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平台太多了,读者都忙不过来了

对于读者而言,他们缺的不是平台,而是缺少他们想看的内容!他们看够了官腔套话、规训教导等程序化的语言,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为“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内容浪费人生。

我们在朋友圈经常会看到,同一个内容几乎同时被很多平台发布出来。读者也是够累的——媒体平台多了,大家都忙不过来了。

这样的语境,和那些在微信群、朋友圈里兜售衣服鞋子内裤化妆品成人用品的兄弟姐妹差不多了,如果频率太高,经年累月地“强暴”我们的视觉,要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会被屏蔽。

被我们屏蔽的,连同他们发布出来的所有内容!为何?这是一种视觉污染!

这样的情况可能来自不同媒体机构的不同平台,也可能来自同一媒体机构的不同平台,大量复制粘贴造成的雷同内容,其实是在奔往吸粉的路上打掉粉丝,甚至抖掉僵尸粉!

今天,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平台么?

去年,某省某地以下文件的形式整合各类新媒体,比如一些单位的、镇街的、社区的自媒体,被要求关闭,只保留几个党委、政府办的新媒体。为何?文件里说,这些单位的自媒体太多、太混杂,内容粗糙、粗陋,甚至错漏百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我个人特别赞成这样的整合,过多的“单位自媒体”(有别于社会自然人的个人自媒体),其实消解了、稀释了、削弱了内宣外宣的功能和影响力。

即使是专业的媒体机构,也不需要那么多平台——假如你没有那么多专业的媒体专业人士来运作,那样的操作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在浪费政府的财力,最终浪费的是纳税人的劳动成果。

实际上,对于读者而言,他们缺的不是平台,而是缺少他们想看的内容!他们看够了官腔套话、规训训诫等程序化的语言,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为“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内容浪费人生。

在纸媒世界里,依然有活得不错的,比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具有专业精神、科学精神的某些杂志,他们的职业精神无法“复制”。它们能够活着,靠的的绝不是极有可能也很浮躁的平台,而是一直秉持的内容为王。

说到内容为王,还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杜蕾斯的文案,另一个是某成人用品的新品推广文案。其实,它们都是成人用品,是成年人的刚需。它们在内容上与消费者的“粘连”,亲爱的,那才叫入脑入心啊!难道不值得媒体机构和媒体人士学习、借鉴吗?

读者要获得有用的新闻资讯,其实也是刚需,为何有的(或者很多,尤其是政府供养的)媒体机构需要经常性地、一贯性地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介或发行?而且这样的方式往往会遭致读者的反感,我凭什么要关注你、阅读你呢?

真的很好看吗?真的很好看,还需要你来强推吗?不需要啊,你看看那些自媒体或某些媒体机构,流量都不错啊,他们靠的并不是某些官媒所批判的“哗众取宠”“随意编造”啊!他们靠的是精准锁定目标读者群,以独特的视觉生产的新闻资讯俘获了一个个粉丝,他们的粉丝在呈几何数增长……

今天,媒体平台太多了,读者大多绕道而行了。

媒体疫后重生小辑:

纸媒的出路在哪儿?
纸媒还有生命力吗?
新媒体何时与纸媒断奶?
媒体融合究竟要融什么?
新媒体取代纸媒,不是淘汰而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今后就靠人工智能程序写新闻了?
纸媒是新闻的一种仪式?
纸媒阵亡启示录:死掉的不是纸媒,而是纸作为传播渠道本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