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教学信息化最合适的应用场景?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教学是教育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其本质是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撑教学、服务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赵衍 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当前教学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渗透越来越深,政府、组织、个人等层面都越发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期待信息化能够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一些新的工具、方法和思路;同时,教学信息化领域的厂商也在不断研发新的软硬件产品,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教学信息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虽然人们在主观上对教学信息化的认同不断加深,在客观上也研发了越来越丰富的教学信息化产品,但是,作为仍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鲜事物,教学信息化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教学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难点和痛点问题有待解决。
教学信息化的方案设计缺乏协同
由于大部分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管理主体在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技术中心、信息办等),教育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教学信息化建设和运维工作,很多教学信息化方案的设计存在“闭门造车”的问题,在细节上不符合课堂的实际使用场景。
或者方案过多从技术角度出发,缺少对用户体验的考虑,师生操作不便;有些学校由于缺乏设计人员,甚至整套搬用厂商方案,被厂商牵着鼻子走,缺少方案在本校适用性的考虑。
此外,由于教学信息化建设方案涉及数据、流程、服务器、校园网络等诸多资源的对接和整合,涉及学校多部门之间的业务协调,有些方案设计为了减少麻烦,自成一套闭环体系,造成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教学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的使用问题
由于师生的信息素养、使用意愿、习惯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人们对于教学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的使用情况是迥异的。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此,教学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的使用情况大部分情况下取决于教师。
但由于教师在常年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如果让他们放弃现成的方法,去学习新的软硬件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要颠覆整门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内容。
因此,如果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很多老师对于新系统是望而却步的。这也是很多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部门陷入“绞尽脑汁建设智慧教室——挖空心思引导教师使用智慧教室”这个“坑”的重要原因。
教学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问题
大数据分析在教学信息化领域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获得教学大数据,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这已成为业界共识。
但对教学大数据的定义(什么是教学大数据)和采集的方式方法(如何采集)迄今依然没有标准的模式。
数据采集的太少,无法客观反映教学的全过程;数据采集的过多,又会陷入维数灾难,需要花大力气降维。
此外,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建模也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都涉及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落地问题
当前,在工程领域,并不缺乏高精尖的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很多行业都已成熟落地,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是这些技术没有和具体的应用场景深度结合,其根本原因,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教育领域一线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的深度参与。
由此导致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出现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厂商开发的大量软硬件产品不好用,甚至不能用;另一方面,教育领域一线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支持。
因材施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由于人的个体在资质、禀赋、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应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给予其不同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由于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学生都只以规模不等的“班”为单位进行“批量加工”式的教学。
教学方法“千人一面”:不管什么水平的学生,上的是同样的课程、做的是同一本练习、考的是同一张卷子,造成先进的学生“吃不饱”又浪费时间、后进的学生永远学不会的困局,无法满足教学的个性化需求,教学效率低下。
信息化与教学结合场景展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必将进一步深入和深化,这是业界共识。但信息技术如何与教学进一步结合和融合、如何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如何找准“发力点”,这些都是教学信息化从业者冥思苦想,迫切想突破的问题。
继续加大网络教学力度
由于网络的信息传输成本极低,网络视频增加受众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且,网络教学还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跨地域、全天候的资源,这些特质都让网络教学天然成为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自2015年开始,MOOC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让人们逐渐熟悉了网络教学。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线上课程让网络教学更加深入人心,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事实也证明,网络教学和网络课程对于弥补学生知识短板、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育公平等都有重要意义。后续需要继续增加(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供给,促进优秀网络课程的校际互认,部分地区还需进一步提高网速。
基于校园大数据的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一直是困扰学校的一个大问题,传统的基于静态数据的评价方法非常片面,饱受师生诟病。
当今师生在校园内的各种活动,离不开网络和各类应用系统,这些系统中存储着师生校园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正如涂子沛(2012)[1]所说,“我们的身后都拖着一条数字信息组成的长长的尾巴”。
如果能够采集到这些数字信息(大数据),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则有望更加真实地还原教与学的客观过程,对教学质量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
基于校园大数据的学生学业成就分析
怎样才能把书读好?这是每一个莘莘学子都在不断探求的一个问题。由于“数据不会说谎”,客观真实的数据有时候往往“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基于此认识,利用校园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影响学业成就的各方面原因,进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补全短板、改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基于校园大数据的学生多模态动态画像
用户画像(User Profiling)技术在电商领域已经获得广泛应用。用户画像能够帮助教育管理和服务人员精准、高效地了解学生特征,对于提高管理和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提升师生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利用校园网内各软硬件系统,实时采集学生的多模态(Multimodal)信息,通过一定的算法处理,生成学生的多模态、动态(Dynamic)画像,并通过API将画像标签(Tag)开放给其他应用系统调用,将有效提高教学信息化相关应用系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教学
囿于资源限制,传统的教学是“千人一面”,无法满足教学的个性化需求,造成先进的学生“吃不饱”又浪费时间、后进的学生永远学不会的困局。
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支持,这种现象有望得到缓解:在教学系统中,基于认知螺旋、遗忘曲线等学习理论,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进度等信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智能推送不同的课程、知识点、习题,形成“千人千面”的学习界面,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基于人工智能的摄像头视频流分析
西方有句名言“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图胜千言),在图像中隐藏着丰富的信息,值得去挖掘。近些年很多学校都大规模建设了标准化考场和智慧教室,在教室内安装了大量的摄像头,如何在衡量隐私保护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摄像头的视频流/帧进行教学考勤、学情分析、课堂分析等将是我们可以思考的一个研究领域。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是个特殊的行业,是个缓慢发展和变革的行业。但是,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对整个社会的快速渗透,这个古老而缓慢发展的行业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
虽然已经有学者在教学信息化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教学信息化厂商也开发了一大批软硬件产品,但教学信息化依然是一个未充分发展的朝阳产业,依然有很多的应用场景期待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教学信息化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参考文献
[1]涂子沛.大数据:The big data revolution[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赵衍(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
责编:徐鹤
投稿、转载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