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书香之(5)家书抵万金(下)

一叶书香之(5)家书抵万金下)

《傅雷家书》是现当代家书中最典型、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了。它是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一部书信集。

无疑,做傅雷的儿子,傅聪、傅敏是幸福的。从小,父亲傅雷就对傅聪和傅敏开始了教育,言谈举止,行动坐卧,嬉戏玩耍,读书学习,甚至事无巨细到吃饭穿衣,都有严格的要求,一以贯之,不能走样。

他的对孩子管教的严格和严厉,曾使做母亲疼爱儿子的夫人朱梅馥精神一度压抑到崩溃的边缘。但,傅雷不为所动,仍然按照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两个孩子,对傅聪尤甚:他从小发现傅聪就有着超凡的音乐天赋,他的目标就是要把傅聪培养成一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对傅聪的每一步成长,他都灌注了全部的心血和付诸了全部精力,望子成龙,最终他成功了。傅聪在他这个做父亲的眼睛注视下,心手指导下,亦步亦趋,一步一个脚印和台阶,终于成为了一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傅雷式的教子模式成功了。

虽然他的教育方式从某些方面看来,有些当代人盼子成龙的世俗和近似不近人情的成分,但他却不是填鸭式的急功近利。而是以文化熏陶和谆谆教诲相结合,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传输给儿子,让儿子理解、读透,欣悦地接受爱他的父亲为他指引步入音乐最高殿堂前进的路——这指路的指与心,就是他凝结了心血和爱的百余封给儿子的信——《傅雷家书》。

在序言中,傅雷的好友翻译家楼适夷写到: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确实,这些书信的开端是从傅聪走出父母视线之初开始的,在步入音乐殿堂的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用笔和文字和儿子交流——确切的说是为儿子傅聪指画成功的路,包括专业和人生。

就如儿子远在数万里之外,正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奏,父亲就好似对即将赴考的身边孩子一般,殷切地注视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地预想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设计好应该如何对待(楼适夷语)。出国前应该准备什么,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么怎么放松躁动的心,怎么学习外语,怎么和外国人交往,出国后应该怎么做,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怎么交往,要侧重学习什么,跟谁学,等等,一切的一切事无巨细地为儿子设计谋划好,因为傅雷是很有出国留学经验的。

你就集中精力把自己的钢琴学好、演奏好,其余的琐事远在千万里之外的父亲为你点点滴滴地设计好,你就照着做就行。但这并不是说,做父亲的完全是以命令的形式要求你,更多的是以清晰的、经验式的方式引导你:

“我真是要拿我所有的知识、经验心血给你做养料,只要你把我的每封信多看几遍,好好地思索几回,竭力吸收,身体力行的实践,我就快乐得难以形容了。”(1955年5月11日信)

“我一心一意为你打算,不论为目前或将来,尤其为将来。你忙,没空闲来静静地分析、考虑;倘我能代你筹划筹划,使我身后你还能得到我一些好处——及时播种的好处,那我真是太高兴了。”(1961年10月5日深夜信)

如此等等,可见一片父爱真情。

傅雷家书的内容很丰富,他不只是教育指导儿子怎么做,一样舔犊情深地和儿子谈生活、谈爱情、谈家庭、谈音乐之外的文学和艺术。

傅雷的书信每篇都很长的篇幅,满纸并不都是枯燥的说教。他从学习谈到生活,从中国的文学艺术谈到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从和演出筹办商的沟通谈到对儿子爱国主义的教育熏陶,从家庭谈到爱情、家人间的交流艺术和相互理解与关爱,无所不涉。

对于情感和心理健康:(1)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使自己越来越苦闷。多听听贝多芬的第五,多念念克利斯朵夫里的几段艰苦的事迹(第一册末了,第四册第九段末了——细致到了读哪段文字)。(2)多和大自然与造型艺术接触,无形中能使人恬静旷达(古人所云“荡涤胸中尘俗”,大概即是此意),维持精神与心理健康。

对于人生修养: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

对于爱情观和家庭:对终生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事情总有正反两方面:追的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的你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候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呢?……我觉得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

傅雷的家书教子无疑是成功的,他虽然给一些人的感觉是把自己的观念和生活行为规范强加给儿子,但是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完美地把儿子塑造成为了一个有着优秀品质、优秀成就、优秀爱国、爱家、爱事业的人。

当相隔30年后,傅聪从海外归来参加父母平反昭雪的骨灰安葬仪式时,站在人们面前的世界级钢琴艺术家的傅聪,给人留下了良好的气质和印象:

“特别是我高兴的,我没有从他身上看到常常能看到的,从海外来的那种世纪末的长发蓄须、艳装怪服的颓唐的所谓艺术家的俗不可耐的形象;他态度非常沉着,服装整齐、朴素,好像二十多年海外岁月,和往来周游大半个地球的行旅生涯,并没使他在身上受到多少感染。从形象的朴实,见到他精神世界的健壮。”(楼适夷语)

毋庸置疑,这些都得益于他的父亲、母亲对他的谆谆教诲,和篇篇家书的熏染。

一个好的家庭,一双好的父母,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一封封好的家书,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气质养成、修养的良好和事业的成功是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现在手上的这册《傅雷家书》,是1998年第五版的。上世纪90年代初,街头书摊上摆了好多1988年第三版的《傅雷家书》,估计是书店或者出版社、图书馆库存清理出的,当时没买。2005年,才买了这册第五版的。

在书店翻看时,随手一翻,看到了1954年7月4日傅雷给儿子傅聪书信中的这样一段文字:

“也许这是你出国以前接到的最后一信了,也许连这封信也来不及收到,思之怆然。要嘱咐的话是说不完的,只怕你听得腻了。可是关于感情问题,我还是要郑重告诫。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在外好好利用时间,不但要利用时间来工作,还要利用时间来休息、来写信,别忘了杜甫那句诗:'家书抵万金!’”

尤其读到“别忘了杜甫那句诗:'家书抵万金!’”这句时,不知怎么的,竟然心底一热,鼻翅酸了,似乎还想落下眼泪来。殷殷父爱,拳拳之心,除非铁石人儿,谁又能不会为之而情动呢?(完)

2021年8月23日。

作者:松风萧月

◆松风萧月:一叶书香之(5)家书抵万金(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