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功法-试力
当桩功有了一定基础,能够在站桩时感觉到力的存在后,即可转入试力训练。试力乃大成拳关键性的训练内容。芗老在《大成拳论》里曾言:“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又言:“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
大成拳的试力主要有三种,即前后试力,上下试力,左右试力。待功夫练至高级阶段,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具有上下、左右、前后之争力,也就是“浑元力”。
一、前后试力
前后试力又名钩锉试力。
以左势为例。两脚呈“左丁八步”站立,两腿微曲,两手缓缓抬起于胸前,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间距约两拳,前后相差一手,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开、微弯曲并指向前方,后手腕距身体约尺余,肘部微下坠,小臂保持有一个坡度,两肩放松,用身体催动双手向前斜上方缓缓推出,指尖朝前,手臂虽然也有屈伸运动,但要保持弯曲状态,始终不可伸直,可意念推动水中一艘大船,待到形将破体时(当前膝与前脚尖之连线快要达到与地面垂直时),两手掌缓缓向内翻转,掌心相对,用身体将手臂缓缓拉回,身体向后运动到重心不能再向后移的程度时,再翻转手掌呈掌心向下,用身体催动手臂前行。如此周而复始,循环练习(见图3)。
练习时动作一定要缓慢、均匀、连续,要做到身体松沉,筋肉空灵,力不空出,意不空回,要养成双手时时护住自身中线,而指向对方中线的习惯。
二、上下试力
上下试力又名浮球试力。
以左式为例。两脚呈“左丁八步”站立,两腿略微弯曲,两臂徐徐抬起至胸前,掌心向下,两臂略微弯曲,两肘横撑,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间距约为两拳,前后相隔半手掌之距,后手腕距离身体应大于一尺,手指自然分开、略弯曲并指向前方,两手犹如按住水中两个浮球,球在水中起伏不定,轮转不已,周身松沉,两肩放松,用身体带动两手臂随浮球的运动起伏而不断下按上抬,随时控制水中浮球的运动变化,体会身体随球的运动而作出反应时的感觉。
练习本试力,身体可以缓缓下蹲,手的位置和形状不变,利用身体的下蹲带动双手将浮球按入水中,身体直起时双手姿态不改变,控制浮球,不让其浮出水面。动作一定要舒展,缓慢,均匀(见图4、图5)。
三、左右试力
左右试力又名风帆试力。
以左式为例。两脚呈“左丁八步”站立,两腿略弯曲,两手抬起置于身体左右两侧,与肚脐同高,两臂略弯曲,两肘横撑,两手掌心朝前,手指自然分开、略微弯曲并指向斜下方,两肩放松,头往上领,用身体催动两手臂慢慢的前后摆动,自身犹如旗杆,两臂如同风帆,感觉自身双手好像被风吹动之帆。可以先求大动,后求小动,最后练至外形不动而有内在的真动。
试力时应注意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全体皆非点”,芗老的这一练功原则要贯彻在试力当中,做到形松意紧,肌肉含力,骨中含棱。
习练试力全身要均整,筋肉空灵,动作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止,止乎不得行之意。
初级试力要体会出控制放人及双臂间沉、托、分、闭等各种劲力,刚开始时身上的虚点很多,动作不连续,前推时双手要有回拉之意,回拉时要有前推之感,上下左右尽皆如是,均应做到“力意相逆”,这样在今后的推手中才能听得住对方点上的力,极快的感应出对方点上力的变化,而不会被对方所乘。要体会出推断手中控制对方再打击对方的能力。比如欲放对方,先用身体带动臂回挂对方,对方若往回急拉,重心不稳或往后以僵劲抗之,此时上步发放,必将我之力与对方之力相合,才会放得干脆利落。
到了高级层次的试力时,旁观者感觉是断续的,但实际上是由一连串细微的发力组成的,哪一个位置都是实发力点,而外形可能什么也没有。此乃“形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试力时身体要保持含蓄,尤其是体会身体在运动中的含蓄之势,养成含蓄的状态。只要一有力量接触,立即就能爆发。
更高层次的试力是在身体已经能体会到点上的细微发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时可以体会空气的阻力,用全身的毫毛去听劲,能感觉到全身各部位都有阻力,从而产生与大气争空间之争力,直至感觉身体被大气固定起来,不用力根本动不了,用力时,用能推动空气阻力的力就行了,此时一搭手试技,即能感觉到自身各部位都能发力,一动而无不动,妙不可言。此正是拳论中所讲的“周身无点不弹簧”,炸力无断续。
来源:内家三拳(neijiaquan88),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