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与烟酒相当,最新研究揭示糖对大脑的真实影响,糖业隐藏的真相正在浮出水面

糖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对于很多人来说,糖不仅便宜,又甜又好吃,还能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因此在很多公众眼中,糖现在还是一个安全无害的形象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糖对身体的危害,与烟酒不相上下。

不久前,来自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仅仅少量的糖就可以激活大脑阿片样物质系统,长期食用糖会影响大脑多巴胺正常释放,与服用毒品后大脑的变化非常类似。

对此,该研究的领导者 Michael Winterdahl 博士表示,“毫无疑问,糖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并且它很不健康。我们的结论很明确,糖可以以类似毒品的方式影响大脑的阿片样系统,大量摄入糖仅仅 12 天,我们就能看到大脑内的多巴胺和阿片类系统发生重大变化。”

此外,南加州大学的斯科特·卡诺斯基(Scott Kanoski)和他的同事们在一项动物对照实验中发现,高糖饮食可改变肠道微生物菌落,继而影响大脑记忆功能。

糖,不是普通食品

2003 年,社会心理学家托马斯·巴博(Thomas Babor)和他的同事在一本名为《酒精:不是普通商品》的书中,总结出有关酒精的四个特征:易获取性、毒性、滥用的潜在性和社会负面性。这四点,如今基本上已经被公共卫生界所接受。

2012 年 2 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儿科内分泌学家 Robert H. Lustig 教授在 Nature 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共卫生:糖的毒性真相(Public health: 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的评论文章,认为糖同样符合酒精的四个特征,并且同样需要某种形式的社会干预。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研究表明,糖摄入过多,不仅影响我们卡路里摄入,还会影响我们人类的健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糖可以诱导所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

例如,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血液中有四种脂肪的增加会引发血管硬化,其中以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增加更容易导致血管硬化。胆固醇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而中性脂肪则主要来自于机体糖代谢。大量研究表明,每天摄入过量糖可以显著增加血液中中性脂肪,这些脂肪会随血液流入冠状动脉,沉积在动脉壁,日积月累诱发冠心病。

因此 2015 年,世卫组织就在一份最新指南中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摄入总能量的 10% 以下,最好降低到 5% 以下。这里指的游离糖,包括由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

2016 年,FDA 也出台相应措施,宣布对所有食品上的营养成分标签进行更改,其中对于糖添加标准为不得超过 50 克(对于一个每天消耗 2000 卡路里的人来说)。

糖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在电影《王牌特工:黄金圈》中,让大毒枭女主 Poppy Adams 感到不公的是,糖的成瘾性是可卡因的 8 倍,致死可能性也有 5 倍多,但是糖是合法的。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感觉莫名其妙,糖真的比可卡因危害还大吗?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伦敦伊丽莎白学院的营养专家约翰尤德金就说过,“糖是一种白色的,纯粹的毒品。”

此前的研究发现,和烟草、酒精一样,糖也具有明显的成瘾性,它会作用于大脑,使之产生依赖。不仅如此,糖还会干扰体内与食欲有关激素的分泌、运输和信号传导,从而降低源自食物的乐趣,从而让人们食用更多的糖。

看过电影《冰河世纪》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原始人类向现代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第四季大冰河时期。对于当时并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原始人来而言,和其它动物抢夺食物,是和生命一样重要的事情。

不仅仅是原始人类,很多动物也对甜甜的糖(比如那个时候极其珍贵的蜂蜜、水果和甘蔗)有着发自大脑深处的渴望,简直是吃了还想吃,吃不够,好吃到停不下来。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对甜的食物有欲望,多吃糖多存脂肪,是为了能够在残酷竞争的大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现在我们知道,吃糖会让人爽是因为在吃糖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这样就能鼓励你多吃点。

当然,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事情。这个在数百万年人类进化史上都是极其珍贵的糖,开始变得极其容易获得,而且极其廉价。

人类社会正在逐渐脱离残酷的自然生存法则,这种发展速度之快,超过了作为一个物种的进化速度,以至于人类还没有抛弃对糖的依赖。

被商业操控的糖研究丑闻

2016 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群研究人员,在翻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糖业研究基金会(SRF,美国糖业协会与其有着密切关联)的来往信函、内部文件,以及当时有关糖脂争论的历史报告后,发现了一个埋藏五十多年的惊天阴谋。

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发现,按时间顺序排列成叙事性案例研究,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

这数百份文件的曝光,给我们还原了历史背后的真相。原来,SRF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赞助了一些研究计划,成功地淡化了糖的危害,同时将饮食中的脂肪推为导致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而后,研究人员又发现一批内部文件,显示 1968 年 SRF 资助了一项代号为 259 的动物实验研究项目,以研究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到底没有没关系,以及有多大的关系。

文件显示,当时的研究已经初步证明,与淀粉饮食相比,高糖饮食的一些代谢成分,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也涉嫌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这也是蔗糖和淀粉喂养大鼠之间生物学差异的首次证明,而且肠道微生物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但是,当国际糖业研究基金会(ISRF,1968 年 7 月 SRF 变为 ISRF)得知这一消息后,终止了整个 259 项目的资助,也就导致了这些研究结果从未公布。

有趣的是,2015 年《纽约时报》还曾爆出,可口可乐公司从 2008 年开始,向科研机构、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大量资金,以证明和宣扬全球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是一个缺乏运动的问题,和你正在吃的垃圾食品、喝的含糖饮料关系不大。

糖对大脑的伤害

那么,糖摄入对大脑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Michael Winterdahl 博士选择了7只小猪进行实验,在 12 天的实验过程中,每天摄入 2 升糖水,然后检测小猪大脑的变化。

结果发现,小猪刚喝下糖水,大脑中的阿片系统就被激活了。大脑中这一系统与幸福和愉悦的感受密切相关,而在 12 天后,小猪大脑的阿片系统已经被完全改变了,这种改变与服用毒品后大脑的改变非常类似。

而正常情况下,当我们体会到了有意义的事情时,大脑才会感到愉悦,分泌多巴胺和阿片类物质奖励我们。这可能是自然刺激,例如性爱或社交,也可以是人为刺激,例如毒品。

对此,研究人员解释到“如果糖可以仅在 12 天后改变大脑的奖励系统,就像我们在小猪身上看到那样,你可以想象,诸如学习或社交互动之类的自然刺激将很难起作用,寻求糖的冲动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如果某种刺激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强烈的快感,那我们就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它。”

而南加州大学的的研究人员,则给刚出生的小鼠喂高糖饮食,另一组小鼠喂标准食物。大约一个月后,研究小组让小鼠们执行了一项任务,旨在测量小鼠的记忆力。

结果显示,接受高糖饮食的小鼠比那些吃健康食物的小鼠表现要差得多。随后,对动物粪便的分析发现,接受高糖饮食的小鼠的肠道中有几种细菌的数量偏多。其中一种名叫 Parabacteroides 的细菌似乎与记忆能力相对应,因为肠道内此细菌数量最多的小鼠在记忆任务中表现最差。

为了找出 Parabacteroides 细菌是否会影响大脑功能,卡诺斯基的团队将细菌直接喂食到另一组小鼠的肠道中(这些小鼠被喂食了抗生素的鸡尾酒,以杀死之前的细菌菌落)。实验发现服用了 Parabacteroides 细菌的老鼠在相同的记忆任务中表现更差。由此可知,高糖饮食可使肠道内 Parabacteroides 细菌数量增多,继而影响大脑记忆功能。

哺乳动物的肠道里繁殖着多种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肠道内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并且这种生态系统可以随着饮食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爱尔兰科克大学的研究员泰德·迪南表示,肠道细菌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影响大脑。例如,迷走神经(vagus nerve)在肠道和大脑之间提供了直接的连接,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迷走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沟通交流,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肠脑轴”。此外,肠道细菌还会产生多种影响大脑功能的化合物。

牛津大学的卡特琳娜·约翰逊(Katerina Johnson)说,尽管这项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研究人员希望研究最终会发现可以用来改善大脑功能的益生菌,特别是帮助预防或治疗精神方面的疾病。

当然,近年来有关糖摄入与健康之间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糖背后隐藏的真相,也终会浮出水面。

资料来源:
https://www.bbngnews.com/2020/01/eating-sugar-gives-you-hit-like-hard.html?m=1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6.16.153809v1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247788-a-sugary-diet-changes-gut-bacteria-and-worsens-brain-function-in-rats/
Kearns C E, Schmidt L A, Glantz S A. 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6, 176(11): 1680-1685.
Kearns C E, Apollonio D, Glantz S A. Sugar industry sponsorship of germ-free rodent studies linking sucrose to hyperlipidemia and cancer: An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documents[J]. PLoS biology, 2017, 15(11): e2003460.
https://well.blogs.nytimes.com/2015/08/09/coca-cola-funds-scientists-who-shift-blame-for-obesity-away-from-bad-diets/
https://mp.weixin.qq.com/s/c1rrQDZoNlW1fs26CZ9buA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