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宫里一个字,懂了既可得道,亦可成佛
-----青羊宫来历-----
青羊宫,名气不甚响,但也是全国21座重点道教宫观之一。尤其在西部,号称“川西第一道观”。
这个地位,主要来自道祖老子的一则传说。
相传老子在楼观台写了五千言《道德经》之后便欲出关西去,尹喜获经大喜,但仍不忍老子离去,便拜问:弟子何日再得见尊师圣颜?老子说:千日之后,可于成都青羊肆找我。三年后,尹喜来成都寻师,巧得一只青羊的引领,得以在一个铺子里见到老子。后人根据这个传说就地建立了一个道观,名为“青羊观”。
唐末,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避居青羊观,因感恩赐名“青羊宫”。
话说中国历史上政府有难,四川往往作为大后方成为避难所。安史之乱,唐玄宗开了头;黄巢起义,唐僖宗几乎沿着老祖宗的足迹逃到四川成都;清末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假使形势进一步恶化,再往前逃一步也就进入四川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也把当时的四川重庆作为陪都。
因为老子的传说,青羊宫便标榜“始建于周”。老子出关,现在的终南山楼观台成为天下道教祖庭。依据上面的传说,老子出关三年后,青羊观也就开始建立了,所以说“始建于周”。老子出关是史实,楼观台是道教祖庭这个没有争议,但老子出现在青羊肆的传说,大概率是虚构,所以对于青羊宫“始建于周”的说法也只能“呵呵”了。
青羊宫两个镇观之宝,一个是青羊铜像,指示青羊宫的来历。
二是观藏《道藏辑要》,这是中国最完整的道藏版本,是珍贵的道教资料。
-----道教基础知识-----
其实,老子是道家创始人,那时并没有道教。东汉后半期,张陵创立了道教。作为哲学的道家与作为宗教的道教本无瓜葛,但张陵拉大旗,奉老子为教主。这样一来,道教既有了群众基础,也有了理论高度,为后来发展为与儒佛并列的大宗教奠定了基础。
宋金期间,王重阳在陕西创立了道教全真派,全真派发展迅猛,很快超越其它如上清、灵宝等小派,成为与天师道分庭抗礼的道教第二大宗派。遵循张陵一脉的为正一道,也叫天师道,符箓道,以画符念咒、驱鬼辟邪为主,不出家,可以结婚生子,喝酒吃肉;而遵循王重阳一脉的为全真道,也叫金丹道,全真道以出家修行、性命双修、炼丹长生为主。
正一道以中国传统的鬼神观念为主,不出家,不离世,烟火气重;而全真教在传统道教的基础上,借鉴佛教,作出了很大的改变。以神仙观念为主,出家,离世,清心寡欲。
正一道主要势力范围在南方,全真道主要势力范围在北方,也有互相渗透。
比如青羊宫,虽处南方,却属于全真教龙门派道观。龙门派是王重阳弟子丘处机创立的全真道的一个最主要的派系。
-----青羊宫内景-----
(灵祖殿)
王灵官,道教神仙的保安队长;佛教寺庙的山门守卫是韦陀菩萨。
(混元殿)
唐朝以道教为国教。宋朝也不示弱,宋真宗的庙号直接谥为“真”,真人是道教中修炼得道的高道,亦或神仙之谓。“混元上帝”是宋真宗加封给老子的尊号。
(三清殿)
张陵创教之初,老子是道祖,唯一的至尊。后来,道教逐步出现了各个派系,如葛玄、葛洪的灵宝派,魏华存、陶弘景的上清派,这些派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慢慢弄出个“三清”来,尊玉清界的元始天尊为第一,上清界的灵宝天尊为第二,原来至高无上的老子为太清界的道德天尊,排位第三。唐武则天,为了打击唐宗室,支持三清的说法和做法。这样道教后来就逐步固定了三清的至尊地位。虽然后来,这些教派为了和异军突起的北方全真道争夺道教江山,又都统一到正一道的旗下,为了拨乱反正,重新突出老子的至尊地位,又弄出“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来补救。但是,全国的宫观建筑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建筑格局:山门-灵官殿-三清殿,岂可朝夕更改?所以,现在道教建筑最常见的最高神殿就是三清殿。但是在大多数道士和广大人们心中,老子仍然是道教的始祖,这一点毋庸置疑。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道教的三清做法是为了向佛教看齐,因为佛教的大雄宝殿并不是单供释迦牟尼的,而是三世佛。
(青羊铜像)
三清殿前的一对铜羊是仿制品,真品为镇观之宝,收藏起来了。
(隔板上雕画的十二金仙战斗场面)
道教的十二金仙,应该是按照明代小说《封神演义》造像的,隔板上雕画的完全是《封神演义》中的十二金仙战斗场面。
(八卦亭)
八卦,本为儒家《易经》中的概念,后来道教借用。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易经》是道家的,列举几个《易经》相关的圣人来说明,创始人伏羲,上古三皇之一;第一个大力推动的是周文王,所以《易经》也叫《周易》;第二个大力推动的是儒家圣人孔子,孔子注《易经》的《十翼》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易经》文字版主要形式,伏羲和周文王的易经都是图画,没有文字;之后,如二程、朱熹这些大儒,无一不钻研《易经》。道教宫观里的抽签算命都是以《十翼》为依据。
(斗姆殿)
斗姆,意即“北斗之母”,是北斗信仰中的神祇。
(说法台)
这个是必须有的,是青羊宫历史由来的源头依据。
(二仙庵影壁上的草书)
这个字写绝了:道教信众看到的是大道的“道”;佛教信众看到的是觉悟的“觉”。
-----青羊宫两道风景-----
第一道风景——“书”景。
很独特,我走过若干的寺庙道观,只有在这里看到了:每一处的殿堂,门口守卫多是一位女冠,女冠并不看人,只是低头慢书,毛笔宣纸。凑近一看,还真写得不错,所临为曹全碑八分体隶书,娟秀优雅,赏心悦目。若有信众跪拜神像时,女冠便停笔敲钟,礼貌回应。
很遗憾,只顾得欣赏,没有冒昧拍照留念。
第二道风景——“茶”景。
寺院道观,不乏茶坊。但往往“高大上”——手工茶、泉水泡茶,等等之谓,自然就是拒人千里之外的高价,坐下喝茶的客人很少,甚至经常看不到人,然后不少也就显露败落之相。
而这里却不同,10元一位,可以从早喝到晚,人们围着桌子,喝茶闲聊,人气很旺。也许,这本就是成都人的特色。但是,倒是希望,寺院道观的茶坊能借鉴,价格亲民,这样,游人一定不介意借歇脚之机坐下喝口山寺的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