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透穴(金针王乐亭透穴治疗中风偏瘫)
所谓十二透穴, 指在人体偏瘫一侧的上下肢, 选取二十四个穴位, 其中十二个为进针穴, 另十二个为透针穴, 进行透刺。
其组成是▼
肩髃透极泉 ,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
外关透内关,阳池透大陵,合谷透劳宫,
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透阴陵,
绝骨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
中风半身不遂证,古人又称之为偏枯、风痱 。《灵枢·刺节真邪篇》云: “ 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 发为偏枯。”
在治疗上,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 中风》中提出了“后遗证者,治宜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三条治疗原则。
王老的十二透穴针法,即是运用毫针透穴,针对内风、气虚、痰火之中风病因,通过调理经络气血、濡养筋肉以达到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的治疗目的。
1、肩髃透极泉:前者为大肠经、小肠经及阳跷脉三经会穴,极泉为心经之穴,透之可使三阳之脉与心经相通,心阳鼓动诸经行气活血,且肩髃还可理气化痰,善治痰蒙清窍、横窜经络的中风病本。
2、腋缝透胛缝:二者皆为经外奇穴,有舒筋利节、活血通络之功能,透刺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3、曲池透少海: 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可疏经络,调气血,利关节;少海为心经合穴,可疏经调气,二穴透刺可使二经经气贯通,气血通畅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尤可疏通肩肘关节之经气。
4、外关透内关:外关为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可散风解表,通经活络;内关为心包经络穴,亦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为醒脑开窍法之主穴。二穴相透可使三焦、心包及阴.阳维脉之经气疏通 中风多与肝风内动有关,外关可镇惊熄风平肝,内关可宁心安神,舒肝降逆。二穴透之使肝风平息,内风可灭也。
5、阳池透大陵:阳池为三焦经原穴,可疏散少阳风火,通达三焦经络,滋阴除烦;大陵为心包经俞穴原穴,可清心宁神,疏通心包,和胃宽胸。二经原穴相透,可治其脏腑之疾。
6、合谷透劳宫:合谷穴治疗相当广泛,《席弘赋》云 : “ 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它有开窍醒神之功,劳宫善清热散邪,二穴相透,可驱邪气 以外出,升清窍以通畅。
7、环跳透风市:环跳为胆经和膀胱经会穴,为治疗下肢及腰背疾患的常用穴。《杨氏医案》记载: “ 辛酉夏中贵患瘫痪、不能动履,久治未愈,予视曰 : 此疾一针可愈。遂针环跳穴,果即能履。” 可见此穴治疗偏瘫之功效。
8、阳关透曲泉:膝阳关为胆经合穴,有疏风散寒,舒筋活血之功能;曲泉为肝经之合穴,功能舒筋活络,调理气血。二穴透之可治膝关节僵直,屈伸不利,小腿麻木不仁。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 二穴均“ 主筋挛,膝不得以屈伸 ,不可以行”。
9、阳陵透阴陵:二穴分别为胆经脾经之合穴。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可疏肝清胆,舒筋活络,主治筋之病。阴陵泉有健脾利湿,通利三焦的功能。二穴透剌可补肝肾,健脾温阳,强筋健膝利关节。
10、悬钟透三阴交:悬钟又名绝骨,是八会穴之髓会,可通经络,祛风湿,补脑益髓,强壮筋骨;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交会穴.可健脾胃助运化,通经络活气血。二穴透之,可使三阴三阳经之气血贯通,调和营卫,滋补阴阳, 可舒利踝关节。
11、昆仑透太溪:昆仑为足太阳之穴,功能为解肌通络,强腰补肾;太溪为足少阴之俞穴原穴,可滋补下焦,调理冲任。二穴透剌可疏利踝关节,恢复其功能,纠正足内翻、外翻。
12、太冲透涌泉:太冲为肝经俞穴原穴。有泄肝火,清头目,行气血,化湿热的功效:涌泉为肾经井穴,功能可滋肾清热,除烦宁神,开窍救逆。肾阴虚,肝火旺时可致中风。二穴透剌可清舀肝火,滋补肾阴.肝肾同调,
中风为恢复手指、足趾功能,还可取八邪、八风穴, 以1.6寸针向腕踩关节方向透刺。若病程较久,正气已虚,可用捻转补法。
单穴和透穴的治疗效果比较
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对单穴和透穴的治疗效果作了比较,感到透穴有以下优点:
从针刺感应上看,可以扩大刺激面,增强刺激量,使针刺感应易于扩散 、传导,结合针刺手法,有镇静、镇痛和泄壅滞、破癥结的功效。
从取穴上看,可以精简用穴,避免多针用穴,特别是在人体前后两面用穴带来的不便。另外,由于某些穴位具有特殊治疗作用,透穴又可使其产生协同作用,治疗作用和范围亦随之扩大。
从调理经脉气血上看,一针连贯两条经脉,可起疏通经脉,调整气血运行的作用。
从治疗效果上看,为治疗顽固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由于偏瘫病位较深,沉疴痼疾,病非一日可愈,采用深透(过梁透)刺的方法,可使针感直达病所,疗效较单穴独刺来得快。
揭秘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的绝学:“针刺八式”及金针临床概括
金针王乐亭针灸操作手法详解(干货)
金针王乐亭常用9大针灸处方(若能熟练掌握一二,于临床大有裨益)
金针王乐亭的“老十针”及李晔老师示范丘墟透照海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