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生价值——浅析苏秦的价值观 | 秦德著
戴上耳机听更嗨!
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生逢战国中晚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的结果,使秦、楚、齐、燕、韩、赵、魏七雄各据一方,形成分立局面。当时,东有大齐,西有强秦,都有兼并天下的勃勃雄心,其余诸国,则介于两强之间,或连(横)或合(纵),以求自保。在这种实际情况下,“合纵”“连横”之说应运而生。
合纵,即合众弱以抗一强,意在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苏秦即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他起初以连横说秦,在遭到秦惠文王冷落时,转而赴赵改为合纵,因赵国的相国不喜欢他又把他撵走了。这说明他并无固定的政治主张。他为“合纵”奔走,目的也不是抑强扶弱,而是为了猎取金玉锦绣、卿相之尊。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出身寒微,但他又不愿像当地人一样“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他深知要追求功名富贵,摆脱现状,唯一出路就在于发奋苦读。于是,“夜读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揣摩成,先赴燕,建议燕文侯联合赵国,结为一体。再赴赵,当时讨厌他的相国已经去世。他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独到见解和伶牙俐齿,终于博得了赵王的击掌赞赏,被“封为武安君,授相印”。后又来到韩、魏、齐、楚四国,并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各国的处境,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联合了六国,被六国国君任命为合纵联盟的联盟长。以他超人的胆识,过人的才智,如簧的巧舌,终于取得了六国之相的尊位。继而,合六国之兵,打败了秦军,迫使秦放弃了帝号。至此,他完成了合纵之大业,取得了事业上的辉煌成就。然而,苏秦的一生是以悲剧告终的:后来纵约遭到破坏,他并未设法调和六国关系,反而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以保其尊位,甚至不惜为燕行反间于齐,最终竟被齐国大夫派人刺伤致死,以其血肉之躯为其人生道路画上了句号。
历史上对苏秦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战国策》的作者是用赞赏的笔调和艳羡的心情来描述他的。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的结尾说:“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对他的才智和行事给予了肯定。苏秦的过人才智、能言善辩与奋发图强的精神颇令世人称道:苏洵在他的《谏论》中说:“吾取其术,不取其心”,反映了多数人的看法。而他在当时就曾被称为“天下不信人也”(《战国策·燕策》),“左右卖国反覆之臣”(《史记·苏秦列传》);荀子也说他是“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扼难”的无能之辈,是一个“巧佞便说,善于宠乎上” 的奸佞小人。
今天,我们评价他应从辩证的角度,恢复他的本来面目,并从他身上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从而帮助我们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首先,苏秦的自信、刻苦和为实现理想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最初主张连横,在遭到秦惠文王冷眼后,虽然仓皇憔悴,但他不甘失败,深夜“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战国策·秦策》)这是何等的刻苦自信,意志何其坚韧不拔啊!这种“锥刺股”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可靠保证。诚然,苏秦的理想是赤裸裸的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在今天看来,算不得高尚:他既没有屈原的爱国热情,也没有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他的理想是卑微的。然而,这是由他的出身决定的,他曾说“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史记·苏秦列传》)他出身于平民阶层,“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战国策·秦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与人情的冷漠,生活给他上了严肃的一课,教导他“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同上)因此,他卑微的理想是由当时的社会造成的。
其次,尽管苏秦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奋斗的,但在客观上却对当时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作出了贡献,可谓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人生价值。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既约六国从亲,……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十五年中,人民避免了征战之苦,生产得到了发展,这对社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进步作用。他把个人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了,正是这点,直至今日仍值得提倡:因为一个人的本领再大,如果施展不出来,则等于零。强调人尽其才,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价值,为社会服务,为人民造福。但是,苏秦的价值观是从“一切为我”出发的,应该受到批判。可他的价值观在今天也确有一定的市场,当今社会追名逐利、蝇营狗苟、唯我至上者不是大有人在吗?甚至有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沽名钓誉,损人利己,极尽卑鄙丑恶之能事,这种人的下场注定是可悲的。
秦德著,男,汉族,安徽全椒人。1963年7月出生,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学位。高中语文教师资格,名入安徽省人才资源库(1993年8月由安徽省人事局发证)。因在国家级书刊上发表过几篇教学论文,1994年3月调入县委宣传部工作。现任县文化和旅游局主任科员、滁州市儒林外史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系《西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全椒文化名人。
读书与工作期间,曾在《新滁周报》《滁州日报》《安徽日报》《党员生活》《江淮风纪》《安徽宣传》《后勤导刊》《安徽吟坛》《江淮文艺》《东南文艺》《天府散文》《旅游作家》《深圳文学》《华东旅游报》《中国水利报》《底线文学》《西北作家》《中国乡村》《今日头条》《百度》《凤凰网》《世界作家导刊》《半月谈》《人民日报 <时代潮周刊>》《人民日报 <大地月刊>》等省内外知名报刊和出版物发表诗文300余篇(首),并主编《行走全椒》一书(该书于2019年3月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曾多次获奖: 1987年10月,诗作《荷塘》在安徽教育学院大学生“收获的季节”文学大奖赛中荣获二等奖;1997年9月应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和改革出版社邀请,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典礼,荣获 “一级撰稿人”奖牌;2018年荣获“2017安徽旅游故事创作大赛”二等奖;2019年8月在安徽省全椒县城市形象宣传语和形象标识征集活动(面向省内外)中,其创作的宣传语“儒乡全椒,乐享太平”一举夺魁,荣获城市形象宣传语一等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