为唯一跨越儒释道三教而被儒释道三教共尊的神灵。
儒教尊关公为武圣,为五文昌之一,尊他为“文衡帝君”,“关夫子”。
佛教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因此,尊其为“伽蓝菩萨”、“护国明王”、“盖天古佛”。
道教则奉关公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为“翊汉天尊”,“协天大帝”、“武安尊王”。后更进位其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玄灵高上帝”。其神权更是旷古绝今,关帝宝诰称其“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掌上中下界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冥垒幽酆。秉注人身功德延寿丹书,执定生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天诸神,监制群仙群职。”可以说,在民间信仰更为浓厚的道教,关公已经成为神权第一、无所不能的神上之神了。
在民间,关公已经成为具有多元化的神明:
商家、企业、金融界尊其为商界守护神、武财神:
据说,关公进曹营时,曾发明“日清簿”,这是一种清楚的记帐法,即为现今一般商人所使用的流水帐。所以关公也就成了会计师、银行家的祖师爷。关公生平最重义气,最守诚信,忠义诚信俱全,因此被商人视为庇佑商贾、招财进宝的商界保护神、武财神。
军人、警察、武师尊其为军神、战神:
关公在《三国志》里以被称为“万人之敌”,其“威震华夏”“忠义神武”为世所罕有,历代尊为武圣祭祀,民间亦为尚武之人的祖师爷、保护神。军营驻地、边关之所都建有关帝庙,关公亦为军人的保护神。民间役男前往军中服役时,亦多前往关帝庙求香火或灵符以护身。
普通大众尊其为医药神:
民间相信,人们所以生病或遭不幸,多起因于鬼怪魔神作祟所致。关公尊嵩伏魔大帝,民间多前往祈求关公驱魔治病。因此,在关帝庙常设有药签,关公又成为医药之神。
甚至在《西游记》的描述中,关公还成为民间百姓的求子之神:
《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中写道:唐僧师徒四人遇阻通天河,投宿陈家庄,问及陈家庄陈澄、陈清的令郎。老者道:“舍弟有个儿子,也是偏出,今年七岁了,取各唤做陈关保。”行者问:“何取此名?”老者道:“家下供养关圣爷爷,因在关爷之位下求得这个儿子,故名关保。”在这里,关公成为积善人家求子得子的送子之神。
英雄死后成为神,受到人们尊崇,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特色。但是,古今多少英雄,能像关公一样流传如此久远,世世代代为万民所祭祀,历久不衰且有不断扩展的趋势,又有几个呢?
这是因为关公的人格魅力已经在后人不断的推崇敬奉中,已经被演化、浓缩为中华传统文化道德领域中的“义”的代表。关公以“义”行天下,又以“义”获尊崇,更以“义”为名望,成为“义”的化身。关公形象、关公精神已经与“义”融为一体,不能不说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绝妙的神来之笔,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华夏文明必将辉耀全球的破晓之光。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