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译注集注-坤(四)
【原文】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今注】含章可贞:章,美德。贞,正。○终,好的结果。○以时待发:六三以阴居阳,内藏章美待时而发动。○或从王事:迷惑跟从大王做事。知:一本作“智”,二者通。
【今译】六三:蕴含美德可以恪守正道。跟从王做事,虽不成功,但结局还是好。
(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克尽职守,功成不居。)
(周武王战胜殷商,是很好的占卜。有人参与战争,虽然没有战绩,但结局却很好。)
《象传》说:“蕴含章美可以守正”,待时而发动。“惑而跟从大王作事,知道大王才智的广大。
(“胸怀才华而不显露”,是要把握时机才发挥,“如果辅佐君主”,必能大显身手,一展抱负。)
【周易正义】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注]三处下卦之极,而不疑於阳,应斯义者也。不为事始,须唱乃应,待命乃发,含美而可正者也,故曰“含章可贞”也。有事则从,不敢为首,故曰“或从王事”也。不为事主,顺命而终,故曰“无成有终”也。
[疏]“六三”至“无成有终”。○正义曰:“含章可贞”者,六三处下卦之极,而能不被疑於阳。章,美也。既居阴极,能自降退,不为事始,唯内含章美之道,待命乃行,可以得正,故曰“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者,言六三为臣,或顺从於王事,故不敢为事之首,主成於物,故云“无成”。唯上唱下和,奉行其终,故云“有终”。○注“三处下卦之极”。○正义曰:“三处下卦之极”者,欲见三虽阴爻,其位尊也。“不疑於阳”者,阴之尊极,将与阳敌,体必被阳所忌。今不被疑於阳言阳,不害也。“应斯义”者,斯,此也,若能应此义,唯行“含章可贞”已下之事,乃应斯义。此爻全以人事明之。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注]知虑光大,故不擅其美。
[疏]“《象》曰”至“知光大也”。○正义曰:“含章可贞,以时发”者,夫子释“含章”之义,以身居阴极,不敢为物之首,但内含章美之道,待时而发,是“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者,释“无成有终”也。既随从王事,不敢主成物始,但奉终而行,是知虑光大,不自擅其美,唯奉於上。
【子夏注】体顺也,为下之长,守臣之分也。内含其明而不敢遂,故可因时而发,不失其正。王或有命,则从之也。不果首成,代终而以知之,光大能全其道也。
【集解】六三:含章可贞。○虞翻曰:贞,正也。以阴包阳,故“含章”。三失位,发得正,故“可贞”也。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虞翻曰:谓三已发成泰,乾为王,坤为事,震为从,故“或从王事”。地道无成而有终,故“无成有终”。干宝曰:阴气在三,七月之时,自否来也。阳降在四,三公位也。阴升在三,三公事也。上失其权,位在诸侯。坤体既具,阴党成群。君弱臣强,戒在二国。唯文德之臣,然后可以遭之,运而不失其柔顺之正。坤为文,坤象既成,故曰“含章可贞”。此盖平襄之王垂拱以晋郑之辅也。苟利社稷,专之则可,故曰“或从王事”。迁都诛亲,疑于专命,故亦或之。失后顺之节,故曰“无成”。终于济国安民,故曰“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崔觐曰:阳命则发,非时则含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干宝曰:位弥高,德弥广也。
【朱熹注】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阴三阳,内含章美,可贞以守。然居下之上,不终含藏,故或时出而从上之事,则始虽无成,而后必有终。爻有此象,故戒占者有此德,则如此占也。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原文】《文言》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今注】此释《坤》六三爻辞“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经文原意为:蕴含章美可以守正,跟从大王做事,虽不成功,但有好的结果。○含:含藏。六三是以阴居阳位,故为“含章”。阳为章美。
【今译】《文言》说:坤阴虽有美德,“含藏”它以跟从大王做事,不敢成就自己的功名。这就是地道、妻道、臣道。地道虽“没有成就”自己的功名,但替天道“终结了”养育万物之事。
【周易正义】《文言》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疏]“阴虽有美”至“有终也”。○正义曰:此一节明六三爻辞,言“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者,释“含章可贞”之义也。言六三之阴,虽有美道包含之德,苟或从王事,不敢为主先成之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者,欲明“坤”道处卑,待唱乃和,故历言此三事,皆卑应於尊,下顺於上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者,其地道卑柔,无敢先唱成物,必待阳始先唱,而后代阳有终也。
【子夏注】含而守下,代其终也。
【集解】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荀爽曰:六三阳位,下有伏阳。坤阴卦也。虽有伏阳,含藏不显。以从王事,要待乾命,不敢自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翟元曰:坤有此三者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宋衷曰:臣子虽有才美,含藏以从其上,不敢有所成名也。地得终天功,臣得终君事,妇得终夫业,故曰“而代有终也”。
【朱熹注】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原文】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今注】○括囊nang:将口袋束shu扎。囊,口袋。○慎shen不害:
【今译】六四:束扎口袋(把收成装进口袋捆好),虽无灾害,但也不会带来荣誉。
(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
《象传》说:“束扎口袋无咎”,六四之柔得正,虽处多惧之地,只要谨慎则无害。
(“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可以免遭祸患”,小心谨慎从事,是不会有害的。)
【周易正义】六四:括囊,无咎地誉。
[注]处阴之卦,以阴居阴,履非中位,无“直方”之质,不造阳事,无“含章”之美,括结否闭,贤人乃隐。施慎则可,非泰之道。
[疏]“六四”至“无誉”。○正义曰:括,结也。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知也。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功不显物,故曰“无誉”。不与物忤,故曰“无咎”。○注“不造阳事”至“非泰之道”。○正义曰:“不造阳事,无含章之美”者,六三以阴居阳位,是造为阳事,但不为事始,待唱乃行,是阳事犹在,故云“含章”,章即阳之美也。今六四以阴处阴,内无阳事,是“不造阳事,无含章之美”,当“括结否闭”之时,是“贤人乃隐”,唯施谨慎则可,非通泰之道也。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疏]正义曰:“慎不害”者,释所以“括囊无咎”之义。曰其谨慎,不与物竞,故不被害也。
【子夏注】纯阴之升,无阳以明之,则阴不能独化也。下体地也。上又非阳,无天无君之象也。天地不交之道也。贤人何由明乎敬愼而怀其道,包括而不敢发,可以无咎誉也。戒其位于上行也。
【集解】虞翻曰:括,结也。谓泰反成否。坤为囊,艮为手,巽为绳,故括囊在外多咎也。得位承五,系于包桑,故“无咎”。阴在二多誉,而远在四,故“无誉”。
干宝曰:阴气在四,八月之时,自观来也。天地将闭,贤人必隐,怀智苟容,以观时衅,此盖宁戚、籧瑗与时卷舒之爻也。不艰其身,则无咎。功业不建,故无誉也。
卢氏曰:慎言则无咎也。
【朱熹注】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括囊,言结囊口而不出也。誉者,过实之名。谨密如是,则无咎而亦无誉矣。六四重阴不中,故其象占如此。盖或事当谨密,或时当隐遁也。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原文】《文言》曰: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今注】此释《坤》六四爻辞。蕃:草木茂盛。天地闭:六四居上下卦之间,上下皆坤,故上下不交而闭塞。闭,塞。括囊:束扎口袋。
【今译】《文言》说:天地交感变化,草木蕃盛;天地闭塞不交,贤人隐退。《周易》说:“束扎口袋,没有咎灾,没有名誉。”这是说谨慎的道理。
【周易正义】《文言》曰: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疏]“天地变化”至“盖言谨也”。○正义曰:此一节明六四爻辞。“天地变化”,谓二气交通,生养万物,故草木蕃滋。“天地闭,贤人隐”者,谓二气不相交通,天地否闭,贤人潜隐。天地通则草木蕃,明天地闭草木不蕃;“天地闭,贤人隐”,明天地通则贤人出,互而相通,此乃“括囊无咎”,故贤人隐属天地闭也。“盖言谨”者,谨谓谨慎,盖言贤人君子於此之时须谨慎也。
【子夏注】地本下矣,而上无天纯阴之用,闭之道也。君子谨而晦之,免于害也。
【集解】天地变化,草木蕃。○虞翻曰:谓阳息坤成泰。天地反,以乾变坤,坤化升乾,万物出震,“故天地变化,草木蕃”矣。
天地闭,贤人隐。○虞翻曰:谓四。泰反成否,乾称贤人。隐藏坤中,以俭德避难,不荣以禄,故“贤人隐”矣。
《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荀爽曰:六四阴位,迫近于五,虽有成德,当括而囊之,谨慎畏敬也。孔颖达曰:括,结也。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智也。闭其智而不用,故曰“括囊”。不与物忤,故“无咎”。功名不显,故“无誉”也。
【朱熹注】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