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赛博朋克风摇滚—《流浪地球》
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好评下。
春节观看的唯一一部电影,我选择了《流浪地球》。
今年我去电影院看的科幻电影很少,只有三个—《湮灭》、《流浪地球》以及《复仇者联盟3》……
《复仇者联盟3》就不多说了,绝对的视觉大片。
复仇者联盟让全世界都认识了紫薯头....
另一部《湮灭》则是曾经打败刘慈欣获得星云奖的杰夫·范德米尔所著,不过这部电影和原著区别十分巨大,原著小说如果给普通非科幻迷来看,或许真的是一头雾水难以理解,我也只看了原著小说的第一部,在电影的加持下,也是看得一知半解,难以寻到奥妙之处,不过《湮灭》的电影还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可以说是把一个晦涩的故事大众化了。
湮灭从神秘探索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
而《流浪地球》的风格,很巧的夹在了两部电影的中间。《流浪地球》提供了一部分像《湮灭》般神秘的探索欲望,又提供了《复仇者联盟》的视觉效果和宏大剧情。
流浪地球的剧照,相当优秀的美工水平。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迈出的第一步,没有走以精巧的剧情来取胜的低成本猎奇路子,而是大制作大场面的大众化电影,可以说迈出了相当大的步子,但并没有扯到蛋。
并没有扯到。
无论特效美工以及道具、还有整个剧本的编排都可圈可点,写文章时我本来是想单纯地夸,但可以表扬得地方挺多的又觉得无从下手,所以只能优缺点结合着说几句。
我小时候物理一塌糊涂,虽然对天文还是有点概念,看出了几个问题,但不献丑了,而且这种科幻电影BUG的解析,网上有的是。
比如这种。
从剧本以及整个电影带来的感受可以看得出还是有些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电影前后风格的割裂,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改编导致的。
冰封的世界有着难以言喻的神秘感。
在整个电影的前半部分,木星引力引起的灾难、大地荒芜的景象或者是地底城市所凸显的中式赛博朋克风都令人眼前一亮,包括远远观看行星发动机所带来的震撼以及神秘感都是吸引人的重要元素,可以说前半段是融合了《湮灭》的恢弘版科幻大片,从道具服装以及场景、每一个设计都充满质感,相当令人信服,不会有以前国产科幻那种假、大、空的感觉。
行星发动机启动时的样子。
而且不得不提,在中国的影视剧作品里,其实敢完全刨除爱情元素的导演和编剧不多,看看电视机上那大把的宫斗剧以及婆媳剧还有爱情剧,除了情感,似乎中国观众对于本国产的其他类型影视作品都不太感冒,而在这种趋势下,《流浪地球》居然敢于刨除爱情戏,直接将一个非常纯粹的科幻作品搬上荧幕,还是很有魄力的,而刨除爱情戏,这个电影拥有了一个极为纯粹的内核,也间接加强了电影的质感和说服力,毕竟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还流连于儿女私情,这无疑会显得很假。
引用一位网友的经典总结,而《流浪地球》没有爱情戏正是它的优点和优势。
但后期加入的某些英雄主义元素,其实又慢慢破坏了这种难得的纯粹质感,这就是电影前半和后半割裂的主要因素,在前半段众人付出巨大代价也依旧难以挽回败局时,一个偶然间普通人的突发奇想,拯救了整个地球,这无疑给之前众人的牺牲蒙上了一层略显轻薄的感觉。
厚重实在并且令人欲罢不能的前半段和略显个人英雄主义、有些俗套的后半段将整个电影割裂成了两部分,看多了好莱坞那种个人英雄主义式的电影,我无疑对于《流浪地球》的前半程,甚至说是70%更加满意。
个人英雄主义和脚踏实地的质感有时非常冲突,只能做出取舍。
我没有看过刘慈欣的原著,不过电影对生命的某些蔑视和政治局势判断还是略显粗糙,在谁都能明白会引发巨大灾难,甚至死亡数字将在几十亿的基础上,地球人共同决定将地球停止转动,这世上有1000万个活雷锋我都相信,但我不相信这世上有35亿个活雷锋。这一决定在最初一定会引发整个人类社会的大暴乱,一切秩序都将瘫痪,遑论制造一万个行星发动机了。
不过风格的割裂也可以说是《流浪地球》在大众化方面的尝试,毕竟中国观众在这类纯科幻故事的接受度上非常一般,如果这次的电影太过晦涩,亏了一大笔钱,那中国科幻类故事的未来就只能在黑暗中继续前行,不知何时才能迎来曙光。
80后导演郭帆。
最后必须要说,《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大制作的第一步,确实坚实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