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江苏工作室【诗之评】张文政篇(46)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张文政,笔名:紫竹,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世界华文爱情诗学会秘书长,《词坛》杂志主编,无锡市诗歌学会副会长,作品刊登《华夏诗报》《诗选刊》《中国诗人》《扬子晚报》《无锡商报》《香港音乐文艺报》《世界汉诗》《伊甸园》《星星》《名家》《词坛》《环渤海诗刊》《诗意人生》《中国风》《龙门文学》《雪魂》等报刊杂志,有个人诗集《梦中的红荆筐》,主编诗集《阡陌竹影》,合集《花开的声音》《当代诗百家》等,曾获“诗与远方”世界汉诗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艺美杯”诗歌大赛二等奖,“中国太湖风诗歌大赛诗歌奖”。
诗歌的轻与重
文/张文政
一群诗人谈论着天空中
飞来飞去的文字
谈论着一颗颗文字的重量和姿色
并试着用诗歌的逻辑
破解生命的密码
有的人像一首诗
站在被宠幸的舞台上
有的人做着诗的手脚想偷猎
放松的灵魂
因诗歌背负的重量难以估算
鸟语花香,残垣断壁
闪光和阴暗
都是诗的筋骨
二十五岁的海子,二十二岁的左秦
在诗的海洋里搁浅
而九十岁的余光中却
站在了诗的云端
人可成诗,诗也可成人
1.江南竹子 : 扪心自问,诗人的命运,真的与诗歌无关。诗歌是种文字载体,就像开车,你喜欢它,你有能力便去驾驭它。反之就你会敬而远之,避开它。诗歌在喜欢它的人心中是神圣不可玷污的。自古文章苦造出,写文字本是个苦差事,何况是写诗歌。作为一个文字写作者,诗歌崇拜者,第一得有个强硬的心理素质,其二得有一个稳固的工作(活命的本事),有了稳固的立身之本,才可以放心地写作,写诗歌及其他。″人可成诗!″就像终老的余光中前辈,身前身后都是诗意的象征。"诗也可成人!″就像千千万万中的诗歌爱好者,都在诗歌的路途上,矢志不渝地追逐着人生中的诗意生活。英年早逝的海子是个意外,英才早夭的左秦也是个意外,还有许许多多个诗歌爱好者(诗人),遭受到的种种不舛的命运,也应归于意外的行列。命运有轻重,诗歌或许无法评估。不求人″人可成诗",就让诗来成全诗歌爱好者的梦想吧!愿在诗歌的路上与同行者一起努力!
2.张道富:读张文政老师的诗《诗歌的轻与重》感慨颇多:诗坛千姿百态,有默默耕耘者,有涂脂抹粉者,甚有盗文而沾沾自喜者……九十岁的余光中先生,为诗歌奉献了毕生,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二十多岁的诗人海子、左秦也热爱诗歌,却为诗而英年早逝,深表惋惜!给后人留下了难以破解的迷。张文政老师诗中最后的结束语"人可成诗,诗也可成人",很值得回味:是呵,人若活成诗意该是多么的崇高境界,而用诗意来激励人生同样是美丽无限!
3.王才干:此诗能以诗解诗,颇有新意。文字在思辨中突围,且在对比中完成主旨的巧妙推送。――坦克压不倒诗歌,诗是性灵是永恒是皈依是守望是唤醒!
4.老顽:的确"人可成诗,诗也可成人"这话很在理。生活本来就充满诗情画意,对于诗者而言更加敏感,会积极地参与渲染。事实上沉迷文字也是苦行者,属于甘愿付出罢了!而这行列也不免混杂着假诗人的无耻行踪,给诗坛以虚拟的繁荣。但诗的神圣总是闪亮的,文人以扬善挞恶为己任,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当然文艺这条路是曲折的,有人至境于半途,有人为诗殉命,更多人为之奉献了毕生,给人类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定然会流芳千古!张文政老师以诗人敏锐的目光,用精准刀刻般的语言,游刃有余地剖析了当今诗坛的现实,用墨虽不泼辣,却措词从容到位,恰如其分的为诗界之窗吹进了一缕清醒之风!值得为之点赞!
5.荒漠之源:诗人站在人文的高度阐述诗与人之间的关系,给人们一种新的视角。以议论入诗是最难的写法,写不好就会破坏诗的美感。此诗却巧妙地利用诗的特殊语境淡化因议论带来的不适,将诗与人之间的同异深化,提升了本诗的高度。个见:结尾没有必要再点题。
6.戴玉崡:九十岁的诗人余光中,站在诗的云端。如此的饱满深情,如此的贴切畅达。仿佛云端的诗人也在微微颔首。释道和域外诸神,也都以云端为圆满。诗人给予余光中最高的礼赞。万分的感人。
7. 张庆:诗人是个特别的群体,因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有人称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有人直接说看不懂诗歌,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诗歌要有存在的理由。张文政先生的这首《诗歌的轻与重》,就在试着回答这类问题。仰望天空,群鸟变成了文字,诗人看到了文字的重量和姿色,试图破解生命的密码,可正是无法破解,诗歌才有了无穷的意境,人们在扩展的苍穹,体味到生命的博大与永恒。至于诗歌的偷猎功能,有时是对着功利,有时是对着灵魂,而持有真正坦然的态度,诗歌才能触及人性的最深处,生发出许多奇思妙想的诗句。诗歌要有筋骨,张先生觉得这是承担诗歌义务的前提,话题随即变得沉重起来,我以为诗歌的筋骨在于富有正义感,同情心,以及悲悯情怀,以反映对现实的思考为功能体现,这样,才能接地气,才能被看得懂,得以最大限度的得到流传。这首诗举了几位诗人作为标本,虽属特例,也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引申出“人可成诗,诗也可成人”,是很有深度的结尾。
8.葛水金 : 剑者,追求的是"人剑合一″,是招式的无形。诗者,则孜孜以求着"人诗合一″,是在激情中努力着理性,是奢望用一种奢侈的语言来诠释生活和生命的逻辑性!我崇拜笃信恬散的诗人,但我更钦佩时常心怀焦虑的诗人,彷徨而又不失责任感,这才是诗的源处。日常的分行写作者,通常把诗和人很"泾渭"的。我想,只有把灵魂和情感揉碎渗人到文字里,才可以无愧地称自己为诗人!文政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9.晓寒 :人生苦短,欲求不断。在满足了一些基本需求外,便会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而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无外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中华五千年来,文以载道。所以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流淌的;诗是“吐"出来而非“作"出来。在柴米油盐的俗世生活中,可以通过诗,达成精神的超越和心境的悠然。“人之初心,本真纯净,无诟无染,外流即为诗"。由此,诗是人生由苦短而向自然、豁然甚而超然的一种理想境界。
诗人最后一句“人可成诗,诗也可成人",可谓画龙点睛。
10.梧丹梦:诗歌是唤醒灵魂的有力武器。它也是通往精神世界的钥匙,浸润其中的自由只有书写者能体味。读张文政老师这首《诗歌的轻与重》,不由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当年弃医从文,他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而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鲁迅先生就是利用了文学的力量从而改变了中国国民的思想。诗歌也是如此,一个道理,它是名副其实的精神粮食。如果我们能悟其轻重,并择重而为之,最终才能自由徜徉其中,人生方能无憾!也正如张文政老师所说,人可成诗,诗也可成人!
中国诗歌报和天安门文学荣誉出品
本文系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