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人生没有第二极
对于美国人来说,911遭到的恐怖袭击,其实并不是第一次,更早的要算是二战期间日本人对珍珠港的偷袭。具体的战争场面,我们可以由电影《虎虎虎》和《珍珠港》中得知。当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成功的消息传回日本,可以说是举国欢腾,然而当夜,却有一个青年学生不为多动而躲开了欢庆的气氛,“独自埋头桌案”,“集中精力,复习迎考”。这个青年就是后来的197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江崎玲于奈。
提起“二极管”“半导体”这些名词,六七十年出生的人一定记忆尤新,当初电视机的发明后,很多电子爱好者曾经历过一阵“攒机热”——不过这“攒机”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攒电脑”,而是“攒收音机(一名“半导体”)“攒电视”。然而与这些“二极管”“半导体”不同的“江崎二极管”是最能耐受核辐射的半导体二极管。
这本《挑战极限》就是关于这位发明者的自传和文集。单看书名,我们就能猜到“挑战极限”一语双关,既可以指向科技发现之旅,又可以指向人生追求之程。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的履历表”,江崎先生通过对自己八十多年生活经历的梳理,娓娓而谈,叙述了自己的家庭环境、成长坎坷、事业抉择、科技追求、任教传道的经过。第二部分“我与科学”是作者为报刊杂志撰写的通俗性文章的汇集,在这些文章中江崎先生纵论科学、析谈人生、宏论教育、展望未来体现出了一位现代科学家的广阔视野和通达的人生。第三部分“寄语下一代”是江崎先生担任大学校长期间,历年来在大学入学典礼、学生的毕业典礼的致辞的汇集,在这部分致辞中,充分显示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来说,对科学史提要钩玄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说这本书只体现了江崎先生的个人经历,恐怕会有所偏颇。因为在这本书的三个不同的部分中,都能发现江崎先生思想的闪光之处,兹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如在第一部分中,江崎先生说“我们处于安定的社会中,往往倾向于现代的延长先生寻求我们的将来。可是,身处变革的时代,须得孕育前所未有的革新事物,才能创造将来,毫无疑问,在这里,创造力所扮演的角色是富有决定性的。”(第53页)
在第二部分《挑战极限才是生存的意义》一文中,江崎先生说“诚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满着失败与错误,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各种偶然与必然,在很多时候,也伴随着艰苦卓绝的奋斗与拼搏。然而,一旦冲过极限,突破成功,全新的领域将由此展开,革新技术将应允而生,新型产业也将茁壮成长。”(第142页)“人生的意义在于'挑战自我才能的极限’。经过历练,培养鲜明个性,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挑战自然并不轻松。”(第144页)
在第三部分中,江崎先生通过对“固有模式和突破模式”的归类、对“历史和未来”的独特理解、对“创造力与分辨力”的分辨,充分阐释了“关注天性,自主育人”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对毕业的学生时,殷切期望学生能够学好外语以达到磨练交流能力的目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并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其特点在于,言简意赅,准确切实,发人深思,对我们了解和学习江崎玲于奈先生求学治学和处世的精神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最后,笔者想引用江崎先生对素质教育一次的定义作为结尾: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广泛进修各种学问和技艺,在不断接触新世界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理性与感性,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最终完成对各人所具”天性“的发掘。换言之,所谓素质教育,可以说是'自我发现之旅’,人在旅途,一路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事项,了解自己在那个领域最具竞争力,在发现自己的天赋之后,再通过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对其加以精心研磨,由此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如此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