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核桃”都渴望被大人读懂

“孩子都想成为妈妈的自豪和骄傲,可是又常常觉得自己是妈妈的小麻烦”“孩子不喜欢被安排的感觉,不喜欢不被信任的感觉”“孩子一哭,一定有大事发生”“孩子写作业为什么拖拖拉拉?因为他们每次抓紧时间干完一件事,妈妈又会安排另外一堆事情给他们,没完没了,所以他们宁可慢慢地写作业,这样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反正也玩不了,大家都拖着呗”……读祝薇的心灵成长小说时,我心里一直在笑,看到“孩子写作业为什么拖拉”这个梗时,更是忍俊不禁,这个知心姐姐啊,太懂孩子了!

1 被大人重视的感觉真奇妙

祝薇在《知心姐姐》杂志工作了近20年,职业之便带给她很多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机会,让她一直保持着和孩子“在一起”的状态。3本小说的书名,仿佛从孩子的角度解码童年的秘密——《我是最棒的小核桃》《我是妈妈的好朋友》《我是自己的CEO》,又仿佛传达一个个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倾诉:我们渴望大人的关心和理解,渴望你们的倾听和激励,我们渴望探索自我、学会独立。

小说的主人公小核桃,是个敏感又细腻、话少心思多的小女孩。内心充满小忧愁的时候,会皱着眉头、唉声叹气,甚至会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不敢大声欢笑,不敢表达自己,不敢和别人交朋友,从外表到内心都像一颗皱巴巴、硬邦邦的小核桃。

但没有一个孩子是生来就不快乐的,孩子之所以关闭心灵的大门,假装自己很冷漠、很坚硬,多半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忽视和伤害,对大人失望,对世界失去了信任。“当全世界都忽视孩子时,如果爸爸妈妈还在乎他们,孩子就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但是如果爸爸妈妈都准备放弃他们,那么孩子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这话值得每个做父母和当老师的成人深思,看看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想想是否在造就一个把自己藏在铠甲里的小核桃。

好在小核桃遇到了一个愿意倾听孩子、鼓励孩子的小新老师,他教孩子们自我介绍时用一种动物形容自己,借助照片、道具和才艺展示自己的特点、爱好和梦想,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我”。他鼓励孩子们在班级的“秘密沟通本”里分享自己的烦恼和愿望,他也分享自己少年时代的糗事,让不自信的小核桃确信自己“不是笨,只是开窍晚”……真正的好老师有个绝招,就是重视每一个学生,又让每一个学生感觉自己是最被重视的那一个。

今天,家有二宝的父母常常苦恼不知道如何在两个孩子之间“一碗水端平”,其实孩子要的并不多,就是父母的倾听和鼓励。父母不一定要在物质供应上刻意做到一人一份,却可以用心营造每个孩子特有的“单独时光”。比如大孩子可以陪父母去超市买东西,请他参与挑选物品,赋予大孩子当家做主的成就感;小孩子可以抱在膝上共读绘本,或者陪他洗澡时一起吟诵儿歌……生活中总有很多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是被父母重视的。

2 永远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放弃

什么叫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祝薇描绘的亲子关系中,我们看到了无条件的爱就是接纳孩子的本相,爱孩子本来的样子,尽管孩子目前的状态是不优秀的、对学习感到迷惑的、好像还没开窍的,也愿意放下自己的执念去爱他,愿意帮助孩子呈现最真实、最快乐、最幸福的自己。

“大人们永远意识不到,让孩子做决定的意义有多重大,当一个孩子决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全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期待,充满了自信。”小核桃写在班级日记里的这句话,是在提醒大人,一定要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体验和练习。现实中,事事包办代替的“直升机式父母”和试图为孩子扫清成长路上一切障碍的“扫雪机式父母”,尤其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做决定的这份喜悦和自信。

小孩子并不简单,他们什么都明白,知道“妈妈生气的导火索是爸爸,但是遭殃的却是我”。当我们一遍遍催促孩子“快点儿快点儿”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不由得为自己孩子各种一般叹气的时候,当我们面临孩子成长中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流露出茫然、烦躁、焦虑、委屈等情绪的时候,请记住,小核桃眼里看得见妈妈“焦虑而忧伤,却又强装微笑的脸”,心里会担心“如果连妈妈都放弃我,那就真的没救了”。

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刻,是感觉到连亲人都想放弃他的时刻。好在小核桃的妈妈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的影响,会跟孩子坦诚沟通,承认自己“是不懂而不是不爱,是对自己的沮丧,而不是对你的嫌弃”,鼓励孩子分享出她的感受和想法。孩子需要确认妈妈的爱始终如一,应该知道父母并非全知全能,也需要帮助和支持。亲子之间用心沟通,就能读懂彼此的心。

所有人际关系中,最难相处的就是家庭关系。有些大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动辄拿孩子当出气筒,甚至给孩子贴上“撒谎、爱偷懒、狡辩、胆小”等标签,大人之间也可能互相贴“大大咧咧、安全焦虑症”之类的标签,引发彼此的对立。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夫妻相爱,已经成为今天的共识。父母的关系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父母能做到有话好好说,教育孩子时态度一致,孩子才不会纠结。祝薇用爸爸妈妈围绕小核桃参加夏令营产生的争执,形象展示了父母的分歧对孩子心情的影响,故事里包含了许多家庭教育的重要常识。

爸爸是女儿人生中的第一个异性,他对妻子的态度直接影响女儿将来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而妈妈与丈夫相处的状态,实际上是在教导女儿将来如何做妻子和母亲。帮助孩子学习如何经营婚姻家庭,通过日常的点滴在孩子面前示范,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绕不开的家庭教育课题。

3 长大,就是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是个心理学专业词汇,也称为社会关系网,指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实际的支持,包括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包括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反之则损害身心健康。

社会支持系统相当于一个动力系统,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顺境中给人提供快乐和充实,当人处于应激之中,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给我们力量和信心。人慢慢长大的过程,就是走出父母翅膀的遮盖试着自己飞的过程,就是学着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的过程。

夏令营风波,就是小核桃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的一次操练。爸爸很支持,认为孩子可以去经风雨见世面,但妈妈的第一反应却是一大堆安全问题,万一……如何……怎么办……结果被爸爸说成是安全焦虑症,担心之余还增加了不快。好在爸爸沉得住气,准备曲线救国,告诉小核桃“不急不急,再想想总会有办法的”。姥姥姥爷也支持小核桃,但没有冲动表态,不像爸爸那样不提前跟妈妈商量就做决定,而是启发小核桃换位思考,理解心思细密又在城市长大的妈妈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这些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被长辈娓娓道来,让孩子在经历中长智慧,真实地获得了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

妈妈们自发形成的小小学习型组织,也是一个社会支持系统的范例。从孩子的角度看,每次独自在家面对开完家长会回来的妈妈,都会觉得非常害怕,但当妈妈们聚在一起互相提醒、互相安慰后,回家时态度显然放松多了。今天我们提倡家校共育,倡导各种形式的家长互助学习,就是希望家长能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下调整家庭教育理念、缓解育儿焦虑。

作为知心姐姐,祝薇的笔下妙招频出:家里要“双归”!用完东西要归位,同类东西要归类;闹了别扭不知如何和解?写张纸条真诚地说出感受,就事论事,提出建议;了解自己是左脑人还是右脑人,不然家长用左脑讲道理、孩子用右脑感受情绪,互相都觉得对方不懂自己;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在大自然中体验黑暗,打开所有的感官;学习这件事本身也需要学习,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学习思维、学习情商是关键要素……这些妙招来自生活,值得借鉴。

营地生活为孩子获得真实体验提供了环境,孩子们发现在美丽的夕阳、翠绿的田野、清澈的河流的背后,农村有那么多让人伤感的真相,才知道成长中不仅有鲜花、歌声、掌声等美好的东西,也会面临哭泣、悲伤与痛苦。懂得孩子的父母,也懂得成长需要这样的经历。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17日第9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杨咏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