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Skyline (上)
今天,我们来说说伦敦的Skyline。
伦敦的天际线景观当然不是全部由现代建筑构成的,但古建筑在高度上自然还是没有几个拼得过新的,所以我们还是以现代摩天大楼为主题。介绍会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会比较详细介绍一些相对出名的大楼,下篇大概会偷偷懒,一两笔带过介绍,主要看图片了。
在文中我会不停提到伦敦城,因为那里是英国老金融中心。可是要注意的是,这个伦敦城是City of London,并非整个大伦敦,只是伦敦市的一个城,或者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区。当然我会在介绍时再次注明。
CityPoint
看到图片是不是很失望,这不就是一座无比普通的大楼吗?我们任何一个城市都有比它好看的、比它雄伟的。CityPoint之所以“入围”我们的重要介绍名单,因为它是伦敦城(City of London)内第一座高度超过圣保罗大教堂的建筑--在过去,任何建筑物是不能超过伦敦主座堂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的。
1967年,这座初建成的大楼被命名为Britannic House,它高122米,35个楼层,如同现在我们随便一座居民楼的高度。那时候,它做为BP(英国石油)总部。
上个世纪80年代,撒切尔时期的BP经过了一系列大型改革后,于1991年又迁回了它们的原始总部,Britannic House更名为Britannic Tower,继续做为办公楼被使用。在2000年,Britannic Tower经过一个大型翻新工程,长高一层,以127米的新面目、CityPoint这个新名字迎接了新千年。现在它的伦敦高楼排名是第31位.
2. Strata SE1
看到这座大楼的形状,你们猜它的外号是什么?没错!就是剃须刀,或者更贴切点儿叫电动剃须刀。
这座148米高、拥有43个楼层、在伦敦排名位于21位的建筑物孤独地矗立在几乎没有高楼的Elephant and Castle地区,而且它是做为一幢居民楼而存在的,并非办公楼。
从2007年开始建造,2010年才完工,是一座很新的建筑。那为什么会上榜呢?大家注意看它的顶端设计,对!你们又猜对了!这是三个风扇,该大楼是世界上最早将风能发电融合到建筑架构中去的大厦之一。三个9米高的风扇每年产生约50MWh(兆瓦/时)电能,以供大楼的公共区域所使用电量(约占大楼总使用电量的8%)。
3. Barbican Estate
告诉我,看到这里是不是又觉得被我骗了,这些看起来像已经死在了历史中的建筑物是什么?嗯,它们合起来叫瓮城屋村(Barbican Estate)。
这看起来破旧的建筑群是有风格的--嗯,叫粗野主义。这个地区本是古伦敦城的大城门之一,从罗马时代起就建有屯兵的大型瓮城。二战期间,该地区遭受了猛烈的轰炸,几乎所有建筑无一幸免,变成一大片瓦砾场。据说,按照1951年的人口统计,整个地区只剩有48人!
1952年伦敦城(City of London)开始审议重建计划,终于在1957年定下一个大型居住用房的大胆计划,于是瓮城屋村便从图纸上逐渐变为现实了。
整个建筑群基于一个大型基座上,共由三座高楼、13栋低层公寓楼、两片绿地和一个人工湖组成。包括了住宅、学校、博物馆、医院、消防站等其它居民设施。我们的主角便是那三座高楼--Cromwell Tower, Lauderdale Tower和Shakespeare Tower。三栋楼都高123米,共43层,在伦敦排名36。
整个建筑群从上世纪60年代建到70年代,最终完工于1976年。
和瓮城屋村相连的,是1982年完工的巴比肯艺术中心,主要包括图书馆、美术馆和剧院,当初伊丽莎白二世亲自来剪彩揭幕。屋村和艺术中心共称为巴比肯建筑群,现在为英国二级保护建筑。
4. Tower 42
1980年,在伦敦金融中心,一座183米高的大厦拔地而起,这里是英国银行NatWest的金融总部。有十年时间,它做为全英国最高的建筑,直到1990年加拿大广场一号的出现;而做为伦敦城(City of London)的最高建筑,一直到2009年才被Heron Tower打败。
1993年,爱尔兰共和军在伦敦金融中心制造了一次举世震惊的爆炸袭击。在那次袭击中,包括Tower 42在内的多栋大厦受到了严重损害。Tower 42的修复工作直到1996年才结束,共花费七千五百万英镑。修复中的大厦遭到了NatWest的“抛弃”,新接手的地产公司,根据大厦的最直观特点--四十二层,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Tower 42。
顺便一提的是,Tower 42在一些影视剧中出过镜,比如卷福的现代夏洛克系列,第一季第二集《神秘符号里》的那个银行所在地。
5. 30 St Mary Axe
在1993年的爆炸事件中,受到伤害更大的是一幢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建筑--波罗的海贸易中心。事后,由英国文化遗产组织介入,参与对原址的修复计划。然而由于破坏实在严重,最终政府决定放弃,而改为新建一座大厦。
一开始的计划是个超级伟大的工程--386米高的摩天大楼,总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涵盖办公区、公寓区、商店、饭店、公园等,连名字都想好了--Millennium Tower(千禧年大厦)!不过又经过一轮慎重的考虑,大家发现这个计划不仅超出了伦敦城(City of London)的承受能力,而且还为伦敦城市机场、及希思罗机场的航线造成困扰,只得作罢。
于是92层的高楼被41层的Swiss Re Building(瑞士再保险公司大楼)取代。虽然的动工批准直到2000年才最终下达(千禧年都过了),而2001年才正式开建,但“小黄瓜”(Gherkin)这个昵称却是从1999年大楼图纸出现时就有了。而由于它的外形除了像小黄瓜,大家还联想到其它类似形状的物体,因此也获得过其它一些“美称”,大家自行想象。
6. 122 Leadenhall Street
1969年以前的一个世纪,在利赫德街122号,一直是大英轮船公司(P&O)的总部。上世纪60年代,随着业务的逐步扩大,P&O需要更多的办公空间,于是想重建办公大楼。与此同时,他的邻居商业联合保险集团也有此意,不过双方的建筑计划却产生了矛盾。不亏都是商业巨头,两边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合作共同开发楼盘。
在1969年完工的新建筑并不高大,在1993年的爆炸也被很大损伤,不过它坚强地站在那里直到2007年。
之后一座现代化大厦的建设计划被提出,然而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新大楼的建设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2013年才收尾完工,它的昵称是“起司刨”或“奶酪刨”,当然这也是根据形状来的。
7. Heron Tower
现在说一说这座伦敦城(City of London)的最高楼。Heron是一家英国大型房产开发公司(苍鹭房地产,名字特美,就是感觉和房地产并列放一起有些不搭),他们在上世纪就提出了建造计划,那时候的志向具有时代局限--照着当时的最高楼--183米的Tower 42使劲。然而这个不大的志向还是受到了阻碍,和其它所有金融城的大楼一样,在审批计划时都要被考虑到是否会阻碍周边群众欣赏圣保罗大教堂的视线。终于在2002年计划被审批下来,但苍鹭并没有着急动工,他们又提交了一份申请--加盖到230米!出人意料的,这份申请居然在第二年就被批准了,于是苍鹭大厦在2007年破土动工了。自从2009年的12月,还在建设中的苍鹭大厦超过Tower 42成为伦敦城(City of London)的最高楼后,这个记录一直保持至今。现在它是伦敦市的第三高楼。
由于苍鹭大厦位于老主教门地区,伦敦城给它的官方名字是主教门110号,不管以后它怎么易主、如何改名,这个官方名字是固定的。
8. Lloyd’s Building
也被称作油井大厦的这座建筑其实只有95米,还够不上摩天大厦的规格,但它另类的风格和划时代的意义还是值得被拎出来说上几句。
1977年,6家世界著名建筑事务所角逐Lloyd’s Building的设计权,最终由理查德・罗杰斯及合伙人事务所以“浪漫的高科技风格”方案夺得殊荣。然而建成后的建筑却是充满了争议和批评的。
直到1986年,新大厦才落成,面对这样一座暴露着建筑结构、像巨型钢铁机器一样闪闪发光的“大怪物”,群众表示被闪瞎了眼睛。
但不管如何,这样风格独特的一栋建筑,直到今天还是伦敦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9. The Shard
终于到了这座令无数游客“失望”的西欧(盛产高楼的俄罗斯必须被隔离出去)第一楼--碎片大厦。很多人惊讶地问我:它是完工了吗?我以为还在建设中。嗯,这就是它的名字“碎片大厦”的由来啊。
开个玩笑,其实是由于整座建筑物由11,000片玻璃组成,据说把这些玻璃片平铺的话,可以有8个足球场那么大。
坐落在泰晤士河南岸的艺术氛围中,自然也必须请位有着独特艺术眼光的建筑师负责设计--他就是曾担任蓬皮杜艺术中心设计的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而由于工程结束在经济不景气的2012,碎片大厦的“收成”并不好,2013年5月,《每日邮报》报道大厦的72层中仅有6层被使用;不过到了2016年,状况好了很多,许多大型机构纷纷入驻,也有高级餐厅和酒店(香格里拉),下午茶更是需要提前很久预定。
你也可以直接前往观景台一览“众楼小”,这个需要买票,最好提前在网上预订好,有白天票和晚上的夜景香槟票(票价随季节有变动,约30镑左右)。
如果想在来英国旅行时多了解下伦敦,可以发送“伦敦”两字给我们微信号,收取“深入骨髓的伦敦之旅”介绍,我们特别设计给有相同旅行态度的你!其中有一款就是“伦敦金融城的正确打开方式”,让我们一起欣赏建筑、走入历史。
我们坚持原创,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总结发布最实用可靠的信息,为你展现一幅真实的英伦欧陆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