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见17岁的自己,只能对TA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01

刘同的新书《我在未来等你》上市,我在当当网闲逛时发现,便第一时间买了。很多人看过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很喜欢他的作品。这本新书还在预售的时候,就已经卖得非常火爆了。

刘同写了一个36岁的大学老师“郝回归”穿越回到17岁,陪伴17岁的自己(那时候他还叫“刘大志”)以及朋友们一起成长的故事。

十一国庆放假第一天,我哪里也没有去,在家把《我在未来等你》看完了,这本书近40万字,读的很过瘾。看了这本书的故事,总让我想起影视作品《十八岁的天空》、《谁的青春不迷茫》、《夏洛特烦恼》里的一些情节,也能让很多人回想起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些人,那些事。

我在想,当我们回到过去时,是否想改变自己成长的轨迹,是否会明白很多道理,少走很多弯路?

02

有同学说,刘同的书比较心灵鸡汤,问我怎么看。

说实话,我只看过他的这一本书,可能有些人一看书名就觉得是心灵鸡汤,一听到心灵鸡汤就嗤之以鼻。实际上,刘同本人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人,很年轻就出任光影副总裁,写了好几本畅销书,这一本《我在未来等你》,接近40万字,写作时花费多少心血,熬过多少夜晚,可想而知。

刘同自己也在书的封面上写道:“写了三百多个日夜,很辛苦,很尽兴。”

真正的好作品,不是靠一些励志的话来拼凑。但真正历经沧桑的作者们,又常常在总结时,以一些看似鸡汤的话来总结收尾。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思考,是很容易把一些原本经过个人岁月历练的话,当成一碗腻人的鸡汤。

另外,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错过你本来应该亲自去看的书,亲自去探索的事情。

03

“千万别以为父母不懂你,你只是没让他们接近。”

这是写在这本书封底的一句话,也是看了这本书以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年少时,我们总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实际上,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给机会让他们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想法。

我们很少和父母对话,日常问候以衣食住行为主,交流方式甚至以吵架为主。有网友说,不要那么不可一世,也不要那么叛逆,父母们真的很不容易。

有很多话,我们和父母都埋在彼此的心里,曾经想找机会说出来,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耽搁,直到再也没有时机和勇气去表露自己的想法。

记得看电影《中国合伙人》的时候,成东青因为第二次高考失败,依然跪在家中院子里,对着母亲说自己要再考一次,如果考不上,就甘愿做一辈子农民。我想,如果没有这一次的沟通,没有这一次的坚持,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

如果你有什么梦想,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尝试和父母沟通,即使双方不一定能达成一致,至少坦陈相待,让彼此明白对方所想,以后在相处中也可以有所协调。不要等到时过境迁,再去后悔当初的沉默。

04

17岁的青春是美丽的,是难忘的,但又是容易挥霍的。别在17岁浪费时间,又在18岁时后悔17岁的自己没有拼尽全力。

很多人可能就在17岁这个年龄附近,一下子长大,突然间明白了很多事情。

长大有很多瞬间,例如第一次被小孩叫叔叔阿姨,而不是哥哥姐姐;第一次不再依赖他人,自己独立做决定,并且主动承担这个决定的后果;第一次开始赚钱养活自己……

17岁的年纪,有自己的快乐,有自己的烦恼,有朋友间的肝胆相照,也有朋友间的矛盾隔阂。

我想,每个人的高中时代,都可能有刘大志、微笑、陈桐、叮当、陈小武这样的小伙伴。你们现在还联系吗?

如果让你对17岁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呢?

~ End ~

【精彩文章回顾】

毕业求职写简历时,才发现自己真的太low,还有救吗?

一位老师写给大学生的100句箴言

收到请回复?这可能还远远不够

聊QQ要注意哪些礼仪?有些你可能真没注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