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案 · 便难2年案
>>>> 叨叨 <<<<
这则医案是9月初在微信群里解答姜同学提问的一个病例,疗效还算明显,就记了下来,分享一下。下面是当时的提问截图。
整理一下文字内容
便难2年案
某患 女 20岁
初诊:2020年9月5日
主诉:便难便秘、干稀不调2年半,伴午后面热、上半身热3天。
病史:自小过敏体质,曾患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现哮喘痊愈,湿疹基本痊愈,过敏性鼻炎及过敏体质尚未好转。面部常泛红成片微凸(西医诊断为过敏导致)。半年前有过心慌心悸,头晕,自愈。曾多年单衣骑车上下学,现阴雨天膝盖疼。8月26日吹空调后感冒,出现头痛、骨节疼,无热,但欲寐,欲呕,疑诊为少阴伤寒证。但未治疗,呕吐后自愈。自述经常在饮食过多后出现上述感冒情况,一般呕吐后即好转。
刻诊:排便不畅,2~3日1次,便费力且有不净感,干稀不调,多偏稀,有便意但费解,腹胀。大便常先干后稀,偶尔排便时伴排气。近几日午后面热、上半身热,微出汗,触诊皮肤有热感。平素喜饮凉水,喜食温饭。无畏寒、微恶热,纳可,食欲好,口不渴,无口干口苦。
舌诊:舌红,边微有齿痕,苔白腻,舌前部有红点刺。
对于这个小患者的情况,我当时在群里这样回答的。
结合病史,约10天前感冒,好转后出现上半身热的问题。且经常在饮食过多后出现类似感冒症状,近似可以看作 “ 劳复 ” 。
于是就想到了枳实栀子豉汤,这三味药又正好可以理气消食,除风寒。又让其加一味厚朴,理气除胀,又有了“小小承气汤(我瞎起的名)”(栀子、厚朴、枳壳)的攻泄作用。
栀子,气寒,味微酸苦。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别录》: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
枳壳,气凉,味酸微辛苦。
《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豆豉,气温,味辛微咸酸甘。
《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厚朴,气温,味辛苦涩。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处方:枳实栀子豉汤+厚朴
炒枳壳30g 栀子15g 豆豉40g 厚朴30g
3剂,1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
注:因药房无生枳壳,故用炒枳壳。从9月15日开始服药。
反 馈
二诊
2020.09.19
服药后每天早上能正常排便,比较顺畅,大便成型,但有排不尽感,下午或晚上肚子有时有点疼,想拉肚子,但排不出来。小便正常,纳可,眠可。口不干、不渴。月经第一天痛经,有血块。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如粟扬。舌下络脉明显。
应是光线问题,颜色偏黯
处方:前方+当归30g
炒枳壳30 栀子15 豆豉40 厚朴30g 当归30g
5剂,1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
三诊
2020.09.29
服药后觉皮肤变好,口唇原来有点苍白,现在气色转好,午后不再易困倦,胃口变好了,一日三餐都要吃,平时一天吃2顿或者1顿。加了当归后觉排便没有之前通畅。现在也能每天早上排便,但是只能排一点点,自觉没排干净、费力,大便成型。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前方+赤芍20g
炒枳壳30 栀子15 豆豉40 厚朴30g 当归30g 赤芍20g
3剂,1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
四诊
2020.10.04
服用+赤芍的第一剂后,早晚拉了4次肚子,但无其他不舒服。第二、三剂患者自己减量每天喝一次,大便成形正常。
随访:患者因开学服药不便,打成粉、泡水服用。开学后服用几次后,大便自行通畅至今。
按 语
这个病案,重点还是在分析好寒热、病位之后,重点放在了病理产物和病势程度上,同时也需要了解一点疾病转归思路,选方就不难了。
毕竟患者年轻,也不是什么复杂的问题,自然好转就比较快,倒不是药有多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