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加快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引言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2020年12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而农村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设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加快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应总览“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蓝图,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总体部署,贯彻新理念,总结好经验,积极应对农村公路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等新矛盾新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高质量发展,主动把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融入到国省主干线“大动脉”中去,构建综合立体运输网,不断巩固拓展公路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农村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一、统筹兼顾,为民服务,规划设计高站位

1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农村公路发展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当地实际,做到科学规划,与优化村镇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区布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高效出行相适应,兼顾乡村特色农业、绿化照明排水、污水垃圾处理、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娱乐等,强化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农村公路网,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2统筹远期发展,富有弹性。

规划要超前,发展留余地。农村公路网规划应通盘考虑,分期实施,逐步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兼顾比较优势和综合效益,分层次、分阶段,培优扶弱、补齐短板,做好衔接过渡,逐步形成以国省主干道为骨架支撑;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的大辐射和大循环,以乡镇为中心、村为节点的小辐射和小循环;以服务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为专线,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网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避免因规划调整、反复建设、加宽拆迁、绿化移栽等,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成本和资源浪费。

3严格设计标准,优化方案。

按照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的设计理念,因路制宜,优化方案。实行全寿命周期设计,适应交通流量发展和使用年限要求,突出其耐久性、安全性和服务性;实行限额设计,做到可行可控、经济合理;路桥涵隧和附属设施统筹考虑,实地勘察,精心设计;加快道路提档升级,逐步消除交通瓶颈,解决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为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提供农村公路保障。

二、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建设引领高标准

1加强政府协调,强化部门驱动。

全面实施县乡公路和村内主干道的升级改建,向进村入户延伸,持续推进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增设景观服务工程,解决村内“瓶颈路”“断头路”和“直角路”等。县乡(镇)两级政府应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民生实事重点工程来抓,落实主体责任,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督导协调,形成联动机制,营造良好建设环境;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责任分工,理清工作思路,聚焦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凝聚合力,加压推进,服务大局,有效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落实落地。

2严格建设程序,提高建设标准。

严格建设过程计划审批、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管控和交竣工验收等工作;按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施工,落实“三同时”制度,提高完善路基路面防排水、边坡防护支挡、平交路口、错车道、绿化安防、交通标志标线和沿线设施工程;在临崖、陡坡、急弯、沿河、桥梁等危险路段增设安全护栏、安全标志牌生命防护设施,加快危桥改造和维修加固,消除宽路窄桥,确保道路与桥梁衔接处平顺过渡,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放心;路线最小曲线半径、纵横坡、行车视距、超高设置、内业资料整理应符合规范要求,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以农村公路建设高标准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高质量。

3明确监管责任,落实奖惩措施。

建立健全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农村公路建设监管体系,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控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全面落实“七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行业监管,实行督导制度,定期不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重点监控,对进度慢、问题多的项目跟踪检查、挂牌督办。实施核查验收、以奖代补政策等,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奖先惩后,激励各级责任落实。

三、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服务保障高水平

1深化机构改革,完善运行机制。

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发展的责任主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把“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制定工作方案,完善评定标准,建立联动机制,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县级政府主体责任的积极性、协调性、引领性作用。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县乡村三级管养机构和“路长制”工作,强化监督考核评价,形成长效机制;合并成立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统一管理、融合发展,探索融资模式,拓宽筹资渠道;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畴,实行动态管理,规范有序运行。

2开展普修普养,美化路容路貌。

按照“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方针,实施专业化养护和巡查保养相结合,日常养护和集中养护相补充,加大预防性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实施力度;深入开展美丽农村路创建活动,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路田(路宅)分开,改善路域环境和人居环境;设置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等,解决部分群众收入来源,做到专群结合等,不断提升养护覆盖率和服务保障品质,打造畅洁绿美安舒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

3保护路产路权,畅通运输渠道。

坚持依法治路,规范文明执法,完善保护设施,集中整治农村公路超限超载、马路市场、私搭乱建、滥挖乱占等行为。深入开展平安农村路创建工作,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安全隐患监管和排查治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客运体系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和农产品进城,推动城乡产销有效对接,拓展运输模式,增强服务动能,实现城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创新驱动,协调推进,社会发展高品质

1加强党的领导,夯实经济基础。

路通则百通,路畅则百兴。农村公路作为乡村振兴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农村公路与旅游业、制造业和物流业等新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农村公路+党建”“农村公路+旅游”和“农村公路+产业”等工程,通过实施搬迁集中安置区、特色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农村路建设,变“输血”为“造血”功能,增强内生动力,提高循环效率,降低循环成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和谐稳定,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2坚持创新理念,建设智慧公路。

实施科技兴路战略。利用5G、北斗、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依托河南公路水路综合管理平台,开展农村公路分级生产、安全、数据采集分析等相关管理工作,全业务全周期全流程,实现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积极采用成熟的“四新”技术,探索旧路改造工艺技术,可采用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废旧轮胎再生沥青加铺层(白加黑、稀浆封层、微表处)、碎石化处理等;在高填方和矿区沉降路段,铺装预制砼块或废旧砼枕轨路面等,实现废物再生循环利用。

3改善民生生态,实现综合发展。

农村公路改变了村容村貌,促进了文化互通,激发了发展活力,突出了综合效益。为人民群众享受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提供了便利交通条件,促进建成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助推乡村“五大振兴”。保护农村公路沿线自然环境,做好建后生态恢复和沿路文化宣传,打造“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丽风景线,实现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安全智慧高质量发展之路。

(0)

相关推荐