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一枪不发吓退百架敌机,上级电话打来,他说:我搞错了一件事
聂凤智,一个生长在将军之县的穷小子,在他十五岁的人生以前,没有人会想过,这样一个穷小子竟然有一天会走上战场,还打了好几场胜仗成为一名将军。
在聂将军的一生中,他所带领的战役数不胜数,有莱芜战役俘敌一万两千多名的热血传奇,也有渡江战役的斗智斗勇,还有解放上海时的犀利谈判。
而在这诸多战役里,有一次聂凤智将军作为司令一枪不发吓退了百架敌机,上级来电话褒奖他的战功时,聂凤智将军说自己只是搞错了一件事,误打误撞赢得了这场胜利,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命运的巧合——铸就三比零的大胜
时间来到1958年,在这一年里,早已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在蒋介石的带领下小动作频频,蒋介石想要重回大陆的心仍不死。
福建,这个距离台湾最近的大陆省份便频频遭到来自台湾方面的军事骚扰,国民党空军部队时常在福建的上空盘旋,蠢蠢欲动。
而当时的国民党空军配备的是全球最先进的由美国提供的F-84系列战斗机,军官也都是在专业培养空军人才的基地中选拔而来,全部毕业自优秀的大学,甚至有不少人还去美国进修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陆的空军建设,当时的国内空军用的还是老式的MIG-15,整体学历也不高,关于飞行方面的知识更是仅仅在佳木斯航校接受过苏联顾问的三个月速成训练的水平。
因此,当时的国民党空军里的不少飞行员一直看不上大陆这边的飞行员,嘲讽说:“都是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的农家子弟,凑活着把飞机弄上天就已经是个奇迹了,还想在空中战斗,简直是痴心妄想!”
所以,国民党这批飞行员才敢大摇大摆地在福建上空盘旋。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建立一个真正严密高效的福建空军体系至关重要,当好这个体系建设的领头人更是尤为重要,这个重任该交给谁呢?
1958年7月18日夜,南京空军司令员聂凤智中将刚刚进入梦境,很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他喊醒,当他拿起听筒后,耳边清晰地传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的声音:
“老聂,主席刚刚发话了,军委决定组建福空,点名由你来负责,即刻前往福建,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聂凤智刹那间睡意全消,遵从军令,连夜奔赴福建,开始构建当地空军体系,全力夺回闽海制空权。
而在这次的闽海制空权争夺战中,还闹过一回不小的乌龙。
有一次,连续三批来自台湾方面的F-86战机(合计一百多架)来到泉州上方,聂凤智命令汕头、连成、漳州、福州等机场的战斗机起飞迎战。
在聂凤智最开始的预想中,他想要实现的是分成多批连续作战,保证空中随时有战机可以接应,但由于设备不到位,时间控制上出现了问题,导致各地的飞机同时来到了泉州上方,把对方的战机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下可好,国民党方面的空军指挥一看我方出动了如此之多的战机,怕是有备而来,早早为他们打造好了一个口袋,就等他们入袋了。
一旦开始害怕,便是失败的开始,国民党方面的指挥万万没有想到这就是大陆方面当时能紧急调派的全部兵力,慌忙命令这批F-86战机紧急撤退,我方战机一看对方要逃,立马抓住机会,紧追猛打。
赵德安、高长吉、张以林,正是这三个国军飞行员瞧不上的“工农分子”,在这场战役里击伤了国军的三架F-86战机,打的第一批战机是毫无还手之力,连放炮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场战役是福空的首次亮相,这个意外的三比零战绩给了这支新成立的部队极大的鼓励,也让世人看见了中国空军的力量。
很多国家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中国空军能打出来的水平,美国、日本好几个国家的媒体都评论表示质疑,认为这是中国请来的高级外援,根本不是自己打出来的。
而国内军方自然知道中国压根就没有外援,彭德怀还特意从北京打电话过来,哈哈大笑一声询问道:“老聂!你这次搞了个什么'口袋战术’,他们好多外国媒体说不是中国指挥打的,那你说是谁打的?”
面对上级看似询问实则肯定的褒奖,聂凤智司令却并没有好大喜功,他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哪里有什么'口袋战术’,是我们自己时间没算好,歪打正着而已。”
彭德怀听后朗声一笑,回复说:“挺好挺好,我们部队的许多作战经验也都是偶然中得来的嘛!你们好好总结这次的'口袋战术’,以后还可以再用!”
可以说,这一次偶然的巧合,铸就了闽海制空权首战三比零的大捷,尽管聂凤智将军称之为巧合,我们却不能将之简单地概括成巧合,毕竟,这场战役的发生时间距聂凤智将军走马上任的时间相隔短短不到一个月。
一个月,要将一个空军体系从有到无建设起来,还要在敌方前来挑衅时保持应有的沉着冷静和准确判断是一件着实不易的事情,但聂凤智将军做到了,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二、全力以赴——不眠不休的准备
当聂凤智将军到达福建时,是1958年7月19日的凌晨,彼时,晨曦微亮,但聂凤智将军无心欣赏清晨的景色,而是站在福建晋江罗裳山简陋的空军指挥所里下发自己来到福建的第一个紧急备战令,正式启动福建空军的建设步伐。
在指挥所前的动员大会上,聂凤智将军说了这样一句话:“若要战胜敌人,我们必须赢得时间;若要赢得时间,我们必须战胜自己。”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当时任务的时间紧迫和高难度,更表现了聂凤智将军在危急情况下不惜自己全力以赴的决心。
为了做到他口中的这句话,他和一百多名士兵一起艰难地在一个仅有六十四平方米的坑洞里工作,凌晨三点就开始工作,太阳下山后才会让自己眯一小会。
他用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指挥现场,让千头万绪的建设工作变得井井有条,在他的带领下,仅仅用了二十天,12个指挥所的通信枢纽部建立,35处长途电路构建完成,48个导航台站建成,全区高中低对空警戒引导网全面建成……
除此之外,聂凤智还将航空兵整整十七个团的兵力分散入驻了福建的七个机场,真正成为手下有兵的司令员,而不是最初的光杆司令。
当然仅仅有设备有兵力是不够的,作为一名指挥,聂凤智更应当有足够规划全局的谋略与眼光,而聂凤智用自己的作战安排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聂凤智称自己的那次大捷仅仅是一个巧合,但我们从他最初的作战安排里仍然能看出聂凤智为了这次比拼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为了应对敌军来袭,聂凤智开始调集兵力,但当时的中国空军数量较少,一旦大规模调动空军到某个地方集中,势必会造成其他地方的空中大门打开,将自己的弱点暴露无遗,聂凤智不准备承担如此大的风险,他选择第一步先用暗度陈仓的方法分批次暗中调派兵力。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聂凤智做了大量的推算预演,制定出每一环可能出差错的备选方案,慎重地交到每一个飞行员手中,让他们务必不要错过时机。
无奈天公不作美,当天夜里雷雨大作,计划被彻底打乱,聂凤智没有慌乱,紧急安排第二步,韬光养晦,命令全体部队做好准备后发制人。
当敌方开始挑衅时,聂凤智安排的第三步全方位立体式空军队伍也已经打造完成,只待敌人。
尽管在战术实施的过程中,偶尔出现了一些时机上的错误,但聂凤智将军仍旧沉着应对,这才有了所谓的巧合。
所以,看似巧合的背后是聂凤智将军稳扎稳打的战略安排和随机应变的灵活,如果聂凤智将军没有准确出敌人的虚实,下令全力追击,自然就不会有所谓的大捷;如果聂凤智将军被错误时机到来的战机扰乱视线,或许国民党空军部队真的能如愿以偿。
但聂凤智将军稳住了,而国民党的指挥却判断失误错失良机,这一对比,高下立现,谁是猫谁是虎一目了然。
晚年的聂凤智将军尽管身患癌症,但心中仍然装着祖国,仍然牵着战场。
在一个除夕夜,聂凤智将军的夫人何鸣带着带着孩子来医院看望已经癌症晚期的聂凤智,准备和他一起过年。
但当将军夫人刚刚打开病房门的一刻,她被眼前的一幕吓坏了,老聂半个身子都伸出病房外,护士拦着他不让他下床,但老聂一直要下去。
何鸣连忙拦住聂凤智,问他怎么了,聂凤智将军这样回复她:“这孩子(护士)不好,敌人都打过来了,她还拦着不让我下去,我要穿军装,她不让,我要去找队伍,她说队伍已经隐蔽好了。”
过了一会,聂凤智将军又开始不安地说:“现在建国三十周年了,敌人在全国好几个地方放了炸弹,要搞破坏,也不知道小平同志知道了没。”
原来,饱受病痛折磨的聂凤智将军早已经出现了幻觉,在他的幻觉里,国家需要他,他就奔赴战场,绝不拖泥带水,这在某种意义上,又何尝不是“铁马冰河入梦来”?
1992年4月3日,聂凤智将军不幸病逝,一代传奇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