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阅读,塑造和强化我们的思维模式,提升自身的能力?
现在这个世界,信息多而杂,有用没用的都放在一堆。
我们很难分辨得出,哪些信息是重要,哪些信息是不重要。因为给我们传播信息的媒介实在太多了。即便是手机,今天关注了这个公众号,明天关注了那个公众号,都能够给我们推送不同的内容。
然而,信息过于庞杂,不但会影响我们的理解,而且甚至还剥夺我们的思考。很多问题的答案,别人告诉我们怎么做就行了,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思考,缺乏了自己的答案。
经典的著作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书中的观点跨越时代的限制,开创出一个新的认知领域。传统的东西,未必就是不好。
譬如在现今这么多新媒体林立的社会当中,报纸依然是信息传播的其中一个佼佼者。
我之前买了一份《南都》的报纸,上面有一幅广告,标语是“阅读方式决定思维方式”。
下面还写着一段话:
网络速读的时代,免费推销信息,消磨了我们系统学习的耐心;
肆意宣泄的情绪,搅乱了我们冷静审视的努力;
转发他人的言论,削弱了我们独立思考的态度。
嘈杂喧嚣的舆论场上,我们随手点赞,却难诉心声。
此刻,请静下心来,捧起报纸,阅读我们精心编制的新闻。
让我们思考事件背后的逻辑,倾听人物内心的声音,琢磨语言文字的魅力。
这段话,在现今信心庞杂胡乱的新媒体社会当中,犹如平地上的一声惊雷,让人振聋发聩。我觉得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中国青年报》,著名时评人曹林老师在其书中《时评中国》里面的一篇文章写到,“手机附体的时代,为什么仍有必要订一份报纸?”。
曹林老师列出了六条看法:
1,手机毁灭专注力,报纸让人专注与深思。
2,报纸替你从海量信息中梳理有价值的新闻。
3,付费支持原创,不要用点击养懒汉。
4,从报纸上打捞被网络忽略的精品。
5,读报培养独到和主见。
6 ,读报避免看中毒的新闻。
这几点,跟南都上面那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跟口才的关系
我写这么多口才锻炼的文章,不少读者都会问我,用什么材料来练习才好。
其实,我当年读书,刚开始学习口才的时候,也经历过到底看什么书,读什么资料来锻炼的苦恼。毕竟这个世界这么多书,怎么才能把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呢?
后来我忽然想起来,报纸不就是这样一种非常有用的媒介吗?
那时我每天起来吃早餐,我都到楼下的小卖铺买一份在我们这边知名度比较高,而且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报纸。
每天把报纸买回来,我都会大略地浏览一下里面的内容,看看哪些信息比较感兴趣,哪些信息可以稍后阅读。
接着,我就把那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将其大声朗读出来,直到能够稍微流利地从头读到尾为止。其中,社评是我最喜欢朗读的部分。
因为那时正直暑假,当我坚持这样做一个暑假,我的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居然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为什么呢?
1 / 我从报纸当中积累了一些写作的语言框架,朗读多了,就慢慢形成语感,变成我脑中的东西;
2 / 我对新近的信息比其他人有了第一时间的了解,所以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我从报纸积累的谈资,就成为我谈话的语库;
3 / 报纸的一些评论和报纸,会激发我的思考,我能够因此培养出自己思考的模式,以致现在对于某些话题,我都能够长篇大论地论述起来,无法过多的苦思冥想。
可惜后来我回去香港上学之后,由于空间环境等问题,我就没办法继续了。
不过我也因此养成了阅读和自言自语的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都会在床上,看到书中的一些知识,我都会围绕着其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自言自语表达出来。
所以那个时候,就算上台演讲,我都无须过多的准备。
例如有次中文课,书籍阅读分享会,我几乎都没有认真看过那本书,只是看了背面的内容简介,我就直接上台讲了。其他同学又准备又写笔记什么的,都没有我讲得那么顺利。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我那时坚持买报纸看和朗读这个习惯。
买一份报纸,只要一两块而已,成本不高,但这种投入的产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所以如果你问我,锻炼口才,提高你的思考能力,有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法,读报纸吧。
只要你能够坚持,每天花十几分钟来看一看报纸,读一读报纸,你的改变就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怎么思考,才能够通过阅读塑造我们的能力?
不管看什么文章,还是阅读任何书籍,我们都必须懂得从中得出自己的思考,而不要仅仅单纯关注文字表面上传达出来的那个意思。
任何时候,看一篇文章,还是阅读一本书籍,我们都要学会思考文章或者书中的内容,到底怎么应用到生活当中呢?
而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这样运用,在哪些情况下不可以照本宣科呢?
带着思考去阅读,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我写了这么多文章,除了理论的阐述,还给出相应的练习方法。但依然有不少读者,看完文章之后,私信咨询我怎么做。
当然,我从来没有怠慢任何一个咨询我的读者,每次回复我都很有耐心。
只是,我更希望他们自己能从我的文章当中,思考出适合自己练习和实践的行动方案。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写在同一篇文章里面。
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任何方法,我们都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灵活运用。至于怎么灵活运用,这就是透过我们思考得出来的结果。
千万不要懒于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的学以致用。
但怎么带着思考去阅读,才能够塑造和强化我们的思维模式呢?
想让自己更好吸收知识,以下这几点建议是不错的方法:
1,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对于自己不理解或者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有过自己的思考。学会提问,然后尽量把问题弄清楚。例如朗读可以提高口才,那怎么朗读才算好呢?朗读什么文章才有用呢?
2,找出自己的需求,有目的的去阅读并对照学习;
想一想阅读的内容,有哪些方面可以自己拿来运用,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
好比练习演讲需要你走到人群中锻炼,如果自己周围没有这种条件,那么平常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可以运用演讲的方式针对性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一定要上讲台。
3,思考书中哪些内容可以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知识是死的,用起来才会变活。透过实践来掌握学到的东西,比起单纯的记忆会更牢固。诸如复述给别人听,或用自己的语言,根据你的理解写成一篇文章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4,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
有些方法表面上虽然是针对某些事情来写的,但换过另一个方式,说不定能够运用到其他方面上。
例如好的表达,应该要结合自己观点与事实。虽然表面上,我是在阐述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上,其实如果运用到写作上面,也一样通行,只要你懂得套用。
5,学会把学到的知识,跟自己联系起来;
只要把知识跟自己的个人生活扯上关系,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读到的东西。
任何知识,都离不开人的运用。想要真正领会到知识的真谛,就要把知识用到自己身上。好比学了一些化学知识,你也要想像出自己能够应用的场景,以此来加深印象。
6,懂得整理自己学到的知识。
把知识分门别类,不但容易让自己理解,而且还能理顺这些知识分别可以应用到哪些范畴上面。
平时通过手机上APP软件,把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或者浓缩为思维导图,方便自己查阅,这种一翻开这些资料,你之前学到的东西就会瞬间回忆起来。
记录是一个好的习惯,不管你学什么,一定要养成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录知识的习惯。
不要停留在划线、划重点这些行为,最好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写下来。
只要坚持下去,你的进步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这就是阅读带给我们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