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3乐章②

上期链接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3乐章①

演奏者:Daniel Barenboim

文 | 莫沄


关于曲式


续贝多芬的暴风雨第3乐章。

想弹好贝多芬乃至德奥系的作品,曲式结构的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作品整体逻辑性的表达。

  • 比如弹肖邦的夜曲或练习曲,老师讲课时,不一定会涉及到作品的曲式分析;但是很难想象弹贝多芬的奏鸣曲,老师竟然不讲段落划分的!

当熟悉了奏鸣曲式的套路以后,再去演奏它们,就可以做到:

示部为1-94小节,曲式图在这里:

主部:1-31

连接部:32-44

副部:45-67

结束部:68-94

主部主题是一个长长的乐段,从开始一口气憋住,一直蹦到第15小节才结束:

  • 第13小节终止四六和弦、14小节属七和弦、15小节主和弦。

后再加上三个乐句补充,第一次16-23小节:

第二次24-27小节:

第三次28-31小节:

各位亲,请仔细看看这三个补充句子——

们可以看到,三个补充的句子都是采用终止四六和弦→属七和弦主和弦这样的方式结束,用来加固调性,但是一次比一次紧缩,一次比一次激动。

第一次,重复前面乐句的后半句;第二次重复第一次的后半句,减缩了;第三次与第二次一样,但是音域更高。

当了解到这些,演奏这几个乐句时,应该就不至于无动于衷吧?

  • 亲你看,长句子变短了,所以要长话短说,激动一点啊!亲你再看,后一句的音调比前面更高了,更激动啊,吵架吵起来啦!


关于力度


般而言,贝多芬还是比较节俭的,不会喋喋不休地在作品里写各种提示,但在这个乐章里,我数了一下,主部的力度术语竟然有20个!把当中的力度变化写得灰常详细、独特,这在贝多芬的作品里很少见!

这些力度记号就像指南针一样,都是作曲家指引演奏者把握音乐情感走向的关键,所以一定不要忽略了!

不要忽略了!

要忽略了!

忽略了!

…(回音)


连接部


32小节开始是连接部,左手的主题,以f的力度在d小调上猝不及防地闯入,34小节转到C大调的属七和弦,再转入C大调:

这里请看清楚,贝多芬写的是跳音!跳音!所以一定不要用踏板啊!

35-38小节,应该是大部分学生在这个乐章里碰到的第一个技术难点,很多人会把右手分解八度的十六分音符弹得不均匀,两个八度音之间前短后长,手向外一甩就完成了,这都是不规范的,建议抽出来多练!

话说回来,老贝为什么要从d小调转到C大调呢?

往下看副部的调性就知道了…


副部


43小节开始是乐章的副部:

副部的调性是a小调,现在应该知道了,C大调是a小调的关系调,所以之前连接部的一切,都是为了副部作调性准备的。

  •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种调性准备理解为…助攻!

,副部这里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节奏!!

从43小节副部的主题一进入开始,这里就是一个横向的Hemiola节奏,虽然在记谱上仍旧是3/8拍,但它的实际节奏已变成了2/4拍,直到第48小节才变回3/8拍。

看下图,红色的小节线才是实际节奏:

第47小节那个力度sf(上图圈红的地方),为什么要突强呢?因为这里恰好就是一个重拍呀!

所以希望大家在弹奏时,不要把这个段落当成3/8拍来数拍子啊,那样就会导致音乐的韵律完全错乱了!

先写到这里,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