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治疗指南(CSCO、NCCN)及乳腺癌药物梳理
乳腺癌药物梳理
目录:
1、乳腺癌基本概况:发病率高,生存期长,中国治疗落后美国
➢ 乳腺癌流行病学情况
➢ 乳腺癌分子亚型
➢ 乳腺癌中美治疗指南对比
➢ 乳腺癌靶点和上市产品梳理
2、HER2靶向治疗:竞争白热化
➢ 大分子抗体药(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
➢ 小分子TKI(拉帕替尼、来那替尼、吡咯替尼)
3、内分泌治疗:联合用药抵抗耐药
➢ 基础药物(SERMs、AIs、SERD)
➢ 其他靶向药(CDK4/6抑制剂、PI3K抑制剂、mTOR抑制剂、HDAC抑制剂)
4、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型靶点待开发
➢ PARP抑制剂
➢ PD-1/PD-L1
根据GLOBOCAN 2018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乳腺癌新发患者人数为208.9万人,为发病率第二的癌种,仅次于肺癌。在女性人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则位列第一。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中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仍在世界范围位居前列,女性乳腺癌发病例数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1.2%,仅次于美国。并且发病率增速更是以3%位列世界首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最新报告,2015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患者数为30.4万人,占全国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7.81%,发病率在总人口中位列第五,女性人口中位列第一。
虽然拥有较高的发病率,但乳腺癌目前是众多癌症中治疗选择较多、预后较好的癌种之一。2018年全球乳腺癌死亡人数为62.67万人,死亡率在所有癌种中排名第五。根据2018年发布的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率变化趋势监测研究报告(CONCORD-3),中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83.2%,是中国5年生存率最高的癌种,但仍低于美国(90.2%)、澳大利亚(89.5%)等西方国家和邻国日本(89.4%)。
总而言之,中国患者的预后还有近一步提高的空间,中国乳腺癌患者还有巨大的治疗需求但并未被满足。药品研发、上市速度慢,药价高等都是阻碍中国乳腺癌患者接受更优治疗方案的因素。
目前,临床上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这四个指标的表达程度来划分不同的分子分型。其中最常见的分型是HER-2阴性、HR(激素受体)阳性。
HER-2阳性的患者一般会叠加靶向治疗,HR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会使用内分泌治疗,因此建议在诊断时要明确癌症的分子特征。
乳腺癌中美治疗指南对比(NCCN vs. CSCO)
对比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提出的乳腺癌治疗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指南出于对药物可及性和中国人群药物有效性的考虑,一部分用药推荐方案有所不同。
比如对于HER2靶向药,由于帕妥珠单抗刚在国内上市,尚未列入医保目录,价格高昂,因此仅做II级推荐。T-DM1也尚未在中国上市,因此只做晚期二线的II级推荐(备注:T-DM1已在国内获批上市)。但是对于国产自主研发的TKI——吡咯替尼,出于其出色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CSCO将其列为晚期二线推荐用药。
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由于美国上市药物较多,NCCN推荐的可选方案也较多,比如PI3K抑制剂、mTOR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或AI等。国内这些靶点的药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临床试验,争抢成为同类产品中的第一款上市药物。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NCCN推荐对有BRCA1/2突变的患者使用PARP抑制剂,对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使用PD-L1抑制剂。而在国内这两类药物暂未有乳腺癌适应症的运用。
总体来说,从药物选择丰富度、和临床试验证据强度来看,CSCO的推荐治疗方案落后于NCCN。一方面说明国内药物上市、研发速度落后于国外,尚有较多临床需求未被满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些在美国上市,经NCCN推荐,但
在中国尚未上市的药品,在中国仍有较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乳腺癌靶点和上市产品梳理
HER2靶向治疗:大分子抗体药(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
HER2靶向治疗: 小分子TKI(拉帕替尼、来那替尼、吡咯替尼)
内分泌治疗:基础药物(SERMs、AIs、SERD)
内分泌治疗:其他靶向药
(CDK4/6抑制剂、PI3K抑制剂、mTOR抑制剂、HDAC抑制剂)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型靶点待开发
以上内容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乳腺癌产品梳理》
报告发布日期:2019 年11 月26
整理编辑:医世象 王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