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觉者为师》摘录
一、(序)做步入新镜的觉醒者
就教学而言,从把学生教会,到“教慧”。
就育人而言,从做“有形”的德育,到“无形”的德育。
就学习而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弟子不必不如师”。读书学习,实践学习,进修学习到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又孤独学习。
就育己而言,守住师德底线,练就娴熟技能,“德能并重”,修炼教育智慧,涵养师者之魂,“升华智魂”。
育己,从学识魅力,到人格魅力。从自然发展到自主发展。从阶段发展到持续发展?从混沌发展到教有主张。从追求卓越到享受幸福。
“觉”,是对自我人生、教育和文化的自觉也。“觉者为师”,内心觉醒。我们就行健致远。
1.从生答到生问。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主能够自己提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造的基石,也是解决问的重要途径。
李政道教授曾对中学生传授做学问的秘诀:“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学习就是掌握“学问”的一个途径,有“学”就必须有“问”。“疑”是“问”的前提,“问”是“疑”的必然。“千学万学在一问”,有“疑”就有“问”,有“问”才有“学”。
古人把知识称为“学问”,也就是强调了“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孔子主张“多向”。身体力行地“每事问”“不耻下同”“以求解其感而言,谓之向”“善问善答,则学旧进矣”。
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学生成绩很突出。但最大的缺憾就是不会提问,缺乏创新能力。”都试先生的一句“当前教育最缺“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基础教育的教助。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问”的能力。教师要激起学生爱问的热情,善待每个学生的提问,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我“问”故我在。
学“问”之道何在?教师理当引导。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