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文物(097)|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厘米

物年代:北宋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画可分为三段:
首段写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其间人物往来。
中段以“上土桥”为中心,另画汴河及两岸风光。中间那座规模宏敞、状如飞虹的木结构桥梁,概称“虹桥”,正名“上土桥”,为水陆交通的汇合点。桥上车马来往如梭,商贩密集,行人熙攘。桥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杆欲穿过桥孔,艄工们的紧张工作吸引了许多群众围观。
后段描写的是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大店门首还扎结着彩楼欢门,小店铺只是一个敞棚。此外还有公廨寺观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轿驼络绎不绝。行人中有绅士、官吏、仆役、贩夫、走卒、车轿夫、作坊工人、说书艺人、理发匠、医生、看相算命者、贵家妇女、行脚僧人、顽皮儿童,甚至还有乞丐。他们的身份不同,衣冠各异,同在街上,而忙闲不一,苦乐不均。城中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驼队、牛、马、驴车、人力车等。车辆有串车、太平车、平头车等诸种,再现了汴京城街市的繁荣景象。高大的城门楼名东角子门,位于汴京内城东南。
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集中概括地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后幅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
《清河书画舫》、《庚子销夏记》、《式古堂书画记》等书著录。

《清明上河图》卷,北宋,张择端作,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厘米

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后面长达260多厘米的题跋共14段,由金、元、明三代共13位“读者”撰写(其中明代李东阳撰写了两段)。

第一段的题跋者是金人张著,在题跋中述说了作画者张择端的具体情况,是了解《清明上河图》作者的第一份材料。

第二至第五段的题跋者也都是金代文人,分别为张公药、郦权、王磵和张世积。他们未见过汴京的繁荣,借着对画面的解读来表达怀古之情。

之后第六至第八段的题跋者三位元代文人杨准、刘汉、李祁,他们已不再怀古忧今,而是将关注点放在探寻张择端的作画意图上。

最后六段的题跋者是明代的五位观画者吴宽、李东阳、陆完、冯保、释如寿,他们对画面均有各自不同的解读。如:吴宽关注的是《清明上河图》稿本问题;李东阳一方面关注画作中反映的民情,另一方面对作画的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陆完表达了对《宣和画谱》中不载张择端原因的见解;冯保当时为司礼监太监,他是在皇帝阅览此画时看到的,认为这张画是希世之珍;释如寿则以一首跋诗解读画意。

清明上河图流传表

1101-1125 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并收入宋御府。宋徽宗赵佶在卷首题五签,并加盖双 龙小印(已佚)。

1127 靖康之变,《清明上河图》卷入金国民间。

1186 (金)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为《清明上河图》提跋。

1260 收入元秘府,为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中途又为保管人偷售给杭州陈彦廉。

1351杨准从陈处购得,题长跋记述始末。次年,江西刘汉从杨准处获观,为之题跋,誉为“精艺绝伦”。

1352 刘汉从杨准处购得,并做题跋。

1365(元) 李祁在《清明上河图》上作了题跋,题跋上记图为静山周氏家

1461 (明)吴宽在《清明上河图》题跋称图在大理寺卿朱鹤坡家。“朱公云:‘此图有稿本,在张英公家。”

1451(明)李东阳在图后两次题写长跋,详记画面内容和在明代中朝流传始末:弘治以后,固归华盖殿大学土徐溥所有。

1515 徐临终时,赠李东阳。

1524 陆完收藏,后严嵩利用《清明上河图》陷害王忬。

1578 入太监冯保之手并作跋。

如寿作跋。

1644 清初陆费墀、毕沅收藏。

1799 毕沅死后《清明上河图》被查抄入清宫。

1921 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清明上河图》盗运出宫,由天津转入长春伪满洲国。

1945 溥仪在通化被截获,存于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后拨交故宫博物院。

50个细节

1|赶驴入城

这是汴京城外东南远郊的农村。

广漠的田野,河渠纵横。岸边老树杈桠,新芽未吐。薄雾轻笼,略微有些寒意,正是早春天气。

这幅景象,既写实,又如宋诗所表现的意境一样恬淡优美。

2|寂静的谷场

行过小桥,是一个路边歇脚店,门前搭着凉棚,摆放着椅凳。

时候尚早,还没有客人到来,主人在屋后的谷场忙碌着。

3|隋堤烟柳

汴河逐渐出现在画面当中,这条人工河开通于隋炀帝时期,因此,沿河的堤岸也叫隋堤。隋堤之上,盛植杨柳,叠翠成行,被后人誉为“汴京八景”之一。

画中的柳树,树干古老苍劲,而枝头却是新发的枝桠。

原来,堤上的柳树长到了一定粗的时候,便会被砍去树梢,砍下的树枝被扎成捆,相连钉在汴河两岸,用来防洪抗险。因此,才形成了这样独特的风貌。

4|杨柳杂花装簇轿顶

这队人马表现了清明节扫墓回城的景象。

前面有仆人开道,女主人的轿子以杨柳杂花装饰轿顶,说明这是个特殊的日子。男主人骑马走在队伍的后面。

5|骑驴客商

柳树林边,有两三家瓦舍居于分叉路口,将方向不同的两小队人马分隔开来。

循墙有一队人从城里出来,衣着打扮像是富翁或者客商,前面的人正回头与后面的人交谈,神态关切。

走在队伍前面的老仆人,正回头侧耳倾听着谈话。

他们肩挑着行旅,似乎路途不近。

6|一片「青铜海」

汴京城的近郊,有许多菜地。

7|城乡交界处

船码头正对着一条街道的入口。

这条沿河岸走向的街道,可以叫“沿河街”,主要店铺是餐馆,以小吃为多。

街口的一家店里,两个路过的客人正在歇脚,行李也从驴身上卸下来,堆放在脚边。店主坐在凉棚地下歇息。

他们的目光都被邻居家小孩的哭声所吸引。

8|河边店铺

在沿河的街边,一家茶馆正在准备开门迎客。

一位算命的老人躬身拄着拐杖,从店小二手中接过一碗水。

另一个小二则招呼老人进店歇脚。

进入街道有一家小店,前面笼屉里摆着馒头,店主拿着一个馒头向街边的一个挑夫走去,挑夫掏出几文钱递给店主。

一桩小买卖就在街道中间完成了。

9|喝杯小酒

酒店的门口,彩楼欢门的骨架已经竖立起来了,店主正在门口招揽顾客。

酒旗上写有“小酒”二字。

宋朝时的酒,有小酒和大酒之分。

10|王家纸马铺

丁字路口有一家专门卖冥器的纸马铺。

11|汴水悍激

汴河之水来自于黄河,泥沙沉积严重,时常会有水患发生。

12|万石船

画家用了大量篇幅和笔墨,精心描绘汴河的航运。

画上共有二十多艘大小的船只,满载官府和商人的货物,络绎不绝地从江南各地航进汴京。

码头边,两艘重载的大船已经靠岸。据说,这种“形制圆短”的漕船,载重量达一万石(也就是500吨)以上。

画家精微细致地描绘了大船的细节,桅杆、钉帽、平衡舵一丝不苟。

宋朝的造船技术和航运规模由此可见一斑。

13|逆水行舟

在一组船只的最外面,是一艘正在行进的大船。

由于货多船重,又行进在船舶密集的河道上,所以船主和船工们都很紧张。

右舷上的船工,正用蒿将船往外推移,以免与停泊的船只碰撞。

站在左舷和船头上的两个船工,手中紧握蒿杆,随时待命。

船老大则在船头指挥,似在大声喊叫,提醒前面船上人注意。

另外有三位搭船的客人,第一个站在蓬顶的前部;第二个在船尾敞棚里,背着双手,踱着方步,心情像是很急迫;第三个在船舱内露出大半个身子,想出来看看。

在船的前舱内,一个妇女带着小孩趴在窗口往外看,大概是船主的家眷,全船最轻松的就是他们俩了。

船上这些个人,各不重复,松紧张弛,各尽其态。

14|聊天的伙计

码头边一连停靠了五艘大航船。

有一艘还在卸货,从船吃水的深浅来看,货物已卸得差不多了。

伙计们在船顶聊天,一位少年面有愁容,对面的伙计十分关切,正探着身子劝慰他。

15|豪华客船

在这一组航船中,有一艘装潢特别华丽,清一色的花格窗子,前后有两个门楼,船舷也比较宽。

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舱内有餐桌之类的家具,知道这是一艘大客船,不但有舒适的客舱,而且还可以在船上用餐。

船主可能上岸去了,留下伙计们在忙活着收拾,等待着客人们来临。

16|仓前成市

为了储存漕运来的物资,在汴河沿岸形成了许多仓储区。

商贩们云集在仓库附近,形成规模不等的集市。

画中,在临河的码头上,五、六个扛袋的劳工们正在往码头上卸货。

一包包看似粮食的货物,整齐地堆放在地上。

经过长途航行的老板坐在货包上,略显疲惫。

17|沿河雅座

从停泊的船只数量来看,这里是一个大码头。

沿河街道宽阔平整,两边的店铺也较为讲究,经营的主要是餐饮业。

虽然只能看到酒店的侧面,但从门口的彩楼欢门看,是一家规模较大的酒店。有窗户敞开正对着河面,客人一边喝酒,一边欣赏风景。

乘船的客人,兴许会拉着船主,去岸上喝两杯。

18|大船穿行虹桥

许多载重货船,一艘接一艘,沿着汴河溯流而上,其中一艘正待穿过桥洞。

由于这里河面较狭窄,水流湍急,桥梁又低,给行船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船工们一齐忙碌紧张起来。

有的在放倒桅杆,有的在用力撑蒿,有的则用蒿顶住桥梁,有的在呼喊前面的行船注意,有的在桥顶上往下抛绳索,船蓬上则有人接应,船舱里的妇女也趴住窗子往外张望。

19|拥挤的桥面

船工们的紧张呼喊,引来了虹桥周围许多看热闹的人群,有的人跟着叫喊,有的人指手画脚出主意,也有的急得伸手而帮不上什么忙。

总之,所有围观的人们,都在关心着这艘航船的安全,桥上桥下,人声水声,连成一片,使观画者的心情也紧张起来。

20|虹桥

这座状如飞虹的木结构无柱拱桥,描绘得十分细致,对于研究宋代营造工程和桥梁发展来说,异常珍贵。

由于汴河的水暴涨暴落,几乎年年都会毁坏桥梁,造成灾害。而这座虹桥没有桥柱,不直接受到激流冲击,所以坚固耐用,五十年都不坏。

无论从力学结构,还是外观和使用,都很完美。

出人意料的是,这居然是由一个关押在监牢里的士兵发明的。后来,汴河上的桥都采用这种形式。在汴京城里就有两座。

明清时代出现的《清明上河图》的仿本,将这座有特色的木拱桥,画成了石拱桥。

21|虹桥边的小酒馆

近岸的小酒馆里,生意明显比刚入城的酒家好多了。

厨房的门口有一个摊铺,类似于今天的外卖窗口。

透过门窗,可以看到搭灶台下有好几个炉口。

在画卷开头,驴队往城里运送的木炭,正是满足这些酒店所需呢。

22|桥头脚店

桥头的这家脚店,占的地理位置好,因此生意不错,气象非凡。

大门口有高大的彩楼欢门,标示这家酒店的等级很高。

檐下两侧挂着“天之”、“美禄”两块牌子。

一圈栅栏内,似乎放着一个落地灯,白地上写着“十千”、“脚店”,这些都是广告语。

比如“十千”,李白的诗《将进酒》里面,就有这样的名句: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3|串 车

脚店门前非常热闹。

栅栏外拴着一匹马,不知是楼上哪位客人的,马夫则在栅栏内的地上坐着休息。

在一辆停靠的串车旁有三个人,两人正从店内往车上装载货物,另一个人则在点数。货物的形状,看上去像一串串铜钱。

24|新 酒

宋朝酒税收入很高,在神宗熙宁年间,汴京的酒税收入高达四十万贯,与同时期的汴京商税相等,所以官方对酒进行专卖,对酒的生产非常重视。

“新酒”特指在中秋节前后开始售卖的酒,开始售酒时,还要举办隆重的迎酒仪式,并动用官妓参与销售。

25|饮 子

两把大遮阳伞下,挂着一块长方形的小牌子,牌上写着“饮子”二字,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饮料,多用草药煮成。

画中买饮子的人,都是身着短衫的平常百姓,可见它的价格并不高。

26|河边泊船

在宽阔河面的转弯处,停靠着多艘船只,有客船,也有货船,有人通过跳板正在上船,从船身吃水很深来看,似乎是已装满了货物,要启航开往南方去了。

河中还有两艘正在行进的载重船只,一艘前后各有六个船夫,齐心协力地摇着橹,另一艘则由纤夫在岸上牵拉,两船一前一后缓缓向前行进,把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

27|大车修理店

一个小饭铺的北边,是一家大车修理店,门口堆积了许多木料,一个工人双手持着榔头,正在修整车轮。

28|大棕盖车

就在这个十字路口,一停一走两辆大棕盖车十分抢眼。

据《东京梦华录》上说,这是专供家眷坐的车子。车的后门内,一个妇女低着头撩起门帘正往外看哩。

车前面,一头牛驾辕,一头牛拉套,两个车夫在照顾。

车后面,有三个人跟从,两个仆从携带者食品。

骑着骏马的人,戴着帽子的人,应该是这家男主人。他们也许是从郊外扫墓回来的。

29|牛拉大盖车

在此处较为宽阔的街道上,两辆牛车快速地行进。

这两辆由三头牛驾辕、用木条造框的大盖车,可能是富贵人家乘坐的车。

在街道的拐角处,有人骑马与牛车迎面奔来,情景甚为紧张。

30|算命先生

宋代流行阴阳五行、推步占卜,所以汴京街头有很多以此为生的人

31|递 铺

这个大院落的红门上有乳钉,张贴着布告,土围墙上扦着竹钎,像是一个衙署。

大门口外,或坐或卧有一群人,他们的枪矛、旗帜、伞等物都依靠在围墙上,看起来像是士兵,但一个个都显得十分疲乏。

32|清净的寺庙

汴京的寺院不少,著名的有大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等。

33|少年乞丐

宋徽宗时期,社会表面的浮华掩盖不了百姓苦难的真相。

在小桥的栏杆边,有两个乞儿正伸着手向看风景的人乞讨。

34|雄伟的城楼

在整幅画卷中,城门楼是一座最大的建筑物,为五开间,进深三间,屋顶是有四条斜脊的庑殿顶,多重硕大的斗拱将屋檐外挑,使整个屋顶有大鹏展翅的动感。

这座建筑有相当高的等级。

楼外明显可见一个鼓架,上面装置了一个大鼓。

35|驼 队

城门里,一只骆驼队伍正走出城门,第一只骆驼已经探出了多半个身子快要出城,而最后一只骆驼仍留在城内。

前来汴京做买卖的,不仅是国内的商人,还不乏境外的客商。

从西北方来的外国人,经常都是赶着骆驼队而来。

根据史书记载,在宋代,阿拉伯的使者来中国共计二十六次,其中,还有一些使者都是商人冒充的,实际的目的是为了经商。

36|税务所

在街北紧贴城墙的第一家,面阔三间。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税务所。

税官坐在中间,面前铺着的纸卷有可能是“引子”,即通行证明,商人从出发地的税务机关把物品名类、等级、数量以及到什么地方去,都写在“引子”上。

若没有这个“引子”,交税时税率就特别重。

房屋前,货物堆砌,税官正在登记客商的货物。对面的人应是货主,正手指货物与他说话。

两人似乎在争吵,所以周围的人都望着他们,连城楼上值班的人也探出头来张望。

37|孙羊店正店

“孙羊店”正店十分气派。

门面装饰华丽,高达的彩楼欢门上缀满了绣球、花枝。地下有栅栏,三个地灯上写着“香醪”、“正店”,另一个可以看见一个“孙”字。

店内顾客盈门,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坐满了客人,桌上菜肴丰富。

大门口还有新来的客人正在往里走,生意十分火爆。

据传,汴京城里有七十二家这样的正店。

这些酒楼除了接待商人和官吏之外,也同时接待宫里的达官贵人,经常聚集了上千名食客,花天酒地,引得宋徽宗也微服私访,留下了与名妓李师师的一段风流韵事。

38|正店门前

在孙羊店的门前,有辆驴车在装卸货物,有肩挑的小贩在兜揽生意,有卖点心食品的摊贩在接待顾客……热闹非凡。

正店旁的铺面里有三个人,仿佛是在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在他们面前,摆着一个个打着几道箍的大木桶。

39|栀子灯

栀子灯因其外形与栀子的果实相似而得名。

它原是五代时期,一位皇帝光顾汴京一家著名的酒楼时,酒家用来做装饰用的,到了宋朝变成酒店有妓女卖欢的标志。

政府为了谋取更多的酒税,不惜酒色相加,也允许酒店的做法。

40|城里的商铺

东北拐角处,紧靠着孙羊店的是一家肉铺,檐下挂一条卖肉的幌子。

店内有一人在操刀,大概是伙计;另一人则坐在门首板凳上,身体肥胖,应是老板。他的模样使我们想起《水浒传》里的“镇关西郑屠夫”。

从肉铺转过去,是一家医院,从招牌上看,是一位杨姓医生开的儿科诊所。

再往深处走,有一家绸缎铺子,几位客人正在挑选布料。

41|闹市说书

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广泛的市民阶层,相应地,出现了世俗化的文学艺术。

北宋的娱乐业非常兴盛,有杂剧、唱曲、杂耍、傀儡戏、舞蹈、讲史、小说等等,而且有许多名角,相当于今天的“明星”。

42|香药铺

街道的对角是家香铺,招牌上写着“刘佳上色沉檀陈香”。

43|便面

扇子一般用来扇风,又是也可以用来显示风度。

44|赶考士人

宋朝大开科举考试之途,士农工商各阶层都可以通过科举博取功名。

45|久住王员外家

“久住王员外家”是一家旅店。

“久住”含有“老店”、“老字号”之意,是宣传“诚信”、“可靠”以来招揽顾客。

这位房客是不是进京赶考的士人呢?

46|「解」字招牌

十字街的西南角,面西的一家门口挑出一个“解”字招牌,因为科举考试与“解”字密切相关,有专家认为这是一家为举人办理各种应考手续的机构。

47|行脚僧

在他们身后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行脚僧人,他双手打板,身上背着一个竹篓,竹篓的把手向后弯曲,扣着一顶竹笠,背上后可以遮阳遮雨。

48|方井

在一口方形的水井旁,三个市民正在取水。

49|国医赵太丞家

50|官宦人家

赵太丞家的隔壁是一所深宅大院。

图文由【博古格物】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