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原理:自然、哲学、科学总论

03. 自然、哲学、科学总论

自然、哲学、科学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三大主题。如果要进一步区分三个术语,可以认为自然是人类需要不断了解的永恒主题。由于自然涵盖量之巨大和复杂,无论在空间、物质动力关系、物质组织关系都是超越人类可及的永恒主题。但人类最终可以了解自然存在的统一性,即本质是动力空三者自洽的组织和叠加,而动力空的大小和组织的复杂性是人类永远了解不完的,它是自然统一性之下的多样性。动力空的这种自然叠加除了构成万物,也生成了具有意识的人类。人们希望能最大限度地认识这个能产生自己的自然系统,也因此产生了人类的自然哲学思想和自然逻辑理论。

最高的哲学是正确解释自然的学术系统。人类用不同视角认识自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哲学理论体系。由于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自然赋予人类的主观和片面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任何理解自然的哲学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借鉴和综合前人已经发现和分析各种视角的同时,寻找普遍满足自然现象的理论,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哲学属于人类研究自然的思维方式,由于人类思维的内容、角度、方法、目的、立场、经验、学术水平、教育偏向等因素的不同,哲学也因此存在了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哲学流派衍生了哲学的各种分支。而“哲学分析”这一分支衍生了科学的各门学科,这也是哲学最重要的分支。

近几千年来,人类科学思维的迅速发展,除了解释自然的哲学之外,政治、社会、宗教、经济、人文、数理等方方面面的理论也冠以哲学号称。而这些冠以名词的哲学系统,如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等等更应该属于社会科学专业的范畴、社会科学专业不是纯粹的哲学体系。除了自然哲学,任何哲学的分支应该被列为科学或许更恰当。因为,除了自然哲学这个主题是完全描述自然的之外,任何议题,甚至数理学术问题,都会带着人类狭隘的主观定义,并把人类那些狭隘的定义作为公理或自然定律。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科学是专业的、精细的、精确的片面、带有框架或者认为含有狭隘的理论体系。而对自然的研究需要我们不断地脱离人类的主观,脱离那些不符合自然逻辑的自圆其说,脱离那些只为了自圆其说的自定义。或者说,如何综合归纳正确的自然逻辑、理解自然存在的意识内容才是自然哲学的核心。

科学作为哲学的分支而发展了诸多的理论体系,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和自我,所产生的一系列科学体系,是人类为解释这个庞大的自然和复杂的自我所作出的各种贡献。

近百年来,由于工业革命迅猛的发展,由宏观的哲学体系所生成的自然科学分支越来越多。除了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人文、心理、医学、信息、生物学等,还由此建立了更精细的而琳琅满目的学科,人们对微观专业的深入也越来越细。由实证科学的思考方式代替了哲学的思辨方式,人们似乎忙于对眼前五彩缤纷事物的研究而忽略了自然最基础的整体研讨。或者说,人们更喜欢用自己专业上的理论体系来解释这个世界。这或许也是近代哲学被打入冷宫的原因之一。

由自然哲学而延伸的任何一门科学体系虽然给人类科学技术带来巨大的进步,反过来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独立完成它对自然整体的正确说明。由于学科带给人类非常多的“确定性好处”,所以我们也忘乎所以企图通过单一的某门学科来证明宇宙的存在方式。最典型的是企图通过数学、物理来直接证明。其实任何一门学科只能证明该学科定义框架内的自洽,只能为自然存在提供间接的说明,而非直接的证明。说明自然自洽的存在需要各个学科的综合,最后还必须通过人类智慧的归纳而获得。

当前人类的哲学思辨更倾向于看得见的事物。然而看得见的事物,无论是通过电子对撞机或哈勃望远镜所带来的视角也只是自然整体之内沧海一粟。况且,人类感官经常“欺骗”自己的例子也数不胜数。因此,通过直观所建立的哲学高度必然所有降低,产生误解的可能性也因此增大。换句话说,通过直观所建立的理论不是哲学,只有通过大脑对所有直观现象的归纳和逻辑分析,充分解释那些直观的现象,把“为什么会这样”问到“存在元素及之间的关系”,问到自然最本质元素的存在自洽,才是哲学的胜利。其次,不应该进一步对自洽的本质存在再进行“为什么”的探究,自然哲学只能终极于本质存在,而不能超越本质存在。再质疑本质存在就会产生“真理再跨一步就是谬论”的结果。这样,自然哲学的完整性才可能诞生。因为自洽本身就是自然哲学的最终目标,不需要、也不应该再有“为什么会有存在和自洽的存在”的问题。

由自然产生人类,人类意识过程中产生自然哲学,自然哲学产生无穷多的分支学科并形成科学系统。通过对各门科学和自然现象的归纳,再次判断自然哲学逻辑的真伪,不断进行这一理性的循环,自然真理:“宇宙的存在方式”必然会被智慧的人类所认识。

人类要进一步认识自然的统一性,必须在理解过去那些伟大科学家、哲学家的基础上,并有所突破,才能实现人类对自然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自然哲学的辩证而完成认识自然统一性的终极梦想。

至于了解自然存在的多样性,必须通过各种科学的实验手段来获得,但自然的多样性是无穷的,因此人类永远无法实现掌握自然多样性的全部,只能遇到一个积累一个,通过人类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完善而不断前进,并辅助哲学达到终极。

科学的基础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包括社会学)构成了从物质的基本元素到复杂元素组织的各个学科。科学的研究形成以“基本粒子”为本质---“粒子组织规律”---“粒子组织规律产生意识”---“意识分析”---“精神分析”的学术递进体系。其中数学是有力的基础研究工具,数理化倾向于用“=”描述初级简单的、人类可见的动力空组织关系。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倾向于研究高级复杂的动力空组织关系,直到意识。研究意识时产生了各种学术体系和意识形态。当然,基础科学又会产生众多分支的专业。

哲学的基础是甄别存在元素和元素间的关系,是解析“物”和宇宙的存在方式。并通过逻辑扩展到对人类“看不见的存在”的鉴别。换句话说,是解读“无中生有”的“无”;是如何把看不到的“动力空(无)”等效为“物(有)”。用逻辑来解释“无”如何组成“有”是哲学的基本命题。也就是说,如何解释看不到的“动力空”会构成世界的一切。

总之,科学和哲学所研究的最终目的和方向是有所不同的。

●科学面对的是自然局部无限多的动力空(物质)组织的规律和关系;哲学是确定什么自然的基本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合理存在方式。

●科学是解决现实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哲学是对自然存在的理解,也是人类精神的理性寄托;科学应用等式(“A=B”)的推导,迷信等式的绝对性;哲学则要通过理性的自然规律来破除等式的绝对性,但哲学也要能够理解等式的相对性。

●科学研究局部存在的有序规律,哲学研究宇宙整体的自洽存在。

●科学用来源的视角探索现象,哲学用存在的视角解读现象的逻辑。

●科学是解决自然多样性的问题,由于多样性的无穷,所以科学是不可终极的;哲学是解决自然统一性的问题,由于统一性只有唯一,因此哲学可以完成其终极的理论。

●自然的统一性必须通过对科学现象多样性的合理归纳而获得;科学多样性的不断发现必须在自然统一性的指导下获得。二者相辅相成。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论是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螺旋式发展。

●哲学可以达到最终的巅峰而产生终极理论,而科学的无穷性永远没有巅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