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岘、朱彝尊临《礼器碑》告诉我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杨岘临《礼器碑》

杨岘临《礼器碑》1

杨岘临《礼器碑》2

杨岘《礼器碑》在用笔与结体两方面均接近原碑,在微小的地方都尽力体现出原碑的特征,但在风格上却自造一种浑朴的风调。临作线条顿挫,起笔丰厚,特别是一些细线条的组合,并没有给人有纤弱无力之感;对原碑的形态特别注重,忽斜忽正、变化较大,内部空间处理非常丰富多样的特点尽量还原; 章法上较原碑紧凑,能反映出作者驾驭娴熟的临帖技法而自由为之。我们临摹碑帖,应该深入地分析,不断与字帖对话,明察帖中秋毫,挖掘其内在精神,取精去芜。忌讳依样画瓢,拘泥于碑帖的外形,做碑帖的奴隶。而应熟中生巧,捕捉碑帖中与自己内心共鸣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反对生搬硬套,突出自我,毫不拘束的恣肆和放纵。

朱彝尊临《礼器碑》

朱彝尊临《礼器碑》

学习书法,须先从一家与自己爱好、笔性相符,对得上眼的碑帖开始,确定之后就要守定此碑,反复研习,精心临摹。一旦豁然贯通,便能触类旁通,变化无穷。朱彝尊博览群书,学识宏富,尤其喜好金石之学。他一生专守《曹全碑》,对《曹全碑》下苦功夫。同时对汉隶的整体审美意韵有着准确的体会和把握,故其所临的《礼器碑》保留原碑的疏朗、古意,同时也掺和《曹全碑》的秀韵、柔韧。绝顶聪明的人尚须如此用功,何况我辈。我们现在学书,未尝从古人甘苦中领略一份滋味,便想创新出奇;未尝从古人笔墨中获得一点经验,便欲打破传统,这可能吗?其实做任何一门学问,既无捷径,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