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阵法知多少?
天一阁博物院供图
电影《荡寇风云》中的鸳鸯阵。
顾玮 吴央央
主讲人名片
赵旭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供职于天一阁博物院典藏研究部。研究方向为浙江沿革地理、古代军事史,在《世界军事》等杂志刊登了军事文章十余篇。
了解古代阵法的最佳文献
天一阁主人范钦官至兵部右侍郎,因此天一阁藏书中有“武经七书”等兵书,就不足为奇了。“哪一部书被称为中国古代军事百科全书?答案是《武备志》。”天一阁博物院典藏研究部赵旭腾介绍,天一阁所藏兵书中就有《武备志》。
《武备志》是明代茅元仪辑撰的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型军事类书,共240卷,200余万字,图738幅。全书分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5个部分,包括历代兵家要诀、用兵得失、布阵训将、驻营行军、囤田、养兵诸法以及车、船、马匹、兵器等内容。“《武备志》保存了他书罕载的珍贵资料。茅元仪花15年时间,辑录各种书籍2000余部,方得成书。由于广采博收,用力甚巨,因此他能够通过比较,去芜存菁。”赵旭腾说。
《武备志》的存世版本有明天启元年刻本和清道光年间活字本等几种。天一阁所藏的《武备志》是在明天启刻本基础上修改的清初刻本,大致是在清康熙四年复刻的。书中对康熙帝玄烨的名字进行了避讳,“玄”改为“元”,“烨”改为“煜”。
赵旭腾说:“我研究的重点是《武备志》中的阵法,也就是阵练制的部分。阵练制包括阵与练两块内容,阵就是阵法,练就是训练。”从卷52到卷67,记载了西周至明代各种阵法,并配以219幅阵图。“《武备志》的特点,是虚实阵法兼收。所谓实阵,就是能够在战争中实际运用的阵法;而虚阵,就是只存在于理论以及小说当中的阵法。”
说到古代战争,一般人更多的是从影视作品中获得相关信息。实际上古代战争是非常惨烈的,因为以古代的防护装具,就算用汉代的环首刀,也可以产生断肢的效果,根本不是电视剧中拍的那样,倒在地上口吐鲜血,尸体还是完整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运用兵力,尽可能地杀伤敌人,保存自己,是军事家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武备志》堪称“了解中国古代阵法的最佳文献”。
历代阵法的发展演变
先秦是阵法的起源时期。史籍与兵书中记载的阵法寥寥无几,能考证出形制的有雁行阵、鱼丽阵等。雁行阵在《墨子》中有记载,雁行就是人字形的排列。先秦时期主要采用车战,一辆战车上有一个驭手,使用雁行阵的好处是可以保证良好的视域。《武备志》中还收录了后人根据《春秋》等先秦典籍记载而总结、命名的荆尸阵、崇卒阵、内政阵、鸡父阵,实际上这些阵法在当时是没有名字的。这一时期的阵法不多,却反映了先秦军事变革的过程,也为后世的兵阵定下了基调。
阵法发展到唐代,《武备志》中记录了李靖的六花阵、四门阵等阵法。六花阵包括下营、行军、作战三个环节的阵型布置,从而使我们能全面了解兵阵的变阵过程。“而李筌则开创了以阴阳星象推演阵法的先河,由于唐以前的阵图基本没有流传下来,而李筌《太白阴经》的阵图却得以传世,使得李筌关于阵法的‘歪理’成了热衷‘以古为师’的宋人、明人的‘真理’。”赵旭腾说。
八阵法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阵法。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会有印象,刘备伐吴,却被陆逊火烧连营。陆军往西追杀,到了一个河滩之上,碰到了诸葛亮的八阵法。陆逊硬闯进去后狂风大作,怎么也出不来,最后是靠着诸葛亮的岳父给带出来的。赵旭腾认为,这个故事虚实相伴。重庆附近确实有八阵碛,相传诸葛亮聚石为八阵,以此来训练军队。桓温在伐蜀的时候,也看到过这个阵法,认为它首尾相顾,符合兵家要义。八阵法是怎样的?赵旭腾说:“其实记载很简单,就说是八八六十四这样的一个正方形。”但到了《三国演义》中,就变成了用来形容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一个手段,这就是小说家之言了。
其实《武备志》中记载更多的不是实阵,而是虚阵,是一些阴阳家、术士、古代军事爱好者,根据星象推演出来的东西。到了明代,八阵法变得非常玄幻,由天覆、地载、风扬、云垂、龙飞、虎翼、鸟翔、蛇蟠组成,这里包含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四象是星象学的概念。
明代赵本学是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师父,他们写过一部《续武经总要》,共八卷,前七卷为赵本学所著“韬钤内外篇”,后一卷为俞大猷所著“韬钤续篇”,里面收录了自己创造的很多阵法。赵旭腾说:“如果光看此书,会觉得观点很分裂,前一章大讲易经八卦,讲这些东西怎么运用到阵法当中来,非常玄幻。下一章开始说人话了,说打仗应该怎么轮回进攻,要什么兵种在前,什么兵种在后……”
太平军的“四大名阵”
太平军的阵法很出名,流传下来的资料非常详尽。“不过,太平军阵法的主要记录者并不是其自身,而是作为敌人的清军。”赵旭腾说,“《清史稿》《平定粤匪纪略》《贼情汇纂》等书中,重点记述了太平军对阵清军的四种阵法,即牵线阵、螃蟹阵、百鸟阵和伏地阵。”
在诸种文献中,清张德坚编写的《贼情汇纂》对这四种阵法的介绍最为详尽。张德坚原为湖北抚辕巡捕官,其在任时已与太平军多有接触,后被引荐给曾国藩,被委派主持湘军采编所,整理湘军俘获的太平天国文献。因此,就阵法而言,其记述具有可靠性。
张德坚详细描写了太平军“四大名阵”的形制和变化:
第一种是牵线阵,它是太平军行军移动时所使用的阵法。其阵式为:每两司马执旗一面,后随二十五人,百人则间卒长旗一面,五百人则间旅帅旗一面,二千五百人则间师帅旗一面,一万二千五百人则张军帅旗一面。其军帅、监军、总制乘舆马随行,一军尽一军即续。宽路则分双行,狭路则单行。
《贼情汇纂》中提到,太平军在以牵线阵行军时,对于阵型控制十分严格,军士即使行方便之事也要多人陪同,独自休息甚至会被处以极刑。从中可看出军令之严,而牵线阵严格的行伍控制无形中增加了队伍的战斗力。
“不过,太平军最著名的阵法并非牵线阵,而是名字颇有些滑稽的螃蟹阵。”赵旭腾介绍,螃蟹阵,顾名思义,因颇似螃蟹而得名,其阵型分为三队,中间一队呈圆形,人数较少,而边上两队以多重线形排开,人数较多。
螃蟹阵的精髓在于其多变的阵型。主要有几种变阵方式:一,如果清军以左右两队进攻,则太平军中间的蟹身亦分入左右两队中,成为两队阵型;二,如果清军以前后两队进攻,则将左右两翼的前锋合成一队,而两翼的后半部分则与中间合成一阵,作为前队的接应;三,如果清军左右两队中左队兵力偏多,则太平军左阵队伍人数亦增加。同理,若清军右队兵力多,太平军亦可将右队人数增加。
百鸟阵则是一种散兵阵型。百鸟阵以二十五人为基本的战斗单位。这一阵法还有“老鸦阵”的别称,《粤匪犯湖南纪略》中记载,太平军“最好用分截之法,阵号老鸦。四散漫立,枪炮不能多伤。我兵稍聚,贼旗一动,变为盘蛇,便团团围住矣”。
百鸟阵是将部队分为小阵,一方面可以避免密集伤亡,另一方面则灵活机动战术多变,同时还可以迷惑敌军。
伏地阵与其说是阵法,不如说是一种战术,它融合了回马枪和伏击两种战术。一般而言,引敌进入伏击需要两支部队,一支败逃,另一支则构筑伏击阵地,待敌军进入伏击圈后,再进行攻击。而伏地阵的妙处在于由一支部队完成两支部队的工作,摆出伏地阵的部队既是鱼饵,又是鱼钩。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刚刚还在溃退的太平军,悄无声息间,突然杀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太平军起于微末,转战大半个中国,后定都南京,攻破江南大营,其战术上的能力不可谓不高,所运用的“四大名阵”让清军不得不叹服。然而,再好的阵型也需要将领的指挥和士兵的训练,随着太平军的内耗与腐败,“四大名阵”也难以改变太平天国覆灭的结局。
(讲演内容来自天一阁书院·国学堂,有删节。此为线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