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故事源流小考|杜宇
“织女”、“牵牛”二词见诸文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大东》篇。
维天有汉 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 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白话,大意为:
天空的一角有银河,河水若镜闪闪发光, 监察大地迷蒙,终有孔明之光,别人家织女虽跋却勇敢。在相约日移步顾盼七次。虽然不能纺织出布匹了,看那通情的牵牛,可也不愿驾车离去。
这首诗可以视为牛郎织女神话之雏型。在这里,织女、牵牛尚为天汉二星,“七襄”、“服箱”或亦仅为譬喻。
牵牛、织女二星隔河相望的故事应该在秦汉时期已经广为流行,不仅如此,不仅如此,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织女、牵牛二星逐渐的被占星士们赋予了生命的意味。
《云梦秦简·日书甲种》:“丁丑、乙丑取妻,不吉。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过,三弃。”(简155条正)“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简3条背)。《日书》为秦朝的天文历法及扶乩卜问吉凶的书,“不果”是说牵牛织女的婚姻没有白头到老,“三弃”是说织女多次被女郎抛弃。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牛郎、织女合为夫妻的故事已经成型,但因为没有选好结婚日子,牛郎始乱终弃,多次抛弃织女。
汉武帝时期,为了征讨今云贵地区的西南夷,在周、秦皇家沼池的基础上,扩建兴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人工湖泊——昆明池。用以训练水军。据班固《西都赋》中记载:“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天汉之无涯。”这里可见,汉武帝以昆明池拟天河,池东岸有牵牛石像,池西岸有织女石像。至唐代,昆明池逐渐湮没,但这两座火成岩雕像至今依然存在。后人将这双石像分别称为石婆、石父,并建有石婆庙进行妥善保存,两座雕像造型古朴、粗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大型石雕作品之一。
以上这些,不难看出,牵牛、织女已经逐渐的从天上的星宿走下了人间,赋予了生命和爱情而逐渐灵动起来。
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广为流传: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里,牵牛、织女虽仍为天上二星,但隔河相望,日夜思念,“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
至南朝梁殷芸《小说》(《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则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絍。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则牛女神话梗概已略备于斯。
除此之外,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也是同一时期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其中在《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宿,最终发展成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