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鉴定不要怕争论
紫砂茶具进入鼎盛时期,并逐渐发展成贡品。当时的紫砂茶具在造型上又有了很大的 突破和创新,尤其是在放生技巧方面,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嘉靖、道光年间,还出现了 独树一帜的文人壶。文人壶的出现使得紫砂茶具不只简单地作为茶的载体,而更在于壶本身的艺 术内涵。许多紫砂茶具成为紫砂艺术品。清末,紫砂茶具总体走向衰落,但仍有一些制壶名家潜 心钻研,使紫砂茶具在实用性上得到了发展。
常常听到壶要具备“精”、“气”、“神”的说法,我觉得这些都只是抽象的词汇。看壶如看人,根据那些拟人化的形容来选壶,看起来很有道理,却一点也不实际。壶的工艺之美体现在其内涵上,所以并非盖了名家壶款的壶就都能漫天要价。
俗话说,艺品反映人品。一把壶,满足了以上几点,再看做这把壶的师傅——一个师傅的“德”很重要,这是其作品以后有无潜力的最重要凭证。总之,一把纯正的好壶,必须是纯正的原料和匠心制造。
紫砂茶具使用越久,壶身光泽越润,常用于布摩擦,更显气韵湿润。紫砂器具耐热性能好,冷热急变性佳,寒天腊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会因温度逐变而破裂。紫砂壶砂质传热缓慢,使用时不易烫手,又可放在温火上炖,不影响冬天茶饮用。
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他姓龚,名供春。明代正德年间,供春作为书僮随进士吴颐山来到金山寺伺读,闲暇时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洗手泥,参照寺院内大银杏树的树瘿,做出了“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
紫砂壶的壶型千变万化,据不完全统计,从明代供春时期的几十种,到清代的几百种,再到现在紫砂壶造型大约已有二千种。
用嘴对着壶嘴吹,把手指放在壶孔上,如果有气息从壶孔涌出,那么说明这只壶的通气度是很不错的。通气度、出水的流畅度和断水的果断度是相通的,如果您是在现场就拿到壶,您可以简单的对着壶嘴吹气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