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24-病机之气血失常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24、病机之气血失常

宋老师讲《黄帝内经》提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前面跟大家提到,气血是身体的物质基础,它的盈虚通滞,关乎周身的健康状态,充盈通畅就健康,亏虚滞塞就生病。

充盈通畅是正常,亏虚滞塞是失常。

我们要知常达变,知道什么是气血运行的正常状态,然后把身体往这方向调。

比如有人一个小感冒,老好不了,一摸他脉濡弱,他平时四肢倦怠乏力,原来他是气虚,气虚没有推动力,邪气就赶不跑,身体抵抗力就差。

这时你吃再多感冒药都没用,只要用点玉屏风散之类,扶扶正气,让气虚得补,不足得到充盈,邪气自然被托出体外。

这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人就没那么容易感冒了。

血也是这样,现在很多妇人,月经量少,到后来甚至闭经了,你一摸她脉象,沉迟得很,明显鼓动无力,就像河流不充盈,所以流量减少,日渐萎缩,这时你即使用再多的通月经的药,发现怎么也通不下来,而且越通越没劲,好比水库水不够了,再开闸放坝,能放出水来吗?

这时你换个思路,完全不用去通它,采用填补之法,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把身体血气养起来,这样水到渠成,自然畅通无阻。

同学们很快知道,不是说所有感冒都要驱邪,不是说所有闭经都要通经,祛邪只是目的,正气充足,邪气自散,这才是关键。

通经只是结果,气血充盈,经水自通,这才是过程。

治病治的就是这个过程,治的是病因,我们不能因为病象结果而被迷惑

当然除了亏虚不足外,还有滞塞不通,比如气滞血瘀,滞是滞塞,瘀是瘀堵,滞塞瘀堵最典型的表现是什么?就是疼痛,你想想气血在经脉里头通不过,局部堵塞得严严实实,它不痛吗?

所以常有些妇人生气,导致气滞,气为血之帅,气机一滞塞,血脉就会不通,所以上面表现为面部长斑,中间表现为胸肋胀满,下面表现为腹中疼痛。

你不通开气血,上中下都不舒服,就像你不把十字路口的交通搞好,南来北往的车辆过不去,也来不了,大家都在瞎着急。所以气滞血瘀的病人,特容易着急烦躁,这时你只要摸到病人双关脉郁滞,一问脾气大得很,几剂逍遥散疏肝顺气,疾病通通向愈。这在《黄帝内经》上叫,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乃至和平

当然血脉也会直接堵塞,比如跌打损伤,扭挫伤,局部就会有瘀血的存在。关于瘀血方面的诊断,你们学习中医诊断学时,都会明白,譬如唇舌紫暗,面目黧黑,还有血脉淤涩,这些表象都反映体内血脉瘀滞。

这时你就要立法活血化瘀。上次有个病人打网球时,摔伤了肘部,局部血肿疼痛,屈伸不利,虽然敷了药减轻了,但那瘀痛还存在。

我就给他用上桃红四物汤,专门活血化瘀的祖方,加了点桂枝,引药到手臂,吃了几剂药后,瘀痛就消了。

所以中医的气血辨证非常重要,而气血辨证主要体现在有余不足,有余就是多余的堵塞,不足就是亏虚的物质。

掌握住这有余不足的关键,治病就容易得其要领。

所以治起病来,无非就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而已

大家听完后,思路特别开阔,宋老师讲医理,信手拈来,好像随意的铺展,却每一句话都意有所指,令人听后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接着宋老师又提到,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他说王清任是个勇于改革创新的医家,他个人把气血辨证发挥到了极致,后世有唐荣川的《血证论》,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都把王清任的气血辨证拿过来用。

王清任讲,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

宋老师用他那标准的普通话,随口就把《医林改错》的原文背了出来。

大家都佩服不已。

宋老师说,你们知不知道王清任就两个方子治了很多疑难杂病,第一个是血府逐瘀汤,专治疗气滞血瘀堵塞导致的各种疾病,这个方子灵活运用好,可以独当一面,治疗数十种疾病,甚至更多。

第二个是补阳还五汤,这汤方可不是专为中风偏瘫而设,但凡一切气虚血亏,精微物质不足,引起人体功能减退,导致的各种疾病,用这思路大都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一个通方,一个补方,就把气血失常容易出现的问题给理顺了。

上次我治疗一个顽固头痛,有十几年了,每逢天气变化,或者情志波动激烈时,这病人就头痛,不能学习工作,必须休息好几天才能缓解过来。

所以他都吃药吃怕了,生病生怕了,当时我问他,你的头是怎么痛的?

他说,痛起来像针扎一样,老在一个地方,怎么弄它也不散。

我又看他舌头跟嘴唇都偏暗,而且脉象涩滞不流畅。

大家看到没有,一派气滞血瘀之象,根本不用理会他得什么病,先帮他活血化瘀,疏通经脉,恢复气血通畅,道路宽敞再说。

三剂血府逐瘀汤下去,他头痛减半,又开了七剂,彻底根除治愈。

这真像王清任所说的,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留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愈。

所以我们之所以生病,跟气不通,血不活,分不开关系。

之所以用药能够治病,不外乎就是令气机通畅,血液活泼,脉象流利。

这样周身舒坦,病邪自去。张仲景称这种治病思路为提纲挈领,至高无上,就像天地行云流水一样,流水何曾滞塞过,行云何曾停止过。

人体只要气血一转,病邪乃散。

直到这节课,大家才算真正明白气血辨证的精髓。

宋老师说,你们只是理通了,还没有临床,等临床后再实践,到时理事圆融,知行合一,很容易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生。


文源:罾事物语

精彩文章回顾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老张的感冒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3-路见病痛,拔针相助/以阳治阴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4/5-凉茶退眼目热火/以阴治阳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6/7-军训第一课/中暑的阿发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痛经的女同学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9-一把草,牙痛消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中医真牛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1-第一节课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2-爱读书的桂林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3-理论指导用药 - 诸花皆升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4/15-理论指导用药 - 芳香能止痛、软藤横行经脉中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6-头胀痛与气球上冲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7-电梯升降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8-肝主疏泄 - 麦芽与木能疏土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9-肝主疏泄 - 抑郁者身心并调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0-肝主疏泄 - 解郁三招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1-医古文 - 珠江与大海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2-大医精诚 - 医术精通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3-大医精诚 - 诚心救人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4/25-大医精诚 - 大医之体、为医之法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6-木生火与逍遥散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7-由晨跑引发的思考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8-《黄帝内经》- 老师第一大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9-健康三大基石 - 饮食有节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30-健康三大基石 - 起居有常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31-健康三大基石 - 不妄作劳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32-火主温煦与心其华在面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33-邓老的一节医学史课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34/35-天桥底下中西医之争/应战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36-徒手治落枕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37-立杆见效治咽痛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38-金针通鼻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39-导引之法 - 跺脚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40/41-加强版艾灸法/纷纷邀请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42-竹心与源清流自洁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43-火生土与桂附理中丸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44-医古文 - 医生三个层次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45-火冷金寒的咳嗽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46-百岁老人的长寿经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47-减小肚子与脾主运化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48-脾开窍于口与理中汤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49-骑自行车跟土枢四象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50-拜访吴老师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51-土生金与久咳不愈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52-爬白云山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53-低估了医学史的价值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54-书店老板的牙痛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55-一大袋烧饼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56/57-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遛狗的阿姨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58-脾在液为涎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59-八段锦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60-由凳椅脚烂想到升阳除湿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61-医古文之《扁鹊传》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62-讲故事,学医学史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63-脾主肌肉与术后康复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64-肺咳治肝与用心体验中医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65/66-医普团/寒气伤,葱姜汤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67-花升子降茶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68-姜枣茶,治痛经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69/70-普及跟临床一样重要/提壶揭盖与哮喘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1-肺主宣发肃降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2/73-采药罗浮山/止血的旱莲草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4-车前草,利尿药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5-青苔也是药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6-山溪边的菖蒲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7-满山绿草皆是药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8-大医药家大养生家葛洪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9-鼻不闻香臭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0-学习之道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1-知柏地黄丸与金生水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2-先天之本 - 肾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3-恐伤肾与肾气丸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4-肾主骨与强力伤肾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5-贫血与头痛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6-老阿婆的软脚病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7-譬喻有趣的教学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8-人体使用手册 -《黄帝内经》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89-经络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90-经络学的运用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91-经络学的运用2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92-医学史之孙思邈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93-老爷子的急性胃痛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94-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95-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96-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97-制造一个秋天的场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98-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99-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 强直性脊柱炎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0-钱乙的六味地黄丸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1-张景岳的镇阴煎 - 顽固性口腔溃疡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2-许叔微和《普济本事方》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3-李中梓与《诊家正眼》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4-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5-照亮人生路 - 张锡纯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6-伤风头痛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7-寒者热之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8-中暑与生脉饮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9-在南方要学会治湿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10-干咳与燥邪伤肺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11-火性炎上牙肿痛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12-情志病 - 喜胜忧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13-情志病 - 恐胜喜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14-情志病 - 思胜恐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15-情志病 - 怒胜思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16-情志病 - 忧胜怒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17-运动疗法 - 劳作治郁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18-运动疗法 - 干活治失眠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19-黄埔军校之行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20/121-传道、二翁登泰山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22-病机之邪正盛衰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23-病机之阴阳失调

========== END ==========

(0)

相关推荐

  • 【25】中医肿瘤的病机——气滞血瘀

    整理:中医肿瘤资讯 来源:中医肿瘤资讯 中医肿瘤 病机 中医肿瘤的病机,就是研究在病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机体内所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机制. 肿瘤的病因作用于机体,正气必然奋 ...

  • 积聚诊治精粹

    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积为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聚为无形气聚,聚散无常,部位不定,痛无定处 ...

  • 《气血辨证》第17节:气滞血瘀证 情绪不好时气滞血瘀的主要原因

    《气血辨证》第17节:气滞血瘀证 情绪不好时气滞血瘀的主要原因

  •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3)以阳治阴

    3.以阳治阴 对于很多急性痛症,针刺见效的速度,可以用秒来计. 很多时候,你熬了汤药,都觉得来不及,或者在旅途上,没条件熬汤药. 这时用针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以前的草医郎中,赤脚医生,都是一根针,一把 ...

  •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3)路见病痛,拔针相助/以阳治阴

    2.路见病痛,拔针相助 老张边开摩托边问,指月老弟,想起你第一次抓那把药就治好我重感冒,真是神奇啊! 我笑笑说,没什么,小时候,爷爷都是这样干的 老张问,为什么我吃那么多消炎止痛片都没好,你就搞点那热 ...

  •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老张的感冒

    内容提要 本书(<我的大学中医故事>)以小指月上大学接受学院教育的小说形式,通过主人公及其舍友们上大学军训.跟师白云山话养生.罗浮山采药.大学城巡演讲普及中医,以及参加学校爱心社义诊等活动 ...

  •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目录

    提示:点开下面的目录就能读到这篇文章的内容.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目录 (1)老张的感冒 (2/3)路见病痛,拔针相助/以阳治阴 (4/5)凉茶退眼目热火/以阴治阳 (6/7)军训第一课/ ...

  •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01)张景岳的镇阴煎——顽固性口腔溃疡

    101.张景岳的镇阴煎 郑迁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中医名家的风采,一个接一个,令得大家欲罢不能,每个名医都是一本厚重的中医书. 郑迁老师说,你们知不知道古代的很多名医都有将相之才,他们有些甚至以状元之才来 ...

  •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22-大医精诚 - 医术精通

    22.大医精诚--医术精通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 ...

  •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58)脾在液为涎

    58.脾在液为涎 吴曼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理论结合实践内容丰富的内经课. 我们知道五液,分属五脏,汗为心之液,鼻涕是肺之液,眼泪是肝之液,唾沫是肾之液,而口角流涎却是脾之液. 所以流涎过多的疾病,应当考 ...

  •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7)满山绿草皆是药

    77.满山绿草皆是药 我们这一群人真正进入了深山老林中. 唐老师在前面带队,这一带,他非常熟悉,他不知道来过多少次. 哪个地方有转弯,哪个地方分布什么药草,他都了然于胸. 只见唐老师随手一指空中,大家 ...

  •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79)鼻不闻香臭

    79.鼻不闻香臭 今天吴老师讲<黄帝内经>里头的五脏别论. 里面有句话叫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大家就不太理解,按道理应该是肺开窍于鼻,肺病鼻不利啊? 吴老师说,很多鼻息不利,单从肺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